- 年份
- 2024(10805)
- 2023(15548)
- 2022(13455)
- 2021(12292)
- 2020(10217)
- 2019(23531)
- 2018(23425)
- 2017(45969)
- 2016(24523)
- 2015(27374)
- 2014(27294)
- 2013(27152)
- 2012(25338)
- 2011(23051)
- 2010(23192)
- 2009(21446)
- 2008(20635)
- 2007(18231)
- 2006(16396)
- 2005(14847)
- 学科
- 济(121360)
- 经济(121248)
- 管理(68320)
- 业(65830)
- 企(52418)
- 企业(52418)
- 方法(47670)
- 数学(41501)
- 数学方法(41157)
- 中国(31603)
- 地方(29485)
- 农(28977)
- 业经(25531)
- 财(24396)
- 学(23208)
- 农业(20247)
- 贸(19802)
- 贸易(19789)
- 易(19048)
- 制(18671)
- 融(17406)
- 金融(17405)
- 银(17205)
- 地方经济(17204)
- 银行(17161)
- 环境(16957)
- 行(16519)
- 和(16459)
- 理论(16320)
- 技术(16035)
- 机构
- 大学(352700)
- 学院(351524)
- 济(152112)
- 经济(149049)
- 管理(138300)
- 研究(123623)
- 理学(118867)
- 理学院(117549)
- 管理学(115779)
- 管理学院(115150)
- 中国(92481)
- 京(75875)
- 科学(73490)
- 财(68183)
- 所(62039)
- 研究所(56059)
- 中心(54781)
- 农(54616)
- 财经(54261)
- 江(51933)
- 业大(49632)
- 经(49284)
- 北京(48710)
- 经济学(46768)
- 范(46733)
- 师范(46316)
- 院(44681)
- 农业(42226)
- 州(42138)
- 经济学院(41909)
- 基金
- 项目(233763)
- 科学(184251)
- 研究(173184)
- 基金(169645)
- 家(146693)
- 国家(145445)
- 科学基金(125265)
- 社会(110687)
- 社会科(105026)
- 社会科学(105001)
- 省(90742)
- 基金项目(89743)
- 自然(79575)
- 教育(78674)
- 自然科(77705)
- 自然科学(77691)
- 自然科学基金(76321)
- 划(75821)
- 资助(70452)
- 编号(70203)
- 成果(57145)
- 发(53637)
- 重点(52043)
- 部(51865)
- 课题(48579)
- 创(48214)
- 国家社会(45689)
- 创新(44948)
- 教育部(44913)
- 人文(44075)
- 期刊
- 济(175110)
- 经济(175110)
- 研究(111603)
- 中国(69035)
- 管理(52482)
- 学报(52135)
- 财(50015)
- 农(49873)
- 科学(48962)
- 大学(39841)
- 教育(38406)
- 学学(37468)
- 农业(34598)
- 融(33978)
- 金融(33978)
- 技术(31298)
- 经济研究(29132)
- 业经(27641)
- 财经(27283)
- 经(23384)
- 问题(22295)
- 技术经济(18917)
- 图书(18000)
- 业(17501)
- 理论(17318)
- 贸(16633)
- 商业(16532)
- 现代(16125)
- 科技(16093)
- 世界(15951)
共检索到533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面板回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面板回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印成 高杰
当今互联网已经与社会、企业和普通老百姓深度融合,互联网为促进网络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分析了国内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在构建计量经济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国内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回归模型结论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以促进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互联网发展 实证分析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张家平 惠宁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增长 电力消费 计量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娜
本文以金融共生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对金融共生的基本要素及共生关系的判定标准进行了介绍,随后在Logisitic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分别选取P2P与银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代表,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松 周虹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经济增长角度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滞后一期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显著为正,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新时期货币政策应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此外,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财政政策及其滞后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后并不一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连翔
在我国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消费金融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消费金融已是时之所向。众多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如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纷纷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抢滩消费金融市场。虽然许多理论与实证结果证明了消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消费金融"新型业态的相关法律与监管措施仍不完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抵抗力不强,使得消费金融领域潜在金融风险仍然较高。
关键词:
消费金融 经济增长 运营模式 实证分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立威 景峰
根据2003—2011年9年间我国31个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均实际GDP的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基础上,建立了个体时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互联网扩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2007年以后逐渐显著;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0%,人均实际GDP提高大约1.38%;由于各地工业化水平等发展基础的差异,互联网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建立滞后效应模型发现,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在第5年达到最大。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扩散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茶洪旺 左鹏飞
本文在利用熵权法构建互联网资源指数的基础上,应用扩展的Co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资源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互联网资源对于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劳动力因素,而弱于资本因素;(3)资本、劳动力与互联网资源三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资源 面板数据 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震 杨勇 眭霞芸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强化了地区间的关联,引发了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然而,前沿研究主要关注互联网与本地旅游经济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互联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结合我国2004—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观察期内,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旅游经济呈现均衡化的发展态势,而互联网发展的空间格局则相对稳定。第二,互联网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经济增长,而且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三,互联网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加剧市场竞争及提升市场吸引力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进而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第四,互联网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阶段性差异,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在2009年后开始显现。同时,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部”地区间最为突出,但在“中-西部”地区间却不显著。以上结论为科学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跨区域协作,建立一体化的旅游业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旅游经济 市场活力 空间溢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桂荣 黄琪
采用2007年1月2016年9月的全国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提升整体金融发展水平而非改善金融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融资结构、互联网金融的正向变化和银行集中度的下降会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方差贡献较大,其次是互联网金融和融资结构,而银行集中度的方差贡献很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