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8)
2023(14876)
2022(12300)
2021(10965)
2020(9138)
2019(20669)
2018(20393)
2017(39491)
2016(21481)
2015(23566)
2014(23396)
2013(23081)
2012(21440)
2011(19190)
2010(19590)
2009(18470)
2008(18591)
2007(17068)
2006(15446)
2005(14549)
作者
(61312)
(51026)
(50914)
(48066)
(32585)
(24218)
(23007)
(19738)
(19292)
(18436)
(17660)
(17109)
(16458)
(16442)
(16070)
(15504)
(15219)
(14909)
(14867)
(14567)
(12986)
(12685)
(12324)
(11696)
(11536)
(11520)
(11407)
(11384)
(10172)
(10027)
学科
(97299)
经济(97168)
(88474)
(78867)
企业(78867)
管理(78672)
方法(34586)
业经(32786)
(31521)
(30994)
中国(28108)
数学(25932)
数学方法(25738)
(24495)
地方(23496)
(22354)
财务(22323)
财务管理(22289)
农业(22060)
企业财务(21206)
技术(19353)
(18017)
(16968)
(16940)
银行(16932)
贸易(16924)
(16561)
(16423)
(16366)
(16363)
机构
学院(309418)
大学(302889)
(132784)
经济(130200)
管理(120717)
研究(104285)
理学(102355)
理学院(101267)
管理学(99996)
管理学院(99387)
中国(82592)
(65356)
(64611)
科学(59840)
(53052)
(52332)
(50326)
财经(50159)
中心(47284)
研究所(46456)
(45284)
业大(43395)
农业(41121)
北京(40945)
经济学(39972)
(39236)
(38589)
师范(38186)
(37711)
财经大学(36630)
基金
项目(195050)
科学(155865)
研究(146907)
基金(141216)
(121283)
国家(120105)
科学基金(104935)
社会(95847)
社会科(91003)
社会科学(90981)
(78662)
基金项目(74619)
教育(66804)
自然(65196)
(64112)
自然科(63675)
自然科学(63660)
自然科学基金(62631)
编号(58977)
资助(56507)
成果(47804)
(46984)
重点(44133)
(43706)
(43235)
课题(41791)
(41371)
(41319)
创新(40014)
国家社会(39623)
期刊
(161704)
经济(161704)
研究(97096)
中国(69026)
(54291)
管理(51553)
(51003)
学报(42333)
科学(42179)
农业(34602)
教育(33921)
大学(33682)
(33495)
金融(33495)
学学(31856)
业经(29274)
技术(28839)
财经(25886)
经济研究(24965)
(22366)
问题(20840)
(20036)
技术经济(17274)
现代(15704)
商业(15651)
(15532)
世界(15311)
财会(14580)
经济管理(14217)
科技(14006)
共检索到488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转转  邓峰  
文章选用制造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衡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供给侧要素结构转型视角探究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发展既能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也能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具体呈现为发达省份明显优于发展中省份的非均衡发展特征。(2)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先抑后扬最终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则表现为持续性促进作用。(3)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发展能实现要素结构转型进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即互联网能通过技术要素结构转型渠道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汶荣  
要素市场扭曲是制约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于制造业发展质量,以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焦点,利用中国制造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了制造企业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基于生产率、所有制以及要素密集度的拓展性分析表明,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不会由于生产率不同而削弱对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劳动要素更倾向于流向非民营企业,而资本要素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旨在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时中  余盼盼  
探究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有利于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本文基于多维指标体系和中国30个省(区、市)2009~2021年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熵值处理,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直接税整体比重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不能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3)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R&D人员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增强R&D资本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扩大企业所得税规模、降低增值税规模均有利于发挥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上结论对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鑫鑫  惠宁  
本文从技术创新模式视角切入,基于2006-201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了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甚。同时,互联网能够通过引进高端技术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间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模仿创新却不能成为互联网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互联网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正向的"N"型非线性特征,而且两者之间的非线性特征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门槛约束,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影响下,两者分别呈现倒"U"型、倒"U"型和边际效率递增的规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震  潘雨晨  
基于竞争性和互补性视角构建指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分析互联网、注意力配置对于“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长期内,中国互联网发展显著降低中国与“一带一路”制造业竞争性、增强互补性;两者都促进“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交互项对“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确定。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C4(织物与纺织品)、C6(木材、木制品与软木制品)、C8(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C9(化学品与化学制品)和C12(基本金属与加工金属),互联网及注意力配置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C6(木材、木制品与软木制品)、C9(化学品与化学制品)、C11(其他非金属矿石)和C12(基本金属与加工金属),两者交叉作用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博雅  
总结我国创新型制造业四点特征事实,剖析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效率变化、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的驱动作用,考察要素市场对创新型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支持创新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技术水平提升的单轮驱动转换到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提升的双轮驱动、加快完善各地区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体系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丹   张丁  
文章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ESG表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提高ESG表现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产权性质、要素密集度和地理位置的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  李连燕  
研究目标:探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分享意愿,且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商品销售和营销渠道在制造业当中发挥作用,并带来制造业绩效表现的提升。研究创新: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为"互联网+制造业"战略的效果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经验证据。研究价值:提供了"互联网+"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证据,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问题带来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启波  谭清美  尹君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为探究"互联网+"创新如何驱动制造业发展,从"互联网+"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途径等方面,提出"创新互联网平台"和"智慧创新元"的概念,深入研究"互联网+"创新驱动制造业的演化发展。"互联网+"创新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创新模式,变革制造业的组织模式,驱动制造业关键技术跨越发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刘长鹏   张雨  
高质量要素投入及其优化配置,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双循环”通过培育和引进的双重作用,提升制造业要素投入层次和水平,并在实现其优化配置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此理论分析为先导,在科学构建和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双循环”指标基础上,利用2009~202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开展的计量检验表明:第一,内循环、外循环及其相互促进,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确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第二,分技术层次检验发现,“双循环”对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果更好;第三,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双循环”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第四,以行业市场规模为表征的经济要素,在“双循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亟待加快构建和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微观要素基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灵  付丽娜  
基于2004-2018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考量创新要素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创新要素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资源配置、产业融合、技术进步及需求升级在创新要素协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市场化改革进程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GMM方法考察创新能力、人口结构变动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年龄结构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显著影响制造业发展质量。具体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构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压力,东部地区的表现尤为显著,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尚未对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制定差异化指导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刚  
金融要支持制造业"聚合力"、支持制造业"强科技"、支持制造业"绿转型"、支持制造业"综合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遵循发展规律、抢抓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2016年泰州市获批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