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2)
- 2023(8219)
- 2022(6824)
- 2021(6032)
- 2020(4936)
- 2019(11201)
- 2018(11161)
- 2017(21830)
- 2016(11583)
- 2015(12404)
- 2014(12238)
- 2013(12222)
- 2012(11780)
- 2011(10732)
- 2010(11024)
- 2009(10009)
- 2008(9810)
- 2007(9063)
- 2006(8280)
- 2005(7773)
- 学科
- 济(59524)
- 经济(59483)
- 业(31624)
- 管理(27434)
- 企(22289)
- 企业(22289)
- 中国(21171)
- 地方(20703)
- 农(18451)
- 方法(16494)
- 业经(16109)
- 数学(13785)
- 数学方法(13697)
- 农业(13316)
- 产业(12447)
- 地方经济(12281)
- 贸(10656)
- 制(10647)
- 贸易(10646)
- 发(10515)
- 易(10243)
- 银(10179)
- 融(10170)
- 金融(10168)
- 银行(10156)
- 财(10134)
- 行(9976)
- 学(9843)
- 技术(9576)
- 环境(8313)
- 机构
- 学院(164494)
- 大学(160845)
- 济(74432)
- 经济(73042)
- 研究(62940)
- 管理(60293)
- 理学(50746)
- 理学院(50109)
- 管理学(49388)
- 管理学院(49069)
- 中国(47327)
- 科学(36761)
- 京(35609)
- 所(32072)
- 财(31866)
- 研究所(28841)
- 农(27956)
- 中心(27573)
- 江(26576)
- 财经(24586)
- 范(23429)
- 经济学(23357)
- 师范(23170)
- 北京(23165)
- 院(22890)
- 业大(22609)
- 经(22200)
- 农业(21420)
- 州(21293)
- 经济学院(20904)
- 基金
- 项目(105433)
- 科学(83865)
- 研究(79739)
- 基金(74739)
- 家(64672)
- 国家(64087)
- 科学基金(54825)
- 社会(52099)
- 社会科(49616)
- 社会科学(49609)
- 省(43090)
- 基金项目(39169)
- 划(35329)
- 教育(34826)
- 自然(32526)
- 编号(32262)
- 自然科(31750)
- 自然科学(31744)
- 自然科学基金(31194)
- 发(30596)
- 资助(30139)
- 成果(25985)
- 发展(25166)
- 展(24732)
- 重点(24238)
- 课题(23287)
- 创(22571)
- 部(22458)
- 国家社会(21750)
- 创新(21144)
共检索到265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洪刚 李晓倩 于坤旭
产业结构早熟属于"逆库兹涅茨"式产业结构演化的范畴,挤压了制造业空间,会诱发产业结构回退,造成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借助Duarte和Restuccia (2010)三部门模型,探讨了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早熟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与东中部地区,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早熟存在"U"型关系。(2)由于在分区域层面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早熟的拐点值不一样,不同省份未来经济发展策略的着力点存在较大差异。(3)劳动力逆向转移作为中介变量,加剧了全国和东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早熟。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未来需要通过兼顾互联网的就业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准确研判区域差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中的积极作用,解决产业结构早熟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产业结构演化 劳动力逆向转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凯 许珍珍
推动全国劳动力市场统一和提升劳动力就业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基于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就业中劳动力人力资本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间匹配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互联网促进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2)互联网通过促进人口跨区域流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升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3)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突破门槛后劳动力池效应更加明显,互联网的促进作用明显跃升;(4)随着互联网发展阶段的递进,互联网网络溢出效应的增强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东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劳动力就业匹配效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尚不突出。因此,应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强化互联网与农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业匹配效率,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祝坤艳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波及诸多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但目前这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波及诸多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但目前这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红亚
本文认为,我国农业劳动力现有的转移方式是一定制度背景下的选择,但这种转移方式实现的分散性、流动性、兼业性及其对农业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制约作用又说明它只能作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种过渡方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目标模式应是:职业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兼业到专门从事非农产业;居住由分散在农村向城镇集中,并且由“流动”而逐渐稳定下来,最终成为“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城市居民;在未来,我国还有着2亿多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作为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应当能内在地创造出对农业劳动力更大的需求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琪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又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双方互动效应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指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待遇的途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产业结构 互动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振华 李明文 孙学涛 张广胜
产业结构的收敛问题一直被学者忽视。本文发展了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产业结构的收敛及决定因素,基于重新整理的1820个县域面板数据,按照δ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框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县域产业结构未呈现出δ收敛趋势,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趋势;劳动力转移速度及资本深化速度是影响产业结构收敛的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振华 李明文 孙学涛 张广胜
产业结构的收敛问题一直被学者忽视。本文发展了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产业结构的收敛及决定因素,基于重新整理的1820个县域面板数据,按照δ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框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县域产业结构未呈现出δ收敛趋势,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趋势;劳动力转移速度及资本深化速度是影响产业结构收敛的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艳萍 吴永球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显性就业之间总体上的不相关根本原因在于一产中大量隐性失业的存在,这些集中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对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作用。由于中国剩余劳动力具有极为典型的产业间分布特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托达罗模型的、以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为基本分析框架的模型。之后,我们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验数据对我们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 劳动收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晓宇 王楚男 韩昱洁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保证稳定的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劳动力分配效率对维护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一方面,文章从农村家庭层面出发,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探究了土地租赁市场、非农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土地权利的稳定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决策的影响,发现农地确权前土地行政再分配频次的增加会导致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显著减少,村庄农业用地多增加一次行政再分配,家庭对单位面积土地的劳动力投入每年会显著减少35.684小时,资本投入会显著减少60.161元,说明农户对农地稳定持有的顾虑会减少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对劳动力投入,对资本投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文章从劳动力分配效率的角度分析农业逆向关系问题,估计模型建立过程遵循从构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完全要素市场模型发展到考虑中国国情的非完全要素市场估计模型,在此市场条件下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决定将基于不可观测的影子价格,其中除了通常文献考虑的代表非农劳动影响的影子工资,还加入土地租赁的影子价格,实证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仍然存在显著的农业逆向关系问题。在考虑农业活动的季节性差异时发现,农忙季节的无效率问题相对农闲季节较弱。在探究农地政策和非农劳动力市场发展对投资激励的影响中考虑了土地租赁市场的内生性问题,并从劳动力分配效率角度对农业逆向关系进行再认识。研究结论能为现今土地确权的必要性提供事实依据,提出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过程中要探索适度的规模经营以减轻逆向关系的影响、在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需要重视村级公共服务的完善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产业结构的自然变动和主动调整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涉及到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而且与经济周期等其他因素一起引致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本文在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探讨了顺应产业结构规律的再就业对策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成
本文在二元结构经济的分析框架下,依据Ranis.G模型的分析思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认为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应该成为本文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心问题。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初期对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影响。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应对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资本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褚志远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完成其主要任务的同时,将产生产业关联和扩散效应、经济非农化发展效应、城市化关联效应以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拉效应,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农业产业结构、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制造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由此形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路径包括: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的新型农业、依托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农村工业、即将起步发展的乡镇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传统制造业和重点扶持发展的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天维 蔡译萱 胡莺
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二者能够协调发展既是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实际,分析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提出要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势头,支持和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农村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