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4)
2023(13314)
2022(11507)
2021(11002)
2020(8856)
2019(20449)
2018(20334)
2017(39282)
2016(21313)
2015(23645)
2014(23224)
2013(22651)
2012(20460)
2011(18471)
2010(18355)
2009(16696)
2008(16067)
2007(14187)
2006(12626)
2005(10719)
作者
(58323)
(49048)
(48299)
(45994)
(30574)
(23408)
(21724)
(19268)
(18446)
(17168)
(16535)
(16256)
(15183)
(14986)
(14782)
(14694)
(14570)
(14131)
(13863)
(13565)
(12114)
(11835)
(11732)
(11239)
(10996)
(10856)
(10833)
(10677)
(9782)
(9681)
学科
(83931)
经济(83837)
(64729)
管理(54768)
(52043)
(42127)
企业(42127)
农业(35135)
方法(34223)
数学(29574)
数学方法(29254)
业经(25346)
中国(21954)
(18821)
地方(18381)
(16464)
(16435)
(14561)
贸易(14555)
(14199)
(13535)
技术(12831)
环境(12761)
理论(12645)
农业经济(12586)
(12130)
(11958)
(11950)
银行(11925)
(11914)
机构
学院(292451)
大学(287841)
管理(119269)
(114086)
经济(111576)
理学(104446)
理学院(103393)
管理学(101742)
管理学院(101237)
研究(95326)
中国(71372)
(64507)
(60386)
科学(59492)
业大(50069)
农业(48991)
(48741)
(46445)
中心(44670)
研究所(42469)
(41791)
财经(39401)
(39372)
师范(39098)
北京(37458)
(36016)
(34299)
(34188)
经济管理(33076)
经济学(31925)
基金
项目(205907)
科学(161877)
研究(156297)
基金(147903)
(127659)
国家(126434)
科学基金(108777)
社会(97887)
社会科(92116)
社会科学(92091)
(81906)
基金项目(79517)
教育(70066)
自然(68670)
(67509)
自然科(66981)
自然科学(66969)
编号(66928)
自然科学基金(65756)
资助(58440)
成果(53553)
重点(45313)
(45139)
(45053)
课题(44489)
(42948)
创新(39882)
国家社会(39521)
项目编号(39024)
(38827)
期刊
(129924)
经济(129924)
研究(82153)
(68202)
中国(55698)
农业(46509)
学报(46116)
科学(43492)
管理(38181)
大学(36108)
学学(34266)
(33949)
教育(33500)
业经(28131)
(25760)
金融(25760)
技术(24473)
(20823)
问题(18196)
经济研究(17783)
财经(17624)
(16453)
农业经济(15280)
科技(14856)
(14837)
农村(14800)
(14800)
图书(14640)
理论(14140)
现代(13768)
共检索到416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全  郭苏媚  殷崔红  
中国已全面摆脱绝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统筹考虑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能够为巩固脱贫成果、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更具多样化的思路。作为能够有效兼顾二者的途径,网络扶贫在贫困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CFPS(2018年)数据,用Probit模型证实了互联网使用对改善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有显著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促进电商参与,降低金融排斥”以及“促进非农就业,丰富收入来源”是互联网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本文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细分、专业化脱贫地区的互联网基础建设,拓宽互联网知识普及与应用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使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发挥更大效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静  魏晓博  
相对贫困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既是个体与参照群体相比较确实存在的客观差距,也是心理层面与参照群体相比产生的主观被剥夺感。本文基于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A-F指数测度了农户相对贫困,并分析了互联网使用的减贫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样本农户2014~2018年客观相对贫困和主观相对贫困情况有所缓解,但面临的客观剥夺和主观剥夺均比较严峻,尤其是客观剥夺,改善民生、缩小差距仍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2)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不管是客观相对贫困还是主观相对贫困,西部地区均高于样本平均水平,贫困叠加,反贫困任务艰巨,仍然是治理相对贫困的重点区域。(3)互联网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有利于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且对客观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大于主观相对贫困,互联网发展行为的减贫效应大于互联网生活行为,其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鸣  
文章利用CGSS2015年数据,构建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多维指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文化多维贫困的影响,并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显著降低了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发生的概率,并且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文化贫困类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西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路径来降低文化贫困的发生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卫强   杨志龙  
随着我国由显性绝对贫困向隐形相对贫困的现实转变,探索与重构相对贫困治理的新思维新举措势在必行。小农作为相对贫困的主体构成,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边缘化群体,理应成为减贫过程和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重点关注对象,属性研判成为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共同富裕和贫困治理同质导向下,将小农属性高度凝练为现代性、能动性、流动性和脆弱性四个方面,继而从经济发展、制度设计、社会参与及能力培育四重维度形塑小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深化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小农的行为适应性和发展韧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邹迎香  
如何有效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是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相对贫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和多元,其中以个人发展能力不足为主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通过内因加重贫困发生概率。在后扶贫时代,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可以从全局出发选择包容性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三支柱治理策略,构建一套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新型综合扶贫治理体系和一套具有动态性、可调整性的长效治理机制,并从益贫性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建设、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扶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梦雪  徐冬先  
“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治理农村相对贫困是“三农”工作发展的关键。基于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从内外联动、立足长远、创新发展的眼光去增强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继续脱贫的主动性,保障相对贫困群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海波  熊雪  孔祥臣  
论文基于实地调查与案例深度访谈,运用归纳演绎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从产业链构建、组织安排等视角探讨了适宜于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的"互联网+农村电商"可行路径。论文认为应基于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以本地优质农产品为抓手,打造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建构以农村电商企业为主导的电商产业链,产业链上各主体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组织模式,通过互联网终端需求反馈机制,逆向安排产业链前端的农产品生产形态,以此培育一个可持续的、稳固的、不断发展的产业形态,助推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海波  熊雪  孔祥臣  
论文基于实地调查与案例深度访谈,运用归纳演绎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从产业链构建、组织安排等视角探讨了适宜于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的"互联网+农村电商"可行路径。论文认为应基于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以本地优质农产品为抓手,打造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建构以农村电商企业为主导的电商产业链,产业链上各主体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组织模式,通过互联网终端需求反馈机制,逆向安排产业链前端的农产品生产形态,以此培育一个可持续的、稳固的、不断发展的产业形态,助推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明慧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继绝对贫困治理之后面临的新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是遏制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化解农村主要矛盾,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需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治理机制,即相对贫困衔接机制、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多方力量扶持机制,从而发挥各项制度、政策、法规的常态化贫困治理功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传俭  
当经济资源潜力相对充分时,经济资源错配造成生产效率损失引发的社会产品总量不足,是造成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社会产品分配方式,决定着谁将以"贫困者"的人口特征来承担社会产品不足缺口和不公平分配的后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剥削问题,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阻碍了劳动要素与经济资源的合理匹配,也造成社会总产品难以在城乡之间进行公平地分配,使大量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消除农村贫困不仅要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资源匹配的阻碍,还要将更多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农村居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石玉昌  
贫困的表现形式和致因都很复杂,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各自的扶贫政策与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建立起人在教育与扶贫中的连接点,表现为扶贫的路径、手段不清晰。贵州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但贵州的大数据、高速铁路等发展却领先于诸多省(区),为脱贫攻坚带来了契机。通过田野调查和GIS分析,本文试图建立以教育发展为先导的教育脱贫模式,与贵州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梳理出高校"校农合作"的专业与产业协同、高职院校"产-教-研"人才闭合,以及基础教育自信提升等教育脱贫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斌  汪维清  张乐柱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及国务院始终对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力图通过政策引导方式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以促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传统农业生产的薄弱点,提升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尤其是2015年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以来,以"互联网+传统农村金融"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成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发展迅猛、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仍存在信息滞后、数据缺失以及监管失责等问题。对此,本文从融合发展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痛点,分别从农村互联网金融法律建设、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创新及信用体系建设等四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闵达律  梁必文  王振  
根据我国农村信贷扶贫现状,改善贫困农村地区信贷供给状况有三种可选择路径:一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都应以合作制为重点;二是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应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包括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还包括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合作;三是贫困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应坚持市场化原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蒋蓉华  胡中峰  
本文以广西为例,分析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效果的长期动态关系,发现教育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为显著,且对其它人力资本投资要素有明显的正效应;基本健康水平得到满足后,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逐渐降低;迁移投资短期内的反贫困效果为负,但长期效果为正;短期内健康投资比迁移投资对教育的效应大,但长期内迁移投资对教育更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东、福建和广东的43个行政村6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使用了第三方支付,鲜有农村居民使用过众筹和P2P进行融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具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