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8)
2023(7930)
2022(6714)
2021(6390)
2020(5527)
2019(12384)
2018(12364)
2017(25217)
2016(13596)
2015(14447)
2014(14074)
2013(13526)
2012(12717)
2011(11305)
2010(11760)
2009(10930)
2008(11062)
2007(10000)
2006(8851)
2005(8252)
作者
(35675)
(29719)
(29265)
(28278)
(19316)
(14190)
(13532)
(11299)
(11266)
(11054)
(10095)
(9936)
(9651)
(9424)
(9328)
(9326)
(8845)
(8773)
(8601)
(8500)
(7293)
(7257)
(7165)
(6882)
(6794)
(6739)
(6578)
(6476)
(5959)
(5848)
学科
(44136)
经济(44076)
(42802)
管理(40255)
(34121)
企业(34121)
方法(19794)
(19281)
数学(17715)
数学方法(17471)
(15573)
(15051)
银行(15045)
中国(14482)
(14261)
(13178)
财务(13161)
财务管理(13126)
(13042)
金融(13042)
(12983)
企业财务(12690)
(11013)
保险(10921)
业经(10460)
(10419)
贸易(10415)
(10410)
(10261)
(9164)
机构
学院(176452)
大学(174670)
(74097)
经济(72395)
管理(69183)
理学(57903)
研究(57515)
理学院(57342)
管理学(56494)
管理学院(56138)
中国(53761)
(43504)
(35827)
财经(32752)
科学(32202)
(29875)
中心(28983)
(28764)
(27860)
(27645)
研究所(25377)
财经大学(24642)
北京(23037)
经济学(22794)
业大(22586)
(22418)
(22191)
农业(21405)
银行(21187)
(21180)
基金
项目(110772)
科学(87923)
基金(82385)
研究(82013)
(70837)
国家(70216)
科学基金(60955)
社会(52844)
社会科(50110)
社会科学(50097)
基金项目(42302)
(41739)
自然(39608)
自然科(38719)
自然科学(38708)
自然科学基金(38078)
教育(37234)
(35618)
资助(35367)
编号(33042)
成果(27835)
(25495)
重点(24559)
(24282)
(22822)
课题(22724)
(22541)
教育部(22218)
(21946)
国家社会(21699)
期刊
(81005)
经济(81005)
研究(59082)
(35949)
金融(35949)
中国(35558)
(34955)
管理(25571)
(25419)
学报(24012)
科学(22411)
大学(18852)
学学(18027)
财经(16440)
农业(16080)
教育(15123)
(13805)
经济研究(13437)
业经(12912)
技术(12853)
理论(9770)
问题(9722)
财会(9320)
(9175)
实践(8853)
(8853)
国际(8532)
(8390)
现代(8075)
统计(7800)
共检索到279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赵冰洁  
近几年,互联网借贷在我国发展迅速,网贷平台的数量和交易额均呈现爆发式增长,平台的业务模式也由最初模仿国外的纯线上模式逐渐演变为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债权转让模式,实现了业务上的进一步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是否合法,存在哪些风险,应如何规范和监管,值得研究。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借贷债权转让模式在我国产生发展的促进因素,从互联网借贷平台是否具有发售理财产品的资格、引入担保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债权转让是否等同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权转让可能演变为非法集资以及存在庞氏骗局的可能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合法性分析,并深入剖析了该模式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针对其规范和监管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文辉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支持下,一种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贷业务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与个人消费金融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物。由于目前国内互联网现金贷业务存在监管"盲区",导致出现"隐形"高利率和逾期高罚金、信用违约风险高、信息披露不规范、暴力非法催债等问题。本文对国内互联网现金贷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重点剖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发薪日"贷款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互联网现金贷业务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文辉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支持下,一种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贷业务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与个人消费金融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物。由于目前国内互联网现金贷业务存在监管"盲区",导致出现"隐形"高利率和逾期高罚金、信用违约风险高、信息披露不规范、暴力非法催债等问题。本文对国内互联网现金贷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重点剖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发薪日"贷款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互联网现金贷业务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叶锦  
一、互联网互助平台发展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有近百家互联网互助平台先后成立。大部分互助平台从事大病及意外互助,市场上规模较大的有e互助、康爱公社、壁虎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众托帮、夸克互助、17互助等8家,其会员人数总计达到7800万,吸收会员资金近10亿元。这些平台一般由科技公司发起建立且多接受了知名投资公司投资(见表1)。从客户角度看,加入平台十分简单,初始入会
[期刊] 征信  [作者] 叶文辉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支持下,一种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贷业务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与个人消费金融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物。由于目前国内互联网现金贷业务存在监管"盲区",导致出现"隐形"高利率和逾期高罚金、信用违约风险高、信息披露不规范、暴力非法催债等问题。梳理国内互联网现金贷业务发展现状,重点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发薪日"贷款监管实践基础上,提出加强互联网现金贷业务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本身及其风险的特殊性,给金融监管带来了难题。表现在:对市场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但对监管者来说,这也分散信息和转移信息,导致其无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非金融与金融因素的混合,使得监管者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加之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匿名性和虚拟性,隐蔽了监管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总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监管者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抑或根本无法获得。因此,如何进行监管创新,值得我们思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宏皓  
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如何规避风险、加强监管成为难题。本文从政府、互联网行业自身、投资者三方面探讨了风险规避方法,并就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实例说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曹彬  李鑫  
互联网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与市场,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强烈"鲶鱼效应"。但互联网金融由于存在虚拟化、信息技术装备依赖、安全系统欠缺或失误以及法律监管与缺失等问题,其风险管理比传统金融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笔者在考查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类别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并从互联网技术特点、虚拟化、业务操作过程、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等层面,提出了风险防范与监管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征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还存在很多空白。互联网金融除具有传统金融的风险外,还面临互联网本身所带来的风险,这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可从监管标准、监管主体、风险预警及监管评估等方面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征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还存在很多空白。互联网金融除具有传统金融的风险外,还面临互联网本身所带来的风险,这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可从监管标准、监管主体、风险预警及监管评估等方面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征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还存在很多空白。互联网金融除具有传统金融的风险外,还面临互联网本身所带来的风险,这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可从监管标准、监管主体、风险预警及监管评估等方面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虹茜  曾万平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业态,填补了中小微企业部分资金缺口,为居民闲散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渠道。然而,由于相关部门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水平较低,加之平台自我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不完善,资金被挪用、"跑路"问题频发和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行业面临严重的声誉乃至生存危机。为此,亟须加强对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研究,建立有效的行业监管体系,从而加强保护网络平台投资者的利益,促进网贷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英军  
通过比较互联网消费信贷债权在线证券化与下线传统证券化的差异,可以发现线上模式存在特殊目的载体缺位、风险隔离较弱、交易结构不完整、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互联网借贷平台的债权转让交易正在趋近资产证券化操作模式,需要关注其中的金融风险,包括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来自网贷平台的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等。建议设置网贷平台参与线上ABS的准入门槛,设立专司SPV职能的非营利性实体公司,规范业务流程和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制约监督,强化网贷平台线上ABS的信息披露,完善线上ABS的监管机制,以便促进线上ABS的有序和规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绘  沈庆劼  
2011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以年均50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2013年,全年成交额超过2 000亿元。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P2P平台数量已达911家。自2006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诞生以来,演变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不同模式风险各异,给投资人与监管者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就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中的五种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我国P2P网络借贷中的五类主要风险,并从征信体系、信息披露、产品信用评级行业以及自律标准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监管思路提出补充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国平  
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在实现"本土化"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异化"模式。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监管缺位,导致网络借贷市场伪劣产品充斥,给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规模和速度全球领先,但制度建设尚不成熟,风险管理技术有待提高。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国内发展现状,一方面完善和提升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和健全外部监管机制,以促进我国以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实现真正普惠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