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7)
- 2023(9470)
- 2022(8622)
- 2021(8194)
- 2020(6874)
- 2019(16047)
- 2018(16230)
- 2017(31679)
- 2016(17187)
- 2015(19196)
- 2014(19049)
- 2013(18670)
- 2012(16687)
- 2011(15035)
- 2010(14906)
- 2009(13585)
- 2008(12869)
- 2007(11035)
- 2006(9625)
- 2005(8231)
- 学科
- 济(64136)
- 经济(64070)
- 管理(49921)
- 业(44812)
- 企(38014)
- 企业(38014)
- 方法(31598)
- 数学(27057)
- 数学方法(26742)
- 农(16803)
- 中国(15890)
- 学(15690)
- 业经(15230)
- 财(15084)
- 环境(14003)
- 地方(13556)
- 贸(11885)
- 贸易(11878)
- 和(11875)
- 理论(11762)
- 易(11518)
- 农业(11293)
- 制(10572)
- 划(10465)
- 技术(10438)
- 银(10258)
- 银行(10223)
- 务(10175)
- 财务(10112)
- 财务管理(10096)
- 机构
- 大学(235230)
- 学院(234135)
- 管理(97653)
- 济(86568)
- 理学(85433)
- 理学院(84505)
- 经济(84458)
- 管理学(82990)
- 管理学院(82593)
- 研究(74761)
- 中国(55599)
- 京(50784)
- 科学(49365)
- 财(38018)
- 业大(37058)
- 所(36874)
- 农(36694)
- 中心(34783)
- 研究所(34134)
- 江(32514)
- 北京(32170)
- 财经(31399)
- 范(31170)
- 师范(30875)
- 经(28538)
- 农业(28508)
- 院(27666)
- 州(27375)
- 师范大学(25047)
- 技术(24992)
- 基金
- 项目(168815)
- 科学(131986)
- 研究(122779)
- 基金(121698)
- 家(105781)
- 国家(104925)
- 科学基金(90501)
- 社会(75151)
- 社会科(71092)
- 社会科学(71072)
- 省(66392)
- 基金项目(65993)
- 自然(60609)
- 自然科(59090)
- 自然科学(59077)
- 自然科学基金(57986)
- 划(55916)
- 教育(55706)
- 编号(50771)
- 资助(49955)
- 成果(39850)
- 重点(37235)
- 部(36236)
- 发(35317)
- 创(34955)
- 课题(34177)
- 创新(32482)
- 科研(32325)
- 项目编号(31375)
- 大学(31251)
共检索到325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琚春华 邹江波 傅小康
诸多行业、企业对信用变现产生价值的极大需求预示着征信2.0时代即将到来,营造良好健康的互联网信用产业发展环境急需打造有机的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自然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的剖析,归纳出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角色划分与种群类别,以及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职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良性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应具备开放、协同、创新、动态平衡四个关键特征,指出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协同共治,才能使生态体系不断朝着开放性、协同性、创新性和动态
[期刊] 征信
[作者]
琚春华 邹江波 傅小康
诸多行业、企业对信用变现产生价值的极大需求预示着征信2.0时代即将到来,营造良好健康的互联网信用产业发展环境急需打造有机的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自然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的剖析,归纳出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角色划分与种群类别,以及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职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良性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应具备开放、协同、创新、动态平衡四个关键特征,指出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协同共治,才能使生态体系不断朝着开放性、协同性、创新性和动态平衡性的方向演化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东 王昭慧
本文介绍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并利用价值链、种群生态学等理论工具对互联网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平台服务必将抢占宽带互联网时代最有利的“生态位”。
关键词:
互联网 产业链 产业生态系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曦子 陈进 王彦博
大数据时代,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呈现生态化趋势。该文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开展对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内涵、特点以及关键要素,并尝试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来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之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底层支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为基础,汇聚多样化种群和提供多样化场景金融服务及产品是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关键,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战略目标是实现生态圈所有成员共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曦子 陈进 王彦博
大数据时代,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呈现生态化趋势。该文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开展对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内涵、特点以及关键要素,并尝试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来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之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底层支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为基础,汇聚多样化种群和提供多样化场景金融服务及产品是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关键,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战略目标是实现生态圈所有成员共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华 崔晓东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生态系统。生态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典型特征,并且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更加紧密。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生态主体竞争混乱、产品和服务个性化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等诸多问题,而且在生态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监管环境等)方面也还不完善。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生态主体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生态 风险管理 融资监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左文明 丘心心
关于工业互联网这一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缺乏对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深度解析,如何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亟需理论支持。从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开展质性研究。通过新闻热点挖掘与政策演化分析,提炼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元素,抽象形成工业互联网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而结合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方式及作用路径,构建平台核心—链式关联—生态网络三层结构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剖析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的运作机理和结构特性,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生态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伟 周青 郑登攀
通过理论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是由机构创新者和个体创新者组成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生态化创新组织体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基于互联网的知识资源配置;正式合作组织与网络社群相结合的组织模式;根植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方法论。在技术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下,上述特征是互联网的技术属性和制度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互联网的技术属性提升了信息处理效率,促进了创新主体的互联网化转型;互联网的制度属性表现为使用信息技术的惯例和偏好,使互联网化的创新主体整合为生态化组织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昌 赵新宇
本文从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出发,引入税收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从整体的动态平衡角度研究涉税各方以及涉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分析税收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以及"互联网+"对税收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税收生态系统的实现路径,为"互联网+"背景下税收生态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税收生态系统 税收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柏青
从产业生态的视角对邮轮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借鉴产业生态能值领域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对邮轮游艇产业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性、开放性、本土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价,为科学发展邮轮产业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吴翌晨 曹鑫
促进“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妥善处理好系统中的关系风险。目前“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在关系治理、主体互动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关系风险和治理机制等方面仍不足。为此,基于共生理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汇总,探讨“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3种关系治理模式的互动方式、关系风险和治理机制,并以小米(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研究发现:偏利共生型关系治理模式下,机构型创新主体为主导者,以效率为导向,实现创新行为的控制,其治理机制为核心企业控治;寄利共享型关系治理模式下,社群型创新主体为主导者,以公平为导向,实现创新关系的扩散,其治理机制为“社群自治+核心企业同治”;互利共赢型关系治理模式下,创新主体间平等合作,以民主为导向,实现创新效能质的提升,其治理机制为社群与核心企业共治。此外,这3种关系治理模式均以技术和创意等资源作为生态系统战略利益的根本来源,并借助其向创新主体表达自己的价值导向。然而,不同的关系特征会引起不同的共生风险,主要包括创新资源投入不平衡、主体利益分配不公平、竞合关系维持不稳定。基于此,要明确“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的角色,核心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关系治理范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余菲菲 董飞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技术兴起,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遵循"主体互动融合—跨业价值重塑—环境协同共生"基本框架,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内涵及特征。运用嵌入型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提炼归纳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3种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新波 张明超 王永霞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尔COSMOPlat为案例研究对象,建构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促进数据化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的整合性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反管理”视角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据价值节点、数据价值链条和数据价值网络同在自发现/反发现方面存在对称适配的一致性,也同在由自发现到反发现方面存在深化继承的一致性,因此“反管理”视角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据价值节点、数据价值链条和数据价值网络是统一的,这也就注定了组织赋能、结构赋能和场域赋能实现的内在可行性;(2)在数据化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情境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作用遵循由“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生成-生态价值实现”的机理路径;(3)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性实现组织赋能、结构赋能和场域赋能,分别完成数据价值节点部署、数据价值链条培育和数据价值网络架构的生态战略任务,最终由数据价值节点、数据价值链条和数据价值网络所交织而成的价值结构体系反映了数据化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形成;(4)结构赋能的实现建立在组织赋能基础上的进一步纵向价值延伸,场域赋能的实现建立在结构赋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横向价值拓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建材 蔡镇声
本文基于珠三角的调查,分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归纳了解决中小微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实践探索,提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即基于信息共享机制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其思路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政府部门、人行征信中心、金融机构、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有关中小微企业(主)的各种信息和信用资源,构建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可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金融业务的成本,激发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减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研究设计了"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架构和交易流程等。最后,分析了该解决方案的创新之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新波 张明超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海尔卡奥斯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及其价值创造行为。主要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依赖平台嵌入、平台聚合和平台撬动三个过程环节,分别实施“望闻问切”、“兼容并蓄”和“有无相生”策略,最终构建成包含数字价值生成、数字价值共创和数字价值涌现三种价值创造行为体现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组织形态。当参与价值创造的基础操作性资源的来源范围由制造企业内部延伸到制造行业内部,再拓展到跨行业交互时,基础操作性资源多样性同步增加,进而催生出数字价值生成、数字价值共创和数字价值涌现三种差异化的价值创造行为。本文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与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贡献新的理论知识,为数字经济浪潮中的领先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贡献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