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5)
- 2023(5155)
- 2022(4528)
- 2021(4234)
- 2020(3688)
- 2019(8495)
- 2018(8530)
- 2017(16329)
- 2016(9173)
- 2015(10112)
- 2014(9939)
- 2013(9239)
- 2012(8326)
- 2011(7476)
- 2010(7453)
- 2009(6612)
- 2008(6695)
- 2007(5958)
- 2006(5113)
- 2005(4545)
- 学科
- 济(29868)
- 经济(29839)
- 管理(25823)
- 业(25230)
- 企(21931)
- 企业(21931)
- 方法(15062)
- 数学(12787)
- 数学方法(12537)
- 财(9525)
- 理论(9013)
- 业经(8658)
- 中国(7939)
- 学(7570)
- 务(7358)
- 财务(7334)
- 财务管理(7320)
- 农(7212)
- 企业财务(7085)
- 技术(6892)
- 教学(6888)
- 信息(6139)
- 教育(5751)
- 制(5651)
- 银(5416)
- 银行(5399)
- 和(5120)
- 贸(5120)
- 贸易(5120)
- 行(5065)
- 机构
- 学院(120202)
- 大学(119694)
- 管理(46393)
- 济(40751)
- 理学(39762)
- 经济(39683)
- 理学院(39321)
- 研究(38784)
- 管理学(38508)
- 管理学院(38292)
- 中国(27379)
- 科学(25944)
- 京(25551)
- 农(21576)
- 财(20204)
- 所(19948)
- 业大(19505)
- 中心(18556)
- 江(18432)
- 研究所(18400)
- 农业(17052)
- 范(16817)
- 师范(16593)
- 财经(16376)
- 技术(16261)
- 北京(15809)
- 州(14973)
- 经(14849)
- 院(14270)
- 师范大学(13014)
- 基金
- 项目(84497)
- 科学(65625)
- 研究(61389)
- 基金(58697)
- 家(52023)
- 国家(51584)
- 科学基金(44004)
- 社会(36367)
- 省(35293)
- 社会科(34399)
- 社会科学(34388)
- 基金项目(31004)
- 教育(30416)
- 划(29417)
- 自然(29308)
- 自然科(28711)
- 自然科学(28699)
- 自然科学基金(28186)
- 编号(26141)
- 资助(24393)
- 成果(21602)
- 重点(19522)
- 课题(18487)
- 部(18089)
- 创(18034)
- 发(17055)
- 创新(16773)
- 项目编号(16631)
- 性(16304)
- 计划(16220)
共检索到173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虞俊杰
日益丰富的互联网学术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益补充,已成为用户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渠道。面对互联网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用户信息评价能力的缺失为正确、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带来了障碍。用户互联网可信性评价能力可分为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判断能力。图书馆应从提高用户信息检索能力、分析互联网用户的知识分享动机、掌握常用的互联网信息外部特征分析途径等方面,培养用户的信息可信性评价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 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磊
探讨用户评价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的影响因素,利用在线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Web网页的视觉吸引力、站点权威性或内容质量越高,用户对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的评价越高,且内容质量的影响权重最大。视觉吸引力通过情感投入部分正向中介作用于Web网页的可信性。认知投入是站点权威性和内容质量对可信性作用的调节变量。实践层面上,研究结论对提高学术信息服务质量具有现实意义,理论层面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变量对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评价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磊
互联网信息可信性是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时间演进为主线,辅以研究主题变化的考察,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末到目前国外互联网信息可信性研究的发展历程,发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特征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研究主题相对稳定、研究对象进一步多元和细分、调研对象以分类趋向为主同时兼顾普适性、研究方法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未来互联网信息可信性研究的重点是影响因素研究和用户信息行为环境和情景的考察。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 可信性研究 用户调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靳瑞霞
分析"互联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及引发的问题,理解"互联网+教育"赋予自主学习的新内涵,从而重新界定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在高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满足当代社会对终身学习公民(Lifelong Learners)的培养需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美会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为我国高职类人才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进一步激发了高职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但是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文章针对“互联网+”培养高职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人才 创业能力 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平 王立宇
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为例,设计了基于PBL的"互联网+会计"MPAcc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模型。通过"西部地区财务人员薪酬研究"大数据项目,从前期规划工作、过程实施和进度控制等方面阐述该模型在"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倡导以"问题、案例、项目"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旨在提升"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人才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包括数据爬取、文本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多方面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而满足"大数据"信息化人才的要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祝明慧 陈长 李欢
"互联网+"视野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发生碰撞结合,更深层次地促进社会的变革。I T行业处于互联网的领头位置,"互联网+"必为其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而IT行业牢牢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的前提在于IT人才的全面性,因此,在"互联网+"视野下探讨I T人才培养策略、就业创业前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时代对IT人才的素质要求"互联网+"时代对于IT人才素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祥源
近年来,伴随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宣传和应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其中,互联网络在教育行业的深入运用,更是促进了国家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对增加国家整体教育品质与水平产生深远积极影响。历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必然会受互联网社会环境影响,因此,教育者执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关注互联网在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的意义与作用,借助其优势促进历史教学的优化、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小锋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具体对策包括建立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拓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活动。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生 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芬 陈忠林 孙璐
自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两个概念后,我国创新创业正步入"黄金时期"。经济良好发展、思想不断解放都为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阐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困境的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平 代佳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互联网+会计"MPAcc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USEM模型,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建构"互联网+会计"大数据智能税务能力培养框架,并以税务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最终就业导向为目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MPAcc税务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剑
互联网海量用户数正在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也在持续创新。回顾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历程的同时,结合"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内涵,修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451"与"0.5+1.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系统化综合实践指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项目构成,搭建了大数据云挖掘下的实践学业发展平台,从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综合职业素养。最后,通过学习分析进行人才评估和推荐,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冠 冯湘君 于丽红
通过观察实验法、有声思考法、搜索日志和内容分析法对用户在获取新浪微博信息时判断信息可信性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用户在微博平台上获取信息的可信性判据。分别让用户在高动机的情境模式下和低动机的情境模式下对新浪微博信息进行浏览与转发,探求用户在不同动机的情境下获取信息时判断信息可信性的依据是否存在差异。
关键词:
微博 信息可信性 情境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善 尚李亮
<正>“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源头活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慧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尤为明显。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被动,疏于交往,学习拖拉。基于此,文章从主动性的角度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要通过树立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大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使大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并通过在学校里营造大家普遍发挥主动行为的氛围等措施提升其主动性。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时代 主动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