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8)
2023(17157)
2022(14195)
2021(13128)
2020(10884)
2019(24904)
2018(24400)
2017(47728)
2016(25172)
2015(28038)
2014(27688)
2013(27066)
2012(24610)
2011(21786)
2010(21659)
2009(20175)
2008(18311)
2007(15790)
2006(13512)
2005(11712)
作者
(68685)
(57003)
(56372)
(53806)
(36084)
(27192)
(26034)
(22472)
(21841)
(19978)
(19375)
(19019)
(17949)
(17598)
(17560)
(17143)
(17068)
(16836)
(16246)
(16222)
(13692)
(13679)
(13679)
(13022)
(12876)
(12638)
(12395)
(12387)
(11313)
(11094)
学科
(98464)
经济(98355)
(73063)
管理(72920)
(59586)
企业(59586)
方法(47688)
数学(42171)
数学方法(41628)
中国(31492)
(28415)
金融(28413)
(27821)
(27457)
银行(27424)
(26335)
(25886)
业经(25554)
(20588)
地方(20195)
(18743)
财务(18672)
财务管理(18634)
(18229)
(17877)
贸易(17864)
企业财务(17754)
农业(17745)
(17373)
理论(17005)
机构
大学(341955)
学院(341450)
管理(140989)
(137805)
经济(134903)
理学(122709)
理学院(121508)
管理学(119343)
管理学院(118748)
研究(105902)
中国(88418)
(70546)
(65664)
科学(63668)
财经(53298)
中心(52118)
(49818)
(49423)
业大(48814)
(48608)
(47277)
研究所(45602)
北京(44172)
(42583)
经济学(42305)
师范(42199)
财经大学(40221)
(39655)
(39324)
农业(38547)
基金
项目(241574)
科学(191126)
研究(177945)
基金(177048)
(152534)
国家(151269)
科学基金(132321)
社会(113671)
社会科(107896)
社会科学(107870)
基金项目(93914)
(93662)
自然(85663)
自然科(83742)
自然科学(83724)
自然科学基金(82178)
教育(81302)
(78092)
编号(73075)
资助(72641)
成果(56977)
重点(53085)
(53016)
(50877)
(50604)
课题(48457)
创新(47404)
国家社会(47187)
科研(46523)
教育部(46303)
期刊
(140570)
经济(140570)
研究(100557)
中国(60658)
学报(50003)
管理(49566)
(49077)
科学(46109)
(44716)
金融(44716)
(43567)
大学(39152)
学学(36904)
教育(33718)
农业(29718)
技术(29649)
财经(25025)
业经(23906)
经济研究(23507)
(21264)
理论(18599)
图书(17834)
问题(17328)
实践(17307)
(17307)
技术经济(15959)
商业(15854)
科技(15595)
统计(15311)
(14782)
共检索到489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星刚  杨敏  
本文基于中国2011年至2018年省级层面的保险消费数据,同时借助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保险指数来衡量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情况,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保险对保险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保险不能促进总体的保险消费,只是替代了部分传统保险业务;进一步将保险消费按险种细分后发现,互联网保险可以促进产险和意外险的保险密度的提升;最后,互联网保险的促进作用会随着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和地区的不同存在差异。因此,保险公司在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时,应降低保险条款的复杂程度,发挥互联网保险的普惠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薛然巍  
随着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越来越凸显。互联网行业风险和保险行业风险的叠加,使得互联网保险消费者面临着个人信息被泄露、在线交易不公平以及理赔诉求难实现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仅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行业组织的参与、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还需要更健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金林  邹凯  肖鹏南  
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融合使用为缓解金融排斥带来了机遇,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东部与中部地区次之,且异质性分析的结论证实其具有普惠性特征。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仍然显著。微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的信贷可得性,且提升效应在农村与城镇居民间没有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决策部门加快推进"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蒲成毅  潘小军  
保险是通过分散风险提供保障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消费品,是现代社会经济系统非常必要的安全性服务需求。现有理论普遍接受"经济决定保险,保险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实证对前者给出了充足证据,但并不完全支持后者。本文从微观机理视角来探讨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多因子协同作用机理,发现保险要么以企业生产消费形式进入生产领域,要么以家庭个人和政府机构的服务消费形式进入消费领域,构成了社会经济系统再生产循环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消耗的一小部分嵌入性投入,而嵌入活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但大于嵌入物化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而且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可激励企业为员工开办年金计划,弥补社会保障体系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柳翠  任哲  
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及国内一线城市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大力支持下,江西省金融学会于2015年11月4日在南昌举办"互联网金融促进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交流会,江西省博汇九洲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参与了协办。来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层领导、学术专家、业界重要代表云集南昌,就互联网金融促进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推进江西经济快速赶超提供可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爱英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各种风险形式不断显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风险类型,对比国内外监管模式,旨在进一步规范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继辉  王泽荣  
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升了家庭消费水平,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基准结论依然稳健。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人均消费,增加家庭在食品、家庭设备、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升家庭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通过提高金融素养、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升支付便捷性等渠道来实现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且这三个机制约解释了基准效应的68.9%。数字普惠金融正向消费效应的主要受益群体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进一步分析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青年人群过度消费的概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秀芬  唐宇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互联网行业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互联网保险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产品逐渐颠覆传统的消费模式。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迅猛、前景广阔,但仍然受到产业结构单一、新产品收益低、安全性缺失、传统行业制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文章认为,未来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将完成从"互联网电商"阶段到"跨界共创"阶段的重要转型;依托于市场扩张、金融推动和政策放宽的力量,将数据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产品设计营销中,应是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在转型时期的战略导向和必然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向楠  
本文先将互联网解释为一种大幅降低信息搜寻成本的工具,提出互联网普及影响某个行业(产品)的价格状况的研究假设。基于中国地级城市的车险市场及相关险种数据,回归分析发现:(1)互联网普及显著降低了车险市场的平均价格;(2)车险市场存在较明显的价格离差;(3)互联网普及对车险市场的价格离差的影响呈"倒U"型。进一步地,本文还探讨了4个替代性解释,进行了3个稳健性分析,检验了2个推论,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肖冰   刘佳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本文在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之间关系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尽管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存在各种挑战,但通过推进金融科技普及与应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开展金融教育和培训,可以进一步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江涛  
普惠金融同时具有共享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双重特征,在传统金融体制下,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商业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和微金融的属性,能够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向"弱势群体"或草根阶层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目标。互联网金融有望为中国普惠金融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在鼓励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强监管,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业务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江涛  
普惠金融同时具有共享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双重特征,在传统金融体制下,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商业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和微金融的属性,能够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向"弱势群体"或草根阶层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目标。互联网金融有望为中国普惠金融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在鼓励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强监管,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业务创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蓓   祝红梅   周永锋   张晓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助力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是下一步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理论分析表明,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经济增长等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但普惠金融市场“精英俘获”现象、经济机会不足、金融素养匮乏影响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甚至可能加大收入不平等。对86个实证研究模型的Meta回归分析显示,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普惠金融指数构造、样本时间与区域范围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更注重产业培育等“造血”机制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疏通金融发挥作用的渠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关键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人们的理财习惯,进而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格局。本文结合余额宝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互联网金融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应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