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37)
- 2023(20529)
- 2022(17366)
- 2021(16119)
- 2020(13594)
- 2019(31295)
- 2018(30563)
- 2017(58307)
- 2016(31604)
- 2015(35276)
- 2014(34719)
- 2013(34239)
- 2012(31250)
- 2011(28075)
- 2010(27844)
- 2009(25926)
- 2008(25605)
- 2007(22487)
- 2006(19712)
- 2005(17659)
- 学科
- 济(135388)
- 经济(135215)
- 业(104105)
- 管理(99277)
- 企(90505)
- 企业(90505)
- 方法(61882)
- 数学(51091)
- 数学方法(50474)
- 农(38764)
- 财(37580)
- 业经(36489)
- 中国(36058)
- 农业(26805)
- 地方(26274)
- 制(25822)
- 务(25243)
- 财务(25169)
- 财务管理(25129)
- 贸(25068)
- 贸易(25052)
- 易(24367)
- 学(24266)
- 企业财务(23811)
- 理论(22670)
- 技术(22418)
- 和(22353)
- 划(19954)
- 环境(19726)
- 银(19704)
- 机构
- 学院(445808)
- 大学(444925)
- 济(185387)
- 经济(181807)
- 管理(179158)
- 理学(154843)
- 理学院(153207)
- 管理学(150687)
- 管理学院(149855)
- 研究(147257)
- 中国(114743)
- 京(94834)
- 科学(89234)
- 财(85845)
- 所(72261)
- 农(69873)
- 财经(68719)
- 中心(67127)
- 研究所(65606)
- 江(64897)
- 业大(63606)
- 经(62690)
- 北京(60052)
- 范(57125)
- 师范(56615)
- 经济学(56455)
- 农业(54511)
- 院(54076)
- 州(52202)
- 经济学院(51040)
- 基金
- 项目(302372)
- 科学(239910)
- 研究(222388)
- 基金(222030)
- 家(192720)
- 国家(191129)
- 科学基金(165757)
- 社会(143016)
- 社会科(135652)
- 社会科学(135620)
- 基金项目(116942)
- 省(116039)
- 自然(106702)
- 自然科(104265)
- 自然科学(104242)
- 自然科学基金(102405)
- 教育(100902)
- 划(97450)
- 资助(91723)
- 编号(89643)
- 成果(71818)
- 重点(67392)
- 部(66971)
- 发(64735)
- 创(63821)
- 课题(60804)
- 国家社会(59793)
- 创新(59174)
- 教育部(57814)
- 科研(57657)
- 期刊
- 济(202615)
- 经济(202615)
- 研究(130193)
- 中国(83217)
- 管理(68655)
- 财(66840)
- 学报(65619)
- 农(63698)
- 科学(63218)
- 大学(51092)
- 学学(48121)
- 教育(44456)
- 农业(44284)
- 技术(39445)
- 融(38946)
- 金融(38946)
- 业经(34319)
- 财经(33648)
- 经济研究(32590)
- 经(28904)
- 问题(26312)
- 业(25221)
- 技术经济(22841)
- 统计(21342)
- 贸(21266)
- 图书(21044)
- 现代(20406)
- 科技(20313)
- 商业(20219)
- 理论(20168)
共检索到656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玉 杨勇
互联网引发了旅游业聚集的深刻变革。旅游业聚集密度作为旅游业聚集规模扩张与产业空间分布的表征形式之一,其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基于经验证据的系统研究。文章采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等变量及设定计量模型,从全国、区域和企业不同层面探究互联网对旅游业聚集密度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明显推动了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第二,互联网通过旅游业多样化间接促进了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但是直接效应强于间接效应。第三,互联网对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具有动态、显著、积极的非线性影响,并未体现“边际效应”递增特征。第四,互联网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聚集密度具有异质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可为依托互联网推动旅游业聚集密度优化和提升旅游要素配置及聚合效能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勇
文章基于旅游产业的特点,借助2000-2009年间的有关旅游统计数据,构建了衡量旅游业聚集密度和多样化的指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聚集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结果发现,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聚集密度 多样化 动态面板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聚集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并造成了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本文使用2000-2009年间省际旅游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在考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构建了市场潜能和聚集密度变量,从市场潜能的角度解析了我国旅游产业聚集及地区差距的形成机制,并从旅游经济活动密度角度考察了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企业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旅游市场潜能和产业聚集密度对旅游企业收入水平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并且,要素密度也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企业收入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也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旅游者行为方式,引发了旅游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然而,作为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业提质增效与互联网间的关系在学术界却没有获得系统性实证。文章首先分析和界定了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维度,探讨了互联网对旅游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机制。随后,构建旅游业发展质量及效率指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及相关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文章计量结果表明,互联网在显著提升我国旅游业规模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业多元化供给体系的形成,有效地满足了旅游者动态需求,提升了旅游业发展质量;互联网有效地提升了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地增强了旅游业发展效率;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有着不同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清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关系,为解释和分析旅游业提质增效提供实证性研究视角,而且可为分析和设计旅游业提质增效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 提质增效 多元化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勇
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首先构建了空间旅游业发展模型,然后在考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09年中国省域市场潜能、旅游业聚集密度与旅游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和旅游业聚集密度对旅游业空间聚集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借助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验证了市场潜能、聚集密度对我国旅游业空间聚集的稳健性作用。
关键词:
市场潜能 聚集密度 旅游业空间聚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丽 卜伟 王梓利
高速铁路开通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变化,但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被证实。本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市的面板数据,使用Tobit模型检验了高速铁路开通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作用,发现高速铁路开通对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对西部省份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这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差距;高速铁路开通显著促进了中部省份旅游产业规模效率的提高,但对东部和西部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对高速铁路开通影响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机制进行了验证,发现居民收入水平、服务业发展规模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在高速铁路促进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提高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用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及其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对外开放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条件下,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具有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方面;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聚集程度越高,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程度和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区域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将不断扩大。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工业化 区域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悦 钟廷勇 安烨
文章使用2005—2012年全国各省份的旅游业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旅游业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8.4%,其中技术进步实现增长10.2%,但是技术效率退化了1.6%,表现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第二,旅游业产业集聚对各省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较高。第三,旅游业产业集聚对旅游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但是对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杨浩昌
本文用1999-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对外开放制度和非公有经济等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区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收入的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收入的影响为负。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大人力资本和资本投入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对于提高区域居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居民收入水平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梅 谢镕键
互联网时代,丰富低价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推动我国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投入快速增长,而新型城镇化趋势则进一步助推旅游消费增长。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两期数据(CGSS2016和CGSS2018)构建省级面板,深入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经济影响,并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剖析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较于不使用互联网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在旅游上的整体消费提高了2.409%;第二,从城乡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家庭的旅游消费均具备显著促进作用,但该效果在城镇家庭中更大;第三,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中介变量开展逐步回归,结果证明互联网使用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可以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总量,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65.1%,说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发挥互联网对旅游消费推动作用的重要渠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德刚
任何一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都是一定的市场结构、资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并在这些因素变动的影响下而发生变化和演进,产业的创新发展就是由这些因素变动的影响而引发的。而产业创新的具体反映一般会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产业内部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而形成的改良、改进型升级;二是通过跨界融合而形成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三是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引进而产生的对传统业态具有颠覆意义的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淑云 杨建坤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通过区分一般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两个指标,研究了人口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两者关系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口集聚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呈"正U型关系",同时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在不同区域层面,一般人口集聚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正U型"关系,且对于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但在中部地区,两者关系并未呈现"U型"关系,而是呈持续负向影响。此外,相比东部地区,人才集聚对于中部和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烨 阎波
当前,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大幅上涨,但这是否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尚无定论。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R&D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且高新技术企业税负的减轻仅仅促进了区域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投入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且企业R&D经费支出对区域论文数量和技术市场交易额的正向影响也很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杨浩昌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工资水平、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技术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东北地区次之,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和制造业就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制造业就业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大资本投资和出口,以及推进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制造业就业 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娟
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已经对中国各个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也会对商贸流通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此展开详细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地区回归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互联网发展 商贸流通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