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7)
2023(16385)
2022(13937)
2021(13128)
2020(10966)
2019(24828)
2018(24672)
2017(47142)
2016(25878)
2015(28938)
2014(28370)
2013(27585)
2012(24927)
2011(22067)
2010(22272)
2009(20895)
2008(20483)
2007(18352)
2006(16199)
2005(14565)
作者
(71075)
(58777)
(58647)
(55518)
(37484)
(28152)
(26628)
(22809)
(22256)
(21237)
(20060)
(19677)
(18609)
(18430)
(17892)
(17853)
(17557)
(17470)
(16831)
(16707)
(14486)
(14468)
(14020)
(13534)
(13380)
(13095)
(13069)
(13004)
(11680)
(11637)
学科
(99870)
经济(99737)
(95923)
管理(88000)
(86045)
企业(86045)
方法(43550)
数学(33877)
数学方法(33411)
业经(32892)
(32148)
(31059)
中国(27532)
(22755)
财务(22684)
财务管理(22653)
技术(22612)
农业(22469)
理论(21514)
企业财务(21427)
(20623)
(18899)
地方(18814)
(18459)
贸易(18446)
(17933)
(17913)
(17135)
(16633)
教育(15876)
机构
学院(357136)
大学(355358)
管理(145871)
(139551)
经济(136445)
理学(125278)
理学院(123972)
管理学(121938)
管理学院(121282)
研究(111512)
中国(86034)
(75931)
科学(68204)
(65856)
(55068)
(54706)
(54237)
财经(52104)
中心(51073)
业大(50979)
研究所(49177)
北京(48165)
(47697)
师范(47356)
(47204)
(44065)
农业(42842)
(40810)
经济学(40110)
商学(38910)
基金
项目(236507)
科学(187667)
研究(179843)
基金(169618)
(145016)
国家(143642)
科学基金(125714)
社会(112514)
社会科(106489)
社会科学(106460)
(94838)
基金项目(90053)
教育(83210)
自然(80463)
自然科(78641)
自然科学(78626)
(77990)
自然科学基金(77232)
编号(75327)
资助(68454)
成果(61202)
(53319)
重点(52098)
课题(51616)
(51366)
(50623)
创新(48866)
项目编号(47269)
大学(45613)
(44891)
期刊
(160699)
经济(160699)
研究(109588)
中国(71341)
管理(58653)
(53364)
(52004)
教育(50595)
学报(49700)
科学(47502)
大学(39439)
农业(36305)
学学(35759)
技术(33476)
(30907)
金融(30907)
业经(29821)
财经(25470)
经济研究(24386)
(21861)
(20811)
问题(20489)
图书(19678)
技术经济(19199)
科技(18456)
现代(17546)
商业(16915)
理论(16915)
财会(16253)
(15373)
共检索到535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席岩  司光禄  
互联网使能的普及对原有价值创造模式产生"创造性破坏",引致商业模式创新或重塑,并导致价值创造向"多主体嵌入的开放性和非线性"模式转向。价值创造模式的多主体嵌入使得产品与服务属性的分割与组合在互联网使能情境下成为可能,从而产生诸多"创业需求"。在鼓励创业协同机制的作用下,在校大学生存在较高的创业热情形成"创业供给"。互联网使能情境下通过对碎片式服务的整合可以释放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凡琦  李范成  
文章主要阐述了"互联网+"背景给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的机遇,并且阐述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农村创业,提升其创业质量与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费荔  候润恒  
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生产力提高、创新发展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力量,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更是潜在的创业生力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互联网创业因其便利性和低成本的特性,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互联网创业活动中。为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认知,增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就业,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认知、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教育认知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认知偏差,针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认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亓传伟  陈佳  
文章对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机会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背景和机遇,列举了技术创业、农村创业、网店微商等切实可行的创业机会,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时应脚踏实地,项目要接地气;不要盲目跟风;休学创业要慎重;充分利用政策,积极寻求多方支持等减少创业风险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海云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困扰着各大高校。因而,基于"互联网+"战略如何建立一个专业的就业创业平台,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对我国高新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结合目前高新企业实际用人的岗位需求,分析传统就业创业网络平台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平台的设计和定位提出了建设此平台的有效对策和注意事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阳昆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实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以经济为主的一系列社会领域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他还首次提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借助"互联网+"创业具有无限潜力,但这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出了一定要求。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助力"大众创业"事业,还需从学生层面、院校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互联网+"层面研究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继东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以国策的形式已进入社会发展建设的历程中,大学生则是"双创"实践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双创"实践需要契机与平台,而微信则具有传递信息的即时性、丰富性、精炼性、快捷性,使用者的异质性、主动性、强弱关系并存性的功能。基于微信平台创业创新空间的宽松性、微信延伸平台的多样性,微信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绝佳平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海涛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强技术储备的青年群体,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从大学生的阅历、经验还是能力开发等方面来说,都不足以支撑其在创业活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成效。因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促使该群体能够胜任互联网时代创业活动中的技能素质要求,既是对创业行为负责的意识体现,也是社会给予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期望。基于此,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聚焦于创业品质、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心理。通过构建针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建设的模型,提出了能力技能培训、创业心理支持、创业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建设性对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福英  尚清芳  张静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突出创新、创业和实践,是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应用快速发展而开展起来的全新教育模式。影响高等院校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的因素较多,如教育体系、教育资源和地域差异等,其中地域差异尤其对创业教育内容和开展方式影响最大,因而高等院校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将地域差异因素纳入其中。高等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困境和难题,包括人们对"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缺乏浓厚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氛围,有关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多和创业资源不足,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提升师生"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高度,营造"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践锻炼和项目孵化提升"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学改革,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制定高等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俞雅莲  李奇虎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这种技术形式注重通过互联网将其他领域的各个行业更好地绑定在一起,并借助网络平台将这一些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如何在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保证更多的毕业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是当前就业的一个关键问题。"互联网+"的出现给大学生创业、就业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以"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背景和特点作为研究出发点,重点探讨"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助力因素及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途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宪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变革,网络经济迅猛发展,全民网络时代,网购、电子支付等新兴的经济形式迅速变革人们的生活。在提倡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有了新的尝试方式。但同时由于创业者缺乏相关的经验、对市场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仍然很大。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侯丽红和季春林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立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详细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向阳  刘海龙  白艳姝  
"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教育与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结合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例,对如何重塑高校教育结构,"放大"大学生创业能力,激活大学生每一个创新创业"细胞"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芬  陈忠林  孙璐  
自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两个概念后,我国创新创业正步入"黄金时期"。经济良好发展、思想不断解放都为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阐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困境的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岭峻  徐浩然  
关于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力,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肯定派"认为上网行为会影响网民的政治意识,甚至会使上网者成为无国界的"世界公民";"否定派"则认为互联网并未取代大众媒介的政治影响力,其对网民政治意识的影响非常有限。根据我们对武汉理工大学317名大学生网民的调查,"否定派"的观点更为接近事实,即互联网对网民政治意识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金山  孙晓放  赵容  
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应满足创新创业教学的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创业计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适合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团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