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4)
2023(5910)
2022(5201)
2021(4686)
2020(4231)
2019(10072)
2018(9947)
2017(20177)
2016(10980)
2015(12323)
2014(12253)
2013(12211)
2012(11394)
2011(10351)
2010(10399)
2009(9775)
2008(9886)
2007(9161)
2006(7686)
2005(6779)
作者
(31870)
(26949)
(26946)
(25719)
(16912)
(12945)
(12361)
(10664)
(9877)
(9459)
(9076)
(8889)
(8609)
(8491)
(8428)
(8363)
(8328)
(7904)
(7768)
(7723)
(6717)
(6550)
(6512)
(6242)
(6049)
(5992)
(5927)
(5926)
(5431)
(5363)
学科
(49171)
经济(49106)
管理(29050)
(28828)
方法(25525)
数学(23133)
数学方法(22966)
(22258)
企业(22258)
(13328)
(12384)
中国(11590)
(11118)
贸易(11118)
(10833)
业经(10023)
(9553)
地方(8913)
农业(8726)
(8159)
(7540)
银行(7519)
(7487)
财务(7474)
财务管理(7451)
(7184)
金融(7182)
(7139)
企业财务(7011)
(6855)
机构
大学(159824)
学院(159261)
(68881)
经济(67533)
管理(61520)
理学(53532)
理学院(52950)
管理学(52070)
研究(51814)
管理学院(51774)
中国(38818)
(32815)
科学(32286)
(30878)
(29454)
(26810)
财经(25289)
业大(25104)
中心(24738)
研究所(24543)
(23622)
农业(23549)
(22948)
经济学(22347)
经济学院(20621)
北京(20369)
(19971)
师范(19763)
财经大学(18772)
(18394)
基金
项目(106490)
科学(83309)
基金(77679)
研究(76224)
(67709)
国家(67172)
科学基金(57147)
社会(48956)
社会科(46456)
社会科学(46438)
(41612)
基金项目(41595)
自然(36794)
自然科(35945)
自然科学(35930)
自然科学基金(35309)
教育(35180)
(35095)
资助(31939)
编号(31079)
成果(24569)
(24194)
重点(23990)
(22963)
(22124)
科研(21015)
创新(20727)
课题(20685)
教育部(20654)
国家社会(20478)
期刊
(70510)
经济(70510)
研究(43658)
中国(26795)
学报(25941)
(25895)
(24308)
科学(23008)
管理(19309)
大学(19042)
学学(18056)
农业(17223)
(13525)
金融(13525)
技术(13479)
教育(13041)
财经(12486)
经济研究(12230)
业经(12099)
(10762)
问题(10028)
(9636)
技术经济(8869)
商业(8493)
统计(8479)
(8134)
理论(8048)
(7832)
(7578)
实践(7289)
共检索到223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烁  张文韬  
本文利用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居民使用互联网对其主观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显著提高了人们的整体幸福感,但对于幸福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影响并不一致: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提高人们的工作满意度,但同时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影响主观福利水平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灵活性,进而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使用互联网则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弱化和主观相对收入的降低,进而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元平  王军鹏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主观福利,产生了信息福利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的信息搜索、传播功能是其提高居民主观福利的主要机制,人们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工作学习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本文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低收入、低受教育水平等"弱势人群"和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所产生的信息福利效应更强,新技术的采用缩小了不同人群间既有的数字鸿沟,减少了同"优势群体"在主观福利上的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宽带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入理解互联网、移动新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剖析新时代中国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蓉  彭楚慧  鲍新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城乡居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中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文章基于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利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并结合对应年份的25个省份的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计量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家庭旅游消费随家庭平均上网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户主为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的家庭影响作用更大;(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文章对传统的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信息传播与消费者行为之间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和循环累积的强关系,同时也提出,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优化信息环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工作模式和休假制度是持续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重要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峰  孔涛  王靖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峰  孔涛  王靖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华  李扬子  曹青子  王玮  
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定义了金融效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长尾效应和溢出效应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假设,选取指标运用VAR脉冲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假设,就金融效率提升与优化提出了鼓励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融合共生、鼓励金融创新等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会朝  
互联网发展作为重大的外部技术冲击影响着企业的出口行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静态上的市场进入效应以及动态上的市场渗透效应两个方面。基于中国与贸易国家双边网址链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应用显著冲抵了地理空间对企业出口的阻滞作用,使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提升了22. 3%;而在动态意义上,出口企业借助互联网调整资源投入,实现了次年出口市场59. 4%的市场增长率,从而锚定了企业在出口市场的生存。研究还表明,中国企业进入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存在互联网效应的差异性。在政策意义上,中国应深化"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培育新的出口贸易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杰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而林业金融则承担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职能。我国的林业金融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指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依靠大量数据的积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支付、投资与融资服务。互联网金融具有包容性增长效应,而互联网金融与林业金融的结合,通过创新解决林业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了林业金融体系在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上的包容性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  李连燕  
研究目标:对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家庭创业决策方面的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地区层面和家庭层面的数据进行匹配,使用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地区政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管制减缓效应、去"关系"效应以及时空压缩效应推动当地家庭进行创业,且这一关系更显著地体现在户主年龄较低、规模较小、收入较低的家庭以及失业率较高的地区。研究创新: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经济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将制度与技术相结合,拓展了我国家庭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价值:对我国如何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大众创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新波  张大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带来的效应呈现出了多角度与多层次的特点。文章在对互联网背景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将互联网划分为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次方"五种效应。根据思维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的差异,进一步讨论了五种效应的理论内涵,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文章的研究贡献在互联网效应的细化研究以及不同效应的针对性应用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新波  张大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带来的效应呈现出了多角度与多层次的特点。文章在对互联网背景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将互联网划分为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次方"五种效应。根据思维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的差异,进一步讨论了五种效应的理论内涵,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文章的研究贡献在互联网效应的细化研究以及不同效应的针对性应用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雅楠  谢倩芸  
基于2004—2011年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和控制自选择偏差的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详细估计了互联网使用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工资收入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对于拥有高中学历的个体而言,这种影响更大。本文进一步使用基于RIF回归的FFL分解方法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1年间互联网使用比例的增加降低了整体工资不平等,且使用过互联网的高中学历人员比例增加有助于降低高工资与中等工资收入人群的工资差距。同时,互联网使用收益率的下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韩彦超  潘泽泉  
以往研究大多发现公平感来自于社会地位或社会比较。与此不同,本文认为人们对于不平等的理解塑造了公平感,互联网可以改变使用者对于不平等的归因进而影响其公平感。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9(CSS2019)的数据分析,发现人们的公平感并不完全由客观不平等状况决定。人们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归因方式同样塑造着个人的公平感。相对于不上网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人公平感更低,一方面因为互联网上负面信息更多,让使用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另一方面互联网使个人更倾向于对社会成就做外向归因。对于上网群体内部而言,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工作学习无法提升公平感,但如果把网络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则会降低公平感,大多数人上网都是为了娱乐与获取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