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4)
2023(11361)
2022(9411)
2021(8562)
2020(7345)
2019(16505)
2018(16535)
2017(32617)
2016(16899)
2015(18363)
2014(17844)
2013(17873)
2012(16384)
2011(14423)
2010(14745)
2009(14174)
2008(14387)
2007(13311)
2006(11846)
2005(10536)
作者
(45083)
(38346)
(37822)
(35644)
(24224)
(18156)
(16977)
(14707)
(14407)
(13606)
(12913)
(12839)
(12044)
(11791)
(11563)
(11506)
(11039)
(10970)
(10918)
(10842)
(9352)
(9264)
(9192)
(8786)
(8582)
(8502)
(8449)
(8313)
(7581)
(7474)
学科
(90679)
(80995)
经济(80900)
(73755)
企业(73755)
管理(64682)
(45136)
方法(36690)
业经(30296)
农业(30118)
数学(28924)
数学方法(28824)
(25881)
技术(19918)
(19323)
财务(19320)
财务管理(19295)
中国(19289)
企业财务(18353)
(17483)
(15393)
(14495)
贸易(14482)
(14127)
(13705)
技术管理(13530)
(13501)
理论(13069)
地方(12716)
(12417)
机构
学院(245431)
大学(236496)
(112952)
经济(111206)
管理(106987)
理学(92839)
理学院(92165)
管理学(91329)
管理学院(90877)
研究(70165)
中国(60259)
(51501)
(49664)
(46680)
财经(41021)
(37990)
科学(37486)
农业(37441)
(37417)
业大(36630)
中心(34898)
经济学(33912)
(32644)
经济管理(31513)
经济学院(30940)
商学(30346)
商学院(30095)
财经大学(29936)
(29345)
研究所(28846)
基金
项目(159107)
科学(129931)
研究(122283)
基金(119355)
(100483)
国家(99434)
科学基金(89588)
社会(83752)
社会科(79301)
社会科学(79283)
基金项目(63882)
(63804)
自然(54811)
教育(53834)
自然科(53698)
自然科学(53686)
自然科学基金(52879)
(50283)
编号(49332)
资助(46630)
(39901)
(38022)
成果(37920)
(36504)
创新(36204)
国家社会(35136)
(34893)
重点(33842)
(33814)
人文(32976)
期刊
(130631)
经济(130631)
研究(70173)
(52940)
中国(47275)
管理(42578)
(42183)
农业(35396)
科学(31239)
学报(28924)
(28846)
金融(28846)
业经(28711)
大学(24660)
学学(23813)
技术(22547)
财经(21268)
经济研究(19452)
(18773)
(18304)
问题(17569)
教育(17481)
技术经济(15826)
农村(14327)
(14327)
农业经济(13732)
世界(13566)
商业(13396)
现代(12469)
科技(12298)
共检索到36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翟琼   宗启龙  
农户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更好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条件限制,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农户创业行为,从创业发生和过程两个维度拓展农户创业行为分析思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出和农户创业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究互联网使用是否为破解农户创业困境的契机。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函数形式设定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验证农地转出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发现农地转出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中介因子;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高收入水平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认为,加大加快农村“新基建”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宣传、引导、培训等为一体的农户互联网使用推进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与农户创业行为深度融合的指导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创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宝玉  程耀庆  
当前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寒门难出贵子”已成为常态。本文利用CHFS2019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增加农户子女教育投资,可能成为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的重要路径;(2)对家庭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户、收入水平较低农户和低教育投资水平农户,互联网使用在农户子女教育投资中会起到更大促进作用,其在促进农户弱势阶层子女教育投资中能发挥更明显效应;(3)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影响农户社会资本以及风险态度尤其是客观风险态度作用于其子女教育投资,并且,公共教育满意度在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其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互联网使用在解决农户贫困代际传递、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方面提供了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迎霞  
当前社会流动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能否成为助推社会流动的有效手段?运用CHARLS(2015)数据定量检验了教育的代际传递性。研究发现:教育表现出显著的代际传递特征,且父亲对子代的教育传递性略高于母亲,父代对女儿的影响略大于儿子,代际传递在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政府应促进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配置,在农村帮助女孩接受初中以上非义务教育,为已婚、已育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机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于乐荣  张亮华  廖阳欣  
由于互联网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个体使用互联网对其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群体上表现为互联网使用普及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差距缩小效应。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2018年三期的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普及对农村社区(村庄)平均家庭收入和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内使用互联网家庭的占比提高不仅能显著提升平均家庭收入水平,而且会显著降低家庭收入基尼系数,验证了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当普及程度小于0.4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具有随着互联网使用率提高由正转负的趋势),当普及程度大于0.4后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使用普及可以通过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劳动力技能等群体改善效应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因此,应当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使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着重提高弱势群体对互联网使用的可及性,推动互联网与农村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功效,有效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和收入差距缩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景娜  张雪凯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家庭层面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行为是否会对其农地转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使家庭农地转出的概率显著提高。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并从农地有偿转出、农地新转出和不同上网方式对农地转出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中高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处于中高水平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及其稳定性、拓宽信息渠道、增强社会互动三条路径影响农地转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采用Probit和工具变量法,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与农地转出期限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长期转出农地,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得到一致的结果;互联网使用促进农地长期转出的路径有二种,一是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转出户非农就业的失业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二是降低因转入方违约行为导致的农地流转违约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互联网使用对农地长期转出影响具有异质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在使用互联网后,其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会相对更高。结合当前农户在农地流转期限决策中面临有效信息缺乏的现实,丰富并完善互联网相关专业平台的信息提供,并加强平台服务宣传以吸引、服务更多农户;提高低教育程度农户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使其有效信息获取渠道从线下拓展为线下+线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采用Probit和工具变量法,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与农地转出期限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长期转出农地,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得到一致的结果;互联网使用促进农地长期转出的路径有二种,一是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转出户非农就业的失业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二是降低因转入方违约行为导致的农地流转违约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互联网使用对农地长期转出影响具有异质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在使用互联网后,其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会相对更高。结合当前农户在农地流转期限决策中面临有效信息缺乏的现实,丰富并完善互联网相关专业平台的信息提供,并加强平台服务宣传以吸引、服务更多农户;提高低教育程度农户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使其有效信息获取渠道从线下拓展为线下+线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亓鹏  韩庆潇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农商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同时产生了“技术溢出”和“市场挤出”两种效应,二者相反的作用方向为农商行回归业务本源带来不确定性。基于此,本文利用87家县域农商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农商行本源业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农商行中小微业务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说明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较低时,有利于农商行中小微业务规模增长,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则转为抑制业务规模增长。从金融科技的二级分类指标来看,只有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指数与农商行中小微业务规模之间同样呈倒U形关系,说明当前金融科技主要通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这一维度对农商行产生影响。从业务竞争程度来看,高竞争组与低竞争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说明银行市场竞争对上述倒U形关系存在一定的调节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井林  阳镇  易俊玲  
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是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导向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ESG及其各维度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主要通过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而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的债务融资成本降低效应在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性披露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以及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提出了加强企业ESG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ESG披露以及政府进一步规范与优化企业ESG制度环境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娥   罗宇   高军军   彭凌志   赵敏娟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基于农牧交错带陕西和甘肃两省1 47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CMP),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并关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可能性,即在给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有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几率比是没有互联网使用行为农户的38.82%,该结果在经过子样本检验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后依然稳健。2)异质性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存在差异,即非规模养殖户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户家庭更容易通过使用互联网参与“粮改饲”。由此提出,完善农牧交错地区互联网利用配套设施,提高农户农业经营的网络化水平,实施差别化的互联网扶持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明阳  张益  
本文利用CLASS2016数据从城乡、区域、居住类型等多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老年人代际支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分维度来看,互联网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代际情感支持和代际照料支持。对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矩估计模型(GMM)处理,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结论稳健。机制检验表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能够提高其获得的代际支持水平。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渠道效应在提高老年人代际支持水平上存在。互联网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最终提高了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本文还发现,女性、独居老年人和东部地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容易提升代际支持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明阳  张益  
本文利用CLASS2016数据从城乡、区域、居住类型等多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老年人代际支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分维度来看,互联网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代际情感支持和代际照料支持。对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矩估计模型(GMM)处理,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结论稳健。机制检验表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能够提高其获得的代际支持水平。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渠道效应在提高老年人代际支持水平上存在。互联网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最终提高了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本文还发现,女性、独居老年人和东部地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容易提升代际支持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广肃  樊纲  
本文从家户创业的角度着手,分析了家庭互联网的使用行为是否会对其创业决策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没有使用互联网的家庭相比,使用互联网会使家庭创业的概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即使使用不同的被解释变量或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保持一致。为了克服互联网使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我们利用家庭是否拥有电脑作为互联网使用的工具变量,IV Probit模型仍然提供了一致的结论。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影响家庭创业的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促进家庭创业的作用主要来源于信息渠道效应、融资效应、社会互动效应、风险偏好效应四种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