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5)
2023(1903)
2022(1818)
2021(1702)
2020(1446)
2019(3284)
2018(3436)
2017(7189)
2016(3600)
2015(3776)
2014(3332)
2013(3120)
2012(2755)
2011(2369)
2010(2353)
2009(2246)
2008(2217)
2007(2190)
2006(2112)
2005(1636)
作者
(8156)
(6846)
(6665)
(6405)
(4377)
(3253)
(3125)
(2663)
(2645)
(2430)
(2340)
(2276)
(2166)
(2075)
(2064)
(1972)
(1949)
(1947)
(1925)
(1881)
(1684)
(1665)
(1589)
(1587)
(1544)
(1484)
(1478)
(1408)
(1361)
(1347)
学科
(12814)
经济(12681)
管理(8370)
(8139)
(8040)
企业(8040)
业经(5802)
方法(5786)
中国(4728)
理论(4443)
(4413)
(4197)
社会(3597)
(3568)
(3242)
数学(2971)
企业经济(2960)
经济理论(2918)
数学方法(2909)
(2664)
贸易(2660)
(2653)
(2630)
农业(2440)
(2431)
银行(2428)
(2323)
产业(2236)
信息(2172)
总论(2166)
机构
大学(42379)
学院(41954)
(16827)
管理(16792)
经济(16424)
理学(14533)
理学院(14367)
管理学(14084)
研究(14049)
管理学院(13998)
中国(11071)
(8910)
(8668)
科学(7831)
中心(7200)
财经(6754)
(6663)
(6574)
(6093)
(6022)
(6020)
师范(5975)
研究所(5850)
北京(5623)
业大(5293)
社会(5231)
经济学(5027)
(5001)
财经大学(4989)
(4937)
基金
项目(28268)
科学(22978)
研究(21888)
基金(21243)
(18058)
国家(17862)
社会(16480)
科学基金(15845)
社会科(14184)
社会科学(14171)
基金项目(11069)
(10574)
教育(10126)
自然(9414)
自然科(9250)
自然科学(9247)
编号(9159)
自然科学基金(9112)
(8973)
资助(8094)
成果(7704)
(6554)
国家社会(6385)
重点(6237)
(5964)
教育部(5936)
课题(5923)
项目编号(5920)
(5795)
人文(5731)
期刊
(20734)
经济(20734)
研究(13431)
中国(10497)
(7346)
学报(6510)
管理(6414)
科学(6319)
(6199)
教育(6040)
大学(5528)
学学(5094)
(4239)
金融(4239)
农业(3946)
财经(3791)
业经(3532)
经济研究(3461)
(3267)
技术(3124)
社会(2519)
图书(2508)
(2487)
问题(2323)
社会科(1925)
社会科学(1925)
统计(1861)
科技(1857)
商业(1835)
现代(1835)
共检索到66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金昌  任志远  
本文将社会学理论引入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中,构建了一个用于反映共同富裕水平的社会空间模型,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个体资本总量与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能有效增加个体的“资本”资源,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会扩大阶层差距、加重社会整体的不平等程度,从而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数字劣势”群体主要是普通阶层,表现为西南地区的年长农村女性。因此,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改善数字劣势群体的网络接入状况与“信息惯习”,通过有效的数字支持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国平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背景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政府的主动改革以及国家(政府)与经济、社会领域分离的同步性使得我国的公民社会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在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过程中,不能忽视来自社会内部的力量对于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社会阶层分化是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一种内生推动力量,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与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因而调适两者的关系也很有必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易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迈入新常态时期,各种非均衡的社会现象凸显,其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社会阶层分化。社会阶层分化不仅有碍国家下一步经济改革策略的实施,也为当前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埋下隐患。阶层分化现象的核心是人才的单向流动,如何围绕国家的共同富裕目标加强人才的双向流动性,是新形势下我们的思考核心。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阶层分化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为新形势下国家对策、措施的运筹把握提供思路方向,从而为新常态下国家整体政治经济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明忠  刘子玉  
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对7031个农村居民样本的幸福感水平进行多维刻画,运用OLS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高0.138个单位。利用工具变量法再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阶层认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娱乐休闲和开展商务活动的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线上商务活动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最大。在不区分上网活动目的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在男性和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区分上网活动用途后发现,女性群体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的群体线上娱乐休闲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淑娟  李俊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系列挑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淡化倾向突出、阶层分化过程的不公平因素引发部分大学生负面情绪、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受到挑战、引发部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加强队伍建设、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等措施来有效应对阶层分化带来的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培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也日益明晰。在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如处理不当,则很可能引发社会转型期容易出现的"结构性风险"。因此,研究我国当前的社会阶层分化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从而给出治理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宇飞  曾湘泉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利用Probit模型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促进女性的整体就业,且对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要大于自雇就业。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有助于促进女性就业,尤其是非自雇就业。在工作或闲暇时使用互联网,分别与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高度相关,并且闲暇时进行社交、娱乐和学习活动的不同偏好,使用互联网对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区别。此外,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及户籍女性的影响作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本文建议,为提高女性劳动供给,不仅要强化网络建设和扩大教育培训,增加女性互联网使用率;同时也要优化网络平台应用,发展女性多元化就业形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宇飞  曾湘泉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利用Probit模型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促进女性的整体就业,且对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要大于自雇就业。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有助于促进女性就业,尤其是非自雇就业。在工作或闲暇时使用互联网,分别与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高度相关,并且闲暇时进行社交、娱乐和学习活动的不同偏好,使用互联网对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区别。此外,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及户籍女性的影响作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本文建议,为提高女性劳动供给,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春荣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的基本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教师职业道德,而忽视了师生互动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家庭,打着家庭所处阶层的烙印这一客观现实。基于三个城镇27所小学70名教师、1 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师生关系与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阶层差异。结果显示,学生主观感知到的公平感、师生的语言含义理解、参与机会、人际互动的判断方式等方面存在阶层差异,并且阶层差异得到教师群体的印证。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事关教育公平,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培养教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维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一份子、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每当回顾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心潮澎湃,感触良多。1988年,我在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在《金梭和银梭》的歌声的激励下,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刻苦学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济洲  
通过信息化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仍较为缺乏。当前教育改革处于城乡差异和阶层分化双重格局之下,必须基于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向教育领域深度渗透的背景,重新审视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隐蔽再生产问题。本研究的数据是基于山东省莱西市、沂水县和微山县,甘肃省会宁县、靖远县和武威市,安徽省萧县、无为县和肥西县共3省9市(县)的27所初中学校初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层次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总计发放19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40份,有效回收率96. 8%。研究从学生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探讨城乡不同家庭阶层背景对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偏好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家庭阶层地位影响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之学习偏好或者娱乐偏好,与社会阶层背景密切相关,优势阶层家庭、高收入家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和城市家庭子女,更易于形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学校教育中的信息"使用鸿沟"最具隐蔽性,它掩盖了城乡学生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必须从城乡教育信息化实质公平角度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娟  
农业改革的推进使农业经营者呈现以生产力的分化为基础的阶层重塑,这种重塑对农业经营者和农业经营过程影响深刻。各阶层因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生产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了异质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其中以大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式规模经营为手段、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规模经营与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其它阶层的需求之间存在本质性冲突,即资本大生产与家庭小生产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并且这种冲突由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层面扩展至了社会层面,加剧了阶层间的冲突。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呈现出反映阶层力量结构的重塑趋势,即朝更有利于资源俘获能力更强的大规模经营者的方向重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赫扬  周先波  丁芳清  
文章基于2012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面板模型对我国劳动力社会阶层认知分化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证显示,具有先赋性和自致性因素优势的个体更倾向于作出较高的阶层认知;主观认知因素显著影响劳动力的社会阶层认知,"相对剥离感"不利于阶层认知的提升。上述结论关于主观认知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和有序模型的非正态性设定都是稳健的。此外,这些因素对劳动力社会阶层认知分化的边际概率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这些结果对我们正确评估社会转型期的代际传承、弱势群体生存状态、青年人职业选择、劳动力身心健康等都具有政策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赫扬  周先波  丁芳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