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9)
- 2023(7445)
- 2022(6269)
- 2021(5679)
- 2020(4812)
- 2019(10696)
- 2018(10285)
- 2017(20764)
- 2016(11166)
- 2015(11861)
- 2014(11259)
- 2013(11109)
- 2012(9880)
- 2011(8803)
- 2010(8367)
- 2009(7656)
- 2008(7409)
- 2007(6259)
- 2006(5179)
- 2005(4260)
- 学科
- 济(48761)
- 经济(48698)
- 业(32056)
- 管理(31162)
- 方法(27901)
- 数学(26202)
- 数学方法(26107)
- 企(24349)
- 企业(24349)
- 财(13959)
- 农(12723)
- 贸(11662)
- 贸易(11661)
- 易(11388)
- 中国(11324)
- 业经(10024)
- 农业(9142)
- 务(8444)
- 财务(8443)
- 财务管理(8428)
- 企业财务(8123)
- 融(7756)
- 金融(7755)
- 制(7514)
- 技术(7479)
- 学(7428)
- 银(7423)
- 银行(7392)
- 地方(7289)
- 产业(7020)
- 机构
- 大学(152953)
- 学院(151833)
- 济(68294)
- 经济(67367)
- 管理(61360)
- 理学(55215)
- 理学院(54661)
- 管理学(53930)
- 管理学院(53672)
- 研究(47973)
- 中国(36120)
- 财(30231)
- 农(30204)
- 京(29836)
- 科学(29062)
- 业大(26021)
- 财经(25534)
- 农业(24258)
- 经(23703)
- 所(23482)
- 经济学(22783)
- 中心(22692)
- 研究所(21761)
- 经济学院(21163)
- 江(19955)
- 财经大学(19536)
- 商学(18146)
- 商学院(18013)
- 北京(17915)
- 经济管理(17569)
- 基金
- 项目(112790)
- 科学(89993)
- 基金(86484)
- 家(77258)
- 国家(76644)
- 研究(76093)
- 科学基金(66303)
- 社会(53073)
- 社会科(50646)
- 社会科学(50634)
- 基金项目(46609)
- 自然(43978)
- 自然科(43053)
- 自然科学(43040)
- 省(42398)
- 自然科学基金(42362)
- 划(36329)
- 资助(34782)
- 教育(34724)
- 编号(27263)
- 部(25926)
- 重点(25276)
- 创(24247)
- 国家社会(23546)
- 发(23404)
- 创新(22704)
- 教育部(22564)
- 科研(22545)
- 人文(21754)
- 计划(21424)
共检索到199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基于2013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3),本文系统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这一效应依然存在。为了克服互联网使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居民2012年通讯支出为工具变量,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Bio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方法)进行回归,并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支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分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清华 冷晨昕 祝仲坤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以人情消费作为代理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因素、地区因素基础上,考察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情消费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人情消费具有福利效应的"拐点"出现在家庭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42%处。通过变换估计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当人情消费位于均值11.41%处,农村居民自我幸福感评价为"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提高8.8%;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差异,西部地区、低收入、已婚、中老年群体人情消费超过"拐点"的比例更高,党员超过"拐点"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普通群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利用CGSS数据分析我国社会流动、机会不均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论显示:(1)与父代的职业地位相比,子代向下的社会流动将会显著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向上的社会流动并没有显著地促进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2)机会不均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它与向下社会流动的交互效应对居民的幸福感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机会不平等感知增强了社会不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机会不均 主观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的幸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使用社区网络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至少通过网络学习和休闲娱乐两类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效应;异质性分析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效应。与农村老年群体和中年群体相比,青年群体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幸福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互联网发展在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福利效应分析,对当前如何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村惠民工程,从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庆海 李实
基于CFPS 2018数据,采用Heckman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包括使用与否及其使用频率)对个体捐赠行为(包括捐赠与否及其捐赠金额)的影响、异质性和调节效应,并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probit模型揭示这一影响背后蕴含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居民个体捐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即个体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则参与捐赠的可能性越大、捐赠金额越多;不同维度的互联网使用频率中,学习频率和工作频率越高则参与捐赠的可能性越大,而学习频率、工作频率和商业活动频率越高则捐赠金额越多;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户籍、工作性质和捐赠氛围社区的群体中存在差异;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个体捐赠行为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社会信任程度和自评社会地位的提升而有所增强,但不会随着社会资本水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个体捐赠意愿和捐赠能力而对捐赠行为产生促进作用,其中对捐赠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个体捐赠行为 第三次分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宏兵 苏萌
本文运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考察保险发展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等个体微观变量和人均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后得出结论:财险业和寿险业都能够影响居民幸福感,但是具有差异性。从财险业来看,保险密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人均赔付的影响不显著;从寿险业来看,保险密度和人均赔付均与居民幸福感正相关。本文首次将保险发展纳入居民幸福感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
关键词:
保险发展 居民幸福感 财险业 寿险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永明 何凌云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评估了环境污染对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首先,居民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在工作中不得不把自己弄得很脏的居民感到不太幸福,居住在工矿区、老城区等社区的居民感到不太幸福。空气污染显著地降低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居住在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以及建筑和拆迁扬尘产生量较高地区的居民更不幸福。其次,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而其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显著。最后,环境污染的不公平性问题在我国暂不存在,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幸福感的影响度没有太大差异。减轻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我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主观幸福感 空气污染 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学志 才国伟
本文利用2008年广东省成人调查数据,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收入与价值观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绝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有正向作用,并与之呈倒"U"型关系。但是考虑相对收入的影响后,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再显著。对我国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的价值观念是物质观和生活观,重视金钱的人群幸福感水平更低,重视生活情趣的人群幸福感水平更高。本文对不同收入、不同户籍的样本进行了分组检验,结果证实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幸福感 收入 价值观 实证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覃一冬 张先锋 满强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显著为负,并且对东部地区居民和高收入群体所产生的负效应要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从作用机制来看,城市规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增加人口密度两条途径来传递的,即通过前者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而通过后者产生间接的负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人口密度 工资 主观幸福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汴京 蔡海静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但其主要通过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增加人们收入、改善人们健康状况,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民生改善渠道,间接作用于居民幸福感。这一结论与样本选择无关,也不受自选择效应和变量内生性影响。中国政府在发挥比较优势有序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可考虑通过扩大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培训等民生方面支出缓解其可能的负面效应,使经济全球化福利惠及中国每个居民。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通货膨胀 失业 幸福感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城城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在使用Ordered Probit等计量模型分析后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具体表现在:(1)财政透明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财政透明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U型关系;(2)财政支出分权、民生类支出显著促进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并且其交互项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抑制了两者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3)宏观税收负担率与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的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城城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在使用Ordered Probit等计量模型分析后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具体表现在:(1)财政透明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财政透明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U型关系;(2)财政支出分权、民生类支出显著促进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并且其交互项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抑制了两者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3)宏观税收负担率与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的关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广肃 孙浦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首次从居民角度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及机制,并且验证了互联网使用效果的个体差异性。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互联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总体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整体性影响,间接降低居民对于物质收入的主观看重程度。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促进居民幸福的概率提升2.1个百分点,但降低了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我们同时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克服了内生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验证了居民个体差异性对于互联网作用的影响,发现互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物质收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广肃 孙浦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首次从居民角度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及机制,并且验证了互联网使用效果的个体差异性。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互联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总体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整体性影响,间接降低居民对于物质收入的主观看重程度。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促进居民幸福的概率提升2.1个百分点,但降低了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我们同时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克服了内生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验证了居民个体差异性对于互联网作用的影响,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幸福感的显著效果主要存在于中等收入阶层、中等教育阶层、较少社会网络群体以及大中城市居民中。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物质收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春敏 李元琪
社会发展要致力于人民生活幸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至关重要的一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水平。论文使用Probit模型和2014年、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互联网使用带来居民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在居民个体存在异质性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进一步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对其幸福感水平产生影响。据此提出关注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净化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居民社会信任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