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7)
- 2023(13424)
- 2022(11726)
- 2021(10951)
- 2020(9339)
- 2019(21268)
- 2018(21145)
- 2017(41193)
- 2016(22306)
- 2015(24496)
- 2014(23902)
- 2013(23519)
- 2012(21395)
- 2011(19186)
- 2010(18907)
- 2009(17129)
- 2008(16412)
- 2007(14133)
- 2006(12199)
- 2005(10388)
- 学科
- 济(84801)
- 经济(84702)
- 管理(60867)
- 业(59722)
- 企(49014)
- 企业(49014)
- 方法(40538)
- 数学(35386)
- 数学方法(35046)
- 农(23393)
- 中国(21864)
- 财(21326)
- 学(19854)
- 业经(19450)
- 贸(17416)
- 贸易(17410)
- 易(16913)
- 地方(16314)
- 农业(15653)
- 制(14771)
- 技术(13523)
- 环境(13335)
- 和(13286)
- 务(13275)
- 财务(13216)
- 财务管理(13193)
- 理论(13123)
- 企业财务(12510)
- 银(12467)
- 银行(12398)
- 机构
- 大学(309708)
- 学院(307583)
- 管理(123215)
- 济(120410)
- 经济(117963)
- 理学(108356)
- 理学院(107125)
- 管理学(105200)
- 管理学院(104675)
- 研究(103647)
- 中国(74161)
- 科学(67902)
- 京(65669)
- 农(56838)
- 所(52603)
- 财(52129)
- 业大(52067)
- 研究所(48846)
- 中心(46167)
- 农业(45144)
- 财经(43119)
- 江(42257)
- 北京(41018)
- 范(39688)
- 经(39358)
- 师范(39168)
- 院(37595)
- 经济学(35750)
- 州(34359)
- 商学(32657)
- 基金
- 项目(222399)
- 科学(173435)
- 基金(161723)
- 研究(155968)
- 家(144405)
- 国家(142947)
- 科学基金(121305)
- 社会(98114)
- 社会科(92974)
- 社会科学(92946)
- 基金项目(87225)
- 省(86829)
- 自然(81714)
- 自然科(79794)
- 自然科学(79769)
- 自然科学基金(78361)
- 划(73787)
- 教育(70636)
- 资助(65972)
- 编号(62332)
- 重点(49815)
- 成果(48567)
- 部(48118)
- 发(46928)
- 创(46541)
- 创新(43434)
- 科研(43286)
- 计划(42305)
- 课题(42254)
- 大学(40688)
- 期刊
- 济(125660)
- 经济(125660)
- 研究(85498)
- 学报(57336)
- 中国(52032)
- 农(50549)
- 科学(49857)
- 管理(42810)
- 大学(42077)
- 学学(40023)
- 财(37121)
- 农业(35022)
- 教育(29471)
- 技术(23774)
- 融(22197)
- 金融(22197)
- 业经(21662)
- 经济研究(21126)
- 财经(20117)
- 业(18174)
- 经(17126)
- 科技(16823)
- 问题(16258)
- 图书(15655)
- 版(15568)
- 业大(15548)
- 商业(14690)
- 理论(14475)
- 技术经济(14175)
- 实践(13346)
共检索到426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晓涵
本文基于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提出相关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使用互联网的家庭,文教娱乐和家用设备消费占比升高,居住和医疗消费占比降低,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消费占比无显著变化,同时各类商品和服务消费金额上升。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消费结构 影响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远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家庭消费的偏好,本文基于CFPS的微观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对城乡家庭日常消费的影响机理,并检验其中最重要的传导机制——信贷约束机制,从而探究互联网在家庭消费中的替代效应。结论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总消费,然而互联网对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尤其是2016年之后在城镇地区,随着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的场景化新消费业态的快速发展,显著刺激了城镇居民消费。其次,在正规金融不可及的情况下,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家庭信贷约束程度进而促进家庭消费。为此,文章提出应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及法律法规,以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润东 王超
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两部分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家庭出游决策以及旅游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出游概率,促进家庭旅游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高收入家庭、青年家庭以及城镇家庭旅游消费影响更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增强社会互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旅游消费 两部分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左茜 檀学文
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收入农村家庭、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非农就业是互联网使用发挥效应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建议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的技能和素养,加快推进互联网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以缩小农村消费差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大为 李淑文
互联网的使用改变了家庭消费偏好与约束条件,可以在全面促进消费中发挥积极作用。由于消费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消费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存在的差异,互联网在促进消费中对各类型消费的影响会产生不同效果。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总消费和食物、衣着、居住、生活、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七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促进家庭总消费的过程中,不同于传统消费影响因素对总消费和各类消费影响表现出的同步性,互联网对各类消费的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首先,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医疗保健消费,提高在其他方面的购买能力;互联网对生存类消费的促进效果有限,对提升生活品质或有助于家庭长远发展的消费促进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家庭消费质量提升。其次,在全面促进消费中互联网影响的结构性差异主要取决于消费的需求弹性,对缺乏弹性的消费需求促进效果有限,对富有弹性的消费需求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再次,加快互联网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力推动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和流通效率提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胜
代际特征与代际传递等代际因素能够影响消费行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扩大内需、健全国内消费市场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整体而言,我国家庭消费结构呈现出对改善性消费的偏移。本文关注基于代际视角的父辈特征解释微观家庭消费结构变化,所取得的核心结论为:当父辈学历水平越高,家庭消费结构向享乐型消费偏移,造成对发展型消费的挤占;父辈具备政治身份和较高的工作职位也导致享乐型消费的偏向,但当父亲具有具备政治身份和较高的工作职位时,会显著促进家庭的发展型消费。此外,本文亦发现,母亲个人特征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更大,父辈之间的个人特征对家庭消费结构不存在显著交互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娜 朱俊丰
本文将转移程度分为纯务农、兼业、纯务工三个层次,利用CFPS2014和CFPS2016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现存基于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的家庭分工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使用互联网相比,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纯务农的概率降低11.6%,兼业的概率增加3.06%,纯务工的概率提高8.5%;使用互联网对女性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强于男性,缩小了家庭分工中的性别差异;使用互联网对年轻一代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对老一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影响不显著,从而扩大了家庭分工中的代际差异。通过CMP估计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家庭分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强 马桂方 田媛 董权瑶
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是扩大内需、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数据,检验了农村家庭消费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在同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特征,互联网使用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弱化消费的同群效应、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通过对互联网使用方式的划分发现商业活动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及同群效应的作用最显著,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通过消费水平分组后发现,消费落差对低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负,消费顺差对高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正;互联网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落差对低消费群体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消费顺差对高消费群体的消费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效果在低消费家庭中更显著。第三,进一步划分群体后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在受教育水平较高、户主年龄较低、家庭规模较大的群体更为显著,互联网的社交娱乐使用可以对低教育水平和低家庭规模群体消费的同群效应产生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同群效应的存在使农村内部产生了消费分化现象,互联网使用不仅能够对消费分化起到一定缓解作用,而且可以推动农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润红 彭国斌
互联网借助信息传播,将新颖的消费方式带给大众,改变居民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本文数据源于CFPS(2018、2020),实证检验了互联网普及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家庭消费具有显著正影响,通过利用互联网普及深度指标上网频率、上网强度以及家庭成员上网比例进行分析结论不变。从消费类别来看,上网有助于价格弹性较高的消费种类,包含日常耐用品消费支出、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以及交通通讯消费支出,进而推断互联网普及能够有效推动消费层次升级,促进发展型消费支出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增加;从地域分析来看,互联网普及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所产生的正向影响更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林 李志兰
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家庭结构类型不同,家庭的消费意向、消费结构和水平就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本研究重点关注家庭消费的心理倾向而非消费行为的结果性因素,致力于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来探索家庭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不同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类型的家庭在消费数量、所消费产品和服务类型以及消费档次等方面的意愿上,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对于企业的营销决策和国家消费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家庭结构 消费意愿 产品/服务类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IV-EC2SLS方法,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农户生产性投资和生活性消费的分项估计均显著为正,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增加农户家庭支出;互联网使用对男性、较高教育水平和平原地区农户家庭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大;互联网使用通过拓宽市场信息渠道、增加农户家庭收入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家庭支出水平,且后者的中介效应明显大于前者。据此,本文提出加大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加强农户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等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继海 姚健 刘文玲
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前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典型特征。扩大居民消费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从消费支出、消费率和消费结构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老年人口比却显著抑制了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这一结论经过工具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少儿人口比和老年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第三,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农村家庭、西部地区家庭、低收入组家庭及健康状况较好家庭的老年人口比的上升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更大。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家庭、中部地区家庭、中高收入组家庭及低教育程度家庭中是显著的。本文的结论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为扩大居民消费的路径提供了研究依据,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创造了良好环境,对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2014年、2016年以及2018年形成的最近三期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应用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的使用对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提升了精神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第二,互联网的应用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乡村家庭,互联网的使用对城镇家庭消费总额的促进效应更强。第三,以收入均值为界划分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互联网的使用对低收入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加强居民互联网消费意识、改善消费观念,以及借助互联网平台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消费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丹龙
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收入和储蓄渠道对家庭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居民收入下降会通过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家庭消费预算来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此外,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质量也有不利影响,但同时不应忽视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也可能对居民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因此,为降低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对消费升级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不确定性 消费结构 消费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