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3)
- 2023(11021)
- 2022(9335)
- 2021(8487)
- 2020(7164)
- 2019(15894)
- 2018(15793)
- 2017(31232)
- 2016(17054)
- 2015(18368)
- 2014(17661)
- 2013(17417)
- 2012(15837)
- 2011(14211)
- 2010(14183)
- 2009(13505)
- 2008(13239)
- 2007(12045)
- 2006(10913)
- 2005(9617)
- 学科
- 济(69588)
- 经济(69477)
- 业(56008)
- 管理(47370)
- 农(46086)
- 企(34575)
- 企业(34575)
- 农业(30389)
- 方法(25698)
- 数学(23236)
- 数学方法(23095)
- 业经(21015)
- 财(20640)
- 制(18941)
- 中国(17774)
- 贸(14526)
- 贸易(14521)
- 易(14261)
- 体(13637)
- 税(13591)
- 地方(13384)
- 税收(12868)
- 收(12806)
- 银(12159)
- 银行(12120)
- 学(11794)
- 行(11537)
- 务(11068)
- 财务(11051)
- 财务管理(11024)
- 机构
- 学院(235727)
- 大学(230904)
- 济(103775)
- 经济(101989)
- 管理(89594)
- 研究(79596)
- 理学(78111)
- 理学院(77360)
- 管理学(76292)
- 管理学院(75895)
- 农(63222)
- 中国(62397)
- 财(49066)
- 农业(48776)
- 科学(47983)
- 京(46556)
- 业大(43784)
- 所(40599)
- 财经(38057)
- 中心(37496)
- 研究所(36546)
- 江(35887)
- 经(34677)
- 经济学(31810)
- 农业大学(30880)
- 经济学院(28990)
- 省(28518)
- 北京(28126)
- 财经大学(27799)
- 经济管理(27542)
- 基金
- 项目(160326)
- 科学(126293)
- 基金(118301)
- 研究(115282)
- 家(104611)
- 国家(103654)
- 科学基金(88200)
- 社会(77124)
- 社会科(72892)
- 社会科学(72875)
- 省(63506)
- 基金项目(63455)
- 自然(55867)
- 自然科(54565)
- 自然科学(54548)
- 自然科学基金(53637)
- 划(52212)
- 教育(50349)
- 资助(46206)
- 编号(45765)
- 部(36065)
- 重点(35880)
- 成果(35721)
- 制(35499)
- 发(35333)
- 农(35285)
- 创(34175)
- 国家社会(33011)
- 业(32132)
- 创新(32072)
- 期刊
- 济(118321)
- 经济(118321)
- 研究(67953)
- 农(66482)
- 中国(47790)
- 农业(44473)
- 学报(41636)
- 财(37292)
- 科学(36662)
- 大学(31977)
- 学学(31081)
- 管理(29055)
- 融(25468)
- 金融(25468)
- 业经(25429)
- 业(21095)
- 财经(18636)
- 经济研究(17816)
- 技术(17185)
- 问题(17045)
- 教育(15933)
- 经(15902)
- 农村(14410)
- 村(14410)
- 版(14056)
- 农业经济(13917)
- 世界(13245)
- 业大(12423)
- 经济问题(11646)
- 技术经济(11290)
共检索到351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履冰 郭东杰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在收入增长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进行2SLS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个体收入的提高。同时,本文通过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与子样本回归结合的方法,证明收入对互联网的反向作用不会威胁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收入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65岁及以上居民的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受教育年限越长,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使用获得的收入增长越多。机制检验发现:“信息获取主要渠道”是互联网促进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路
随着“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技赋能农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对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结合农村互联网应用新要求,应从宏观层面,落实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从产业层面,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从农民个体层面,提高农民的网络应用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多层次多角度共同推进,优化和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民转移就业 农民增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碧仙
本文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入手,找出短期内约束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因素,是农民增收机制的不完善所致,并据此提出了一些不断完善农民增收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增收机制 农民增收 制约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燕
当前农民增收受到农业结构调整局限、农村城市化进程局限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局限等外部机制局限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是 :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产业化经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发挥政府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等。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外部机制 影响与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群 邢怀振 刘晨
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利用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数字技术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影响关系、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且具有长期增长效应,而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是数字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区域异质性显示,经济发达地区数字技术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羚雅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与农民创业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替代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及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互联网使用依然具有"创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与风险偏好效应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民互联网使用率,有助于发挥互联网服务农民创业的功能。另外,应继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不断释放农民创业潜力,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互联网 农民创业 影响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北啸 丁志勇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庞凤喜 朱润喜 唐明 洪源
2006年,我国农业税彻底取消。但这仅仅解决了农民承担的直接税收负担的问题,远没有触及数额更大的间接税和“暗税”负担,实际上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更好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不仅需要彻底取消对农民征收的直接税费,更要进一步完善涉农税制,努力构造农民增收的税收长效机制,并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民负担 农民增收 涉农税收 税收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美洲 韩兆洲
本文利用动态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揭示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民收入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分析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路径响应问题。本文的最终结论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对来说,工业化政策短期效应较好,而城镇化政策长期效应更为显著。最后指出,发展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伦慧 申恩威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制度性因素分析入手,剖析目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
制度建设 农民增收 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海东 李笑华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体制、扩散和农民素质等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和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素质等机制是促进农民增收之良策。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问题 原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永红 由建勋
留地农民作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职业群体,由于受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的影响,在资金短缺、素质低下、小农经营等现实问题影响下,要想单纯依靠农业实现致富目标,存在许多困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留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此,尽快改善农民结构,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加强留地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建设显得非常迫切与重要。
关键词:
留地农民 增收 长效机制 构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韵
本文对2004年农民增收的情况及特点进行了回顾,对农民增收的短期激励与短期制约及长期约束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增收问题,必须破除制约农民增收的长期制约因素,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维
几年来,北京市房山区对山区生态林建设和管理实行"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管建结合"的方针,通过建立生态林补偿机制,实现由"重造轻管"向"造管并重"转变、由"靠山吃山"到"养山就业"转变,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推进山区林业建设,促进山区经济整体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