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5)
2023(9467)
2022(7734)
2021(7199)
2020(5831)
2019(12754)
2018(12453)
2017(23784)
2016(12667)
2015(13359)
2014(12690)
2013(12286)
2012(11214)
2011(10153)
2010(10106)
2009(9307)
2008(8994)
2007(8201)
2006(7291)
2005(6156)
作者
(36402)
(31304)
(30632)
(28748)
(19016)
(15052)
(13615)
(12125)
(11670)
(10675)
(10537)
(10125)
(9694)
(9600)
(9392)
(9324)
(9093)
(8857)
(8815)
(8535)
(7953)
(7495)
(7355)
(7201)
(7149)
(6884)
(6864)
(6532)
(6237)
(6197)
学科
(53395)
经济(53329)
(48853)
(42312)
农业(32495)
管理(28097)
(20672)
企业(20672)
业经(19453)
方法(18091)
数学(16498)
数学方法(16407)
中国(13735)
农业经济(12324)
(12187)
贸易(12185)
(11943)
(10818)
(10733)
(10514)
地方(10401)
(9419)
农村(9401)
发展(9203)
(9202)
(8888)
收入(8529)
(8282)
(8167)
银行(8133)
机构
学院(177062)
大学(170468)
(75941)
经济(74732)
管理(68056)
研究(60353)
理学(60250)
理学院(59652)
管理学(58717)
(58635)
管理学院(58436)
中国(46846)
农业(45067)
科学(38517)
业大(37888)
(33946)
(30920)
(29938)
中心(29056)
研究所(28512)
农业大学(28390)
(25388)
财经(24381)
(22501)
(22451)
经济管理(22317)
经济学(22139)
(21494)
(21264)
师范(21172)
基金
项目(126561)
科学(99186)
基金(93023)
研究(89518)
(84157)
国家(82955)
科学基金(69704)
社会(59986)
社会科(56430)
社会科学(56414)
(51030)
基金项目(50440)
自然(44668)
自然科(43627)
自然科学(43611)
自然科学基金(42863)
(41533)
教育(37720)
编号(35809)
资助(34885)
(33992)
(28683)
重点(27890)
(27467)
(27050)
成果(26237)
(26220)
国家社会(25608)
创新(25216)
科研(24392)
期刊
(89483)
经济(89483)
(64964)
研究(44498)
农业(44118)
学报(34918)
中国(34213)
科学(30854)
大学(26666)
学学(26100)
业经(23802)
(20393)
(19505)
管理(18890)
(18011)
金融(18011)
农业经济(14422)
农村(13859)
(13859)
问题(12931)
(12774)
经济研究(12566)
业大(11773)
世界(11283)
技术(11262)
财经(10810)
农业大学(10656)
教育(9952)
经济问题(9547)
科技(9429)
共检索到252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左茜   檀学文  
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收入农村家庭、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非农就业是互联网使用发挥效应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建议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的技能和素养,加快推进互联网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以缩小农村消费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强   马桂方   田媛   董权瑶  
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是扩大内需、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数据,检验了农村家庭消费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在同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特征,互联网使用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弱化消费的同群效应、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通过对互联网使用方式的划分发现商业活动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及同群效应的作用最显著,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通过消费水平分组后发现,消费落差对低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负,消费顺差对高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正;互联网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落差对低消费群体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消费顺差对高消费群体的消费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效果在低消费家庭中更显著。第三,进一步划分群体后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在受教育水平较高、户主年龄较低、家庭规模较大的群体更为显著,互联网的社交娱乐使用可以对低教育水平和低家庭规模群体消费的同群效应产生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同群效应的存在使农村内部产生了消费分化现象,互联网使用不仅能够对消费分化起到一定缓解作用,而且可以推动农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承红  杨洋  
强化教育是解决我国“三化叠加”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农村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农村家庭互联网使用可能对增强教育投资存在积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数据考察农村家庭互联网使用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规模,并且对女孩教育投资的提高更多,弱化了农村教育投资中的“性别偏好”;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提高教育重视程度和提升社会资本进而提高家庭教育投资。本文的研究对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怡婷  石宝峰  
信息技术发展和居民财富水平提高使互联网等新兴信息载体逐渐成为家庭获取金融信息的重要渠道。从非风险性金融和风险性金融市场参与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家庭是否拥有智能手机或电脑作为工具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对非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金融知识或金融信息关注度来影响农村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的决定。互联网使用对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员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对非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等收入家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晓涵  
本文基于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提出相关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使用互联网的家庭,文教娱乐和家用设备消费占比升高,居住和医疗消费占比降低,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消费占比无显著变化,同时各类商品和服务消费金额上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娜  朱俊丰  
本文将转移程度分为纯务农、兼业、纯务工三个层次,利用CFPS2014和CFPS2016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现存基于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的家庭分工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使用互联网相比,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纯务农的概率降低11.6%,兼业的概率增加3.06%,纯务工的概率提高8.5%;使用互联网对女性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强于男性,缩小了家庭分工中的性别差异;使用互联网对年轻一代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对老一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影响不显著,从而扩大了家庭分工中的代际差异。通过CMP估计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互联网+”创业是未来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互联网普及将给家庭创业带来新的契机。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基于反事实假设发现,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如果未使用互联网,其创业概率将下降5.93%;异质性分析表明,土地转出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但土地转入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使用互联网均会提高家庭创业概率;中等教育水平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而教育水平偏低和偏高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反而会降低创业概率;户主年龄处于50岁以上的家庭使用互联网会降低创业概率,而50岁及以下的家庭则相反。研究结论在微观层面为互联网助力农村创业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方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互联网+”创业是未来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互联网普及将给家庭创业带来新的契机。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基于反事实假设发现,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如果未使用互联网,其创业概率将下降5.93%;异质性分析表明,土地转出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但土地转入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使用互联网均会提高家庭创业概率;中等教育水平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而教育水平偏低和偏高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反而会降低创业概率;户主年龄处于50岁以上的家庭使用互联网会降低创业概率,而50岁及以下的家庭则相反。研究结论在微观层面为互联网助力农村创业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方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倩  韩青  
本文基于CFPS2014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相比,使用互联网居民的年收入提高3911. 63元;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 6%;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尤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明显。通过对其收入影响机理的验证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互联网使用打破了年龄对收入增长的局限,但是也加大了性别、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由于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警惕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润东  王超  
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两部分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家庭出游决策以及旅游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出游概率,促进家庭旅游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高收入家庭、青年家庭以及城镇家庭旅游消费影响更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增强社会互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IV-EC2SLS方法,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农户生产性投资和生活性消费的分项估计均显著为正,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增加农户家庭支出;互联网使用对男性、较高教育水平和平原地区农户家庭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大;互联网使用通过拓宽市场信息渠道、增加农户家庭收入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家庭支出水平,且后者的中介效应明显大于前者。据此,本文提出加大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加强农户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汪雨雨  赵增力  罗琦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林牧渔等不同性质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正规信贷部门、非正规信贷部门的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获得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促使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借贷行为及信贷需求分别提高了25.69%和18.94%,对非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行为及信贷需求不产生影响。(2)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促使农户开通“电子银行”的行为提高了7.14%,这两种行为显著促进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及信贷需求。(3)进一步分析显示,互联网有助于提高林农及高森林覆盖率地区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对非林业生产户及低森林覆盖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借助互联网发展降低信贷成本,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加强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的使用率;继续推动落后林区、通信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缓解林农信贷约束的同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用可以缩小城乡鸿沟,推动智慧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芳芳   盖庆恩  
利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应用对农村企业就业带动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应用对农村企业劳动力需求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该影响主要体现在雇佣员工上,对家庭自雇劳动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应用主要通过创新带动和收入增长两条路径提升了农村企业的就业带动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个体工商户应用互联网带来的就业带动效应显著小于公司制企业、独资或合伙企业;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应用对东部地区农村企业就业带动效应的影响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