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8)
- 2023(9408)
- 2022(7604)
- 2021(7090)
- 2020(5625)
- 2019(12525)
- 2018(12117)
- 2017(23033)
- 2016(12980)
- 2015(13812)
- 2014(13139)
- 2013(12484)
- 2012(11327)
- 2011(10222)
- 2010(10044)
- 2009(8960)
- 2008(8726)
- 2007(7896)
- 2006(6896)
- 2005(5772)
- 学科
- 济(49770)
- 经济(49712)
- 农(48693)
- 业(39275)
- 农业(32419)
- 管理(26043)
- 业经(18931)
- 企(17745)
- 企业(17745)
- 中国(17524)
- 方法(16670)
- 数学(15339)
- 数学方法(15257)
- 农业经济(12300)
- 贸(11102)
- 贸易(11101)
- 易(10915)
- 发(10493)
- 地方(10250)
- 制(10042)
- 财(9628)
- 劳(9388)
- 村(9388)
- 农村(9371)
- 劳动(9371)
- 发展(9021)
- 展(9020)
- 技术(8750)
- 学(8200)
- 收入(7949)
- 机构
- 学院(173318)
- 大学(163230)
- 济(71142)
- 经济(69847)
- 管理(63811)
- 研究(58346)
- 农(57393)
- 理学(56590)
- 理学院(55989)
- 管理学(55079)
- 管理学院(54783)
- 农业(44131)
- 中国(44000)
- 科学(37324)
- 业大(37186)
- 京(32567)
- 所(30210)
- 中心(27962)
- 农业大学(27907)
- 研究所(27823)
- 财(27270)
- 江(25815)
- 范(22819)
- 师范(22501)
- 财经(22319)
- 业(21747)
- 省(21274)
- 经济管理(21105)
- 经济学(20952)
- 技术(20667)
- 基金
- 项目(123353)
- 科学(97373)
- 研究(90097)
- 基金(88860)
- 家(79333)
- 国家(78470)
- 科学基金(66286)
- 社会(58751)
- 社会科(55175)
- 社会科学(55162)
- 省(51006)
- 基金项目(48265)
- 划(42334)
- 自然(42008)
- 教育(41366)
- 自然科(41062)
- 自然科学(41048)
- 自然科学基金(40339)
- 编号(37978)
- 农(33622)
- 资助(33356)
- 发(28719)
- 重点(27782)
- 部(27276)
- 成果(27194)
- 创(26268)
- 课题(25978)
- 业(25282)
- 国家社会(24501)
- 创新(24461)
- 期刊
- 济(80716)
- 经济(80716)
- 农(63820)
- 农业(43290)
- 研究(40846)
- 中国(38704)
- 学报(33000)
- 科学(29157)
- 大学(25336)
- 学学(24832)
- 业经(22305)
- 业(19521)
- 教育(19142)
- 财(17787)
- 融(17240)
- 金融(17240)
- 技术(17228)
- 管理(16532)
- 农业经济(14376)
- 农村(13745)
- 村(13745)
- 问题(12289)
- 版(12238)
- 业大(11449)
- 经济研究(10854)
- 农业大学(10482)
- 职业(10437)
- 财经(10110)
- 世界(10091)
- 资源(9334)
共检索到246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卫民 韩培培
利用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职业向上流动,在采用工具变量、替换变量、改变模型设定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互联网使用促进职业向上流动的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个人职业技能、改善劳动力就业偏好来影响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为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互联网技能培训,完善农村非农就业扶持政策,优化农村地区创业环境,推动农村劳动力职业向上流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选明 张炜 陈汐菡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处理效应模型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性别、学历和代际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影响机制上,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机制与工作获取机制作用于劳动力的流动。基于此,本文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互联网使用技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文章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农村劳动力群体就业选择的影响。文章着重从农村劳动力互联网使用的性别和年龄差异角度进行考察,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使农村劳动力由自雇型就业向受雇型就业转变,非正规就业比例下降。(2)互联网使用在促进壮年劳动力非农就业、受雇型就业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且降低了非正规就业比例;对青年劳动力和年长劳动力的影响则不显著。(3)互联网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存在差异,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和受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比男性更明显,对降低男性劳动力非正规就业效果较显著。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劳动力 就业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韩悦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概率会提高7.9%,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对于男性、中青年劳动力、中高技能劳动力群体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和人力资本渠道是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受雇型就业,互联网使用对自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使用互联网不仅具有工资溢价效应,而且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显著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质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娜 朱俊丰
本文将转移程度分为纯务农、兼业、纯务工三个层次,利用CFPS2014和CFPS2016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现存基于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的家庭分工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使用互联网相比,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纯务农的概率降低11.6%,兼业的概率增加3.06%,纯务工的概率提高8.5%;使用互联网对女性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强于男性,缩小了家庭分工中的性别差异;使用互联网对年轻一代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对老一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影响不显著,从而扩大了家庭分工中的代际差异。通过CMP估计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家庭分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俊龙 宁光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模型中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的概率,包括成为工资获得者以及自我雇佣。并且发现互联网属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影响要大于低学历劳动者。互联网至少从提高劳动者社会资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两个渠道对劳动者的非农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俊龙 宁光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模型中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的概率,包括成为工资获得者以及自我雇佣。并且发现互联网属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影响要大于低学历劳动者。互联网至少从提高劳动者社会资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两个渠道对劳动者的非农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温雪 聂勇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劳动力流动既可以提高农户获得互联网金融借贷的概率,又有助于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金额,从而缓解农户家庭流动性约束。二是劳动力流动可以扩大家庭交际范围和社会网络关系,从而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正向的影响。三是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劳动力流动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可获得性和金额,又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社会资本—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这一中介机制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可获得性和金额产生间接的影响。四是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直接影响和通过社会资本渠道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间接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低资产农户家庭中成立。本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参与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互联网金融 社会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宇 王士权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改革带来了大量福利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代际差异。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农村劳动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信任会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代际职业向上流动;(2)社会信任会通过促进社会网络的形成而影响代际职业流动;(3)当代际职业流动跨度增加时,社会信任的正向作用减弱。除此之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信任的正向影响也会减弱。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社会网络 代际职业流动 市场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容 毛中根
论文运用1991-2010年中国29个省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居民人均收入、消费习惯、收入预期等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东、中部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有负向抑制作用;各地区居民消费对收入普遍存在过度敏感性;农村居民消费受城市居民"示范效应"影响;收入预期对消费影响显著。据此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采取增加收入、改变消费习惯以及改善收入预期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士华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微观数据,使用Log it模型来分析教育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及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 农村劳动力 流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Binary 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广慧 张世伟
依据吉林省的微观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流动倾向越高,其中,具有大专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比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分别高出5个和2.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正相关;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明显高于在农村务农的教育收益率,其中,具有初中和大专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收益率分别是相应学历农村务农人员教育收益率的4倍和2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教育 流动 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