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1)
- 2023(18732)
- 2022(16152)
- 2021(15005)
- 2020(12727)
- 2019(29010)
- 2018(28686)
- 2017(55919)
- 2016(30693)
- 2015(34232)
- 2014(33761)
- 2013(33229)
- 2012(30598)
- 2011(27696)
- 2010(27817)
- 2009(25945)
- 2008(25610)
- 2007(22881)
- 2006(20536)
- 2005(18183)
- 学科
- 济(121291)
- 经济(121124)
- 业(90966)
- 管理(88974)
- 企(68556)
- 企业(68556)
- 方法(52404)
- 农(50343)
- 数学(45972)
- 数学方法(45478)
- 财(34858)
- 农业(33218)
- 中国(32124)
- 业经(30342)
- 制(27982)
- 贸(26469)
- 贸易(26461)
- 易(25827)
- 学(25465)
- 地方(23613)
- 务(20477)
- 银(20439)
- 财务(20402)
- 银行(20369)
- 财务管理(20354)
- 行(19438)
- 企业财务(19287)
- 体(19239)
- 技术(19122)
- 融(19067)
- 机构
- 学院(432976)
- 大学(432190)
- 济(176671)
- 经济(172937)
- 管理(168220)
- 研究(146745)
- 理学(145771)
- 理学院(144213)
- 管理学(141796)
- 管理学院(141028)
- 中国(111677)
- 京(91175)
- 科学(90549)
- 农(88058)
- 财(83808)
- 所(74273)
- 业大(70876)
- 农业(68316)
- 中心(67436)
- 研究所(67288)
- 财经(65937)
- 江(65183)
- 经(60126)
- 北京(57094)
- 范(55045)
- 师范(54439)
- 经济学(53085)
- 院(52459)
- 州(51566)
- 财经大学(48737)
- 基金
- 项目(294107)
- 科学(230459)
- 基金(213705)
- 研究(213504)
- 家(187267)
- 国家(185670)
- 科学基金(158527)
- 社会(135574)
- 社会科(128319)
- 社会科学(128287)
- 省(114866)
- 基金项目(113088)
- 自然(103159)
- 自然科(100708)
- 自然科学(100679)
- 自然科学基金(98902)
- 教育(97181)
- 划(96402)
- 资助(87938)
- 编号(86814)
- 成果(70620)
- 重点(65803)
- 部(65423)
- 发(62820)
- 创(60935)
- 课题(59536)
- 创新(56911)
- 科研(56124)
- 国家社会(55865)
- 制(55755)
- 期刊
- 济(197180)
- 经济(197180)
- 研究(128498)
- 农(85498)
- 中国(84860)
- 学报(73557)
- 科学(64730)
- 财(63487)
- 管理(59391)
- 农业(57423)
- 大学(55991)
- 学学(53207)
- 教育(44515)
- 融(44279)
- 金融(44279)
- 业经(35910)
- 技术(34685)
- 财经(32463)
- 经济研究(30629)
- 业(28097)
- 经(27670)
- 问题(26852)
- 版(22539)
- 科技(21237)
- 贸(20681)
- 理论(20258)
- 技术经济(20227)
- 业大(19729)
- 世界(19475)
- 图书(19276)
共检索到643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景娜 张雪凯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家庭层面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行为是否会对其农地转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使家庭农地转出的概率显著提高。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并从农地有偿转出、农地新转出和不同上网方式对农地转出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中高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处于中高水平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及其稳定性、拓宽信息渠道、增强社会互动三条路径影响农地转出。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地转出 信息技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千峰 赵奇锋
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促进种植结构“非粮化”调整。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选择不同上网方式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可以得到一致性的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受教育水平以及中高收入、高收入水平的农户使用互联网对种植结构“非粮化”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提高农户市场获取能力、降低经济作物种植成本、提高农户获取正规金融贷款能力、增加农户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5条路径对农业种植结构“非粮化”调整产生影响。为此,应对互联网使用带来的“非粮化”问题保持警惕,建立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障机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种植结构 非粮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翟琼 宗启龙
农户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更好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条件限制,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农户创业行为,从创业发生和过程两个维度拓展农户创业行为分析思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出和农户创业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究互联网使用是否为破解农户创业困境的契机。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函数形式设定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验证农地转出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发现农地转出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中介因子;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高收入水平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认为,加大加快农村“新基建”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宣传、引导、培训等为一体的农户互联网使用推进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与农户创业行为深度融合的指导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创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户创业行为 农地转出 教育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韩悦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概率会提高7.9%,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对于男性、中青年劳动力、中高技能劳动力群体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和人力资本渠道是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受雇型就业,互联网使用对自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使用互联网不仅具有工资溢价效应,而且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显著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伟同 周佳音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13年数据,考察了个人互联网使用频率对其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个体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其社会信任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高收入、高学历的个体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其社会信任水平上升幅度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能够通过促进线下社交、改善人际关系满意度的方式提升社会信任水平,也会通过影响使用者的社会公平认知而降低社会信任水平,但互联网的多样化信息并未由于增加认知分歧而降低社会信任水平。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依然成立,这表明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使用人群规模是提高社会信任水平的重要途径,该结论有助于澄清互联网对社会信任存在负面影响的社会舆论,进一步凝聚推进建设网络强国的社会共识。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信任 信息甄别 线下社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立娟 王苗苗 史俊宏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地转出行为与农户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土地转出视阈下农户生计资本测度的指标体系,利用CFP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农地转出户与非转出户的生计资本状况,探讨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家庭的生计资本水平总体均不太高,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总值略小于农地非转出户。其中,农地转出户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明显高于农地非转出户,而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存量均低于农地非转出户,特别是自然资本的差异比较明显。农地转出行为对农户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均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户的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农户的生计资本还受到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等特征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非农就业机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强化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促进其生计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全 邸昂 郭劲光
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与CFPS2018),运用面板Logit模型从非农收入的视角分析农户家庭互联网使用及其信息获取、社会资本获取能力对农地转出的影响与机制,并讨论互联网使用与城镇化、市场化融合对农地转出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互联网使用下的农地转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非农收入与农地转出间呈“U”形关系。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与社会资本获取能力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与增加非农收入的同时,也推动了农地的转出。互联网使用对较高学历、较高收入以及非农就业家庭的农地转出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且互联网使用与城镇化、市场化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效应,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地的转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宝玉 程耀庆
当前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寒门难出贵子”已成为常态。本文利用CHFS2019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增加农户子女教育投资,可能成为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的重要路径;(2)对家庭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户、收入水平较低农户和低教育投资水平农户,互联网使用在农户子女教育投资中会起到更大促进作用,其在促进农户弱势阶层子女教育投资中能发挥更明显效应;(3)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影响农户社会资本以及风险态度尤其是客观风险态度作用于其子女教育投资,并且,公共教育满意度在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其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互联网使用在解决农户贫困代际传递、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方面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 健康 农村居民 影响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兵 李柔
本文使用合并后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我们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且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大于国内销售,会提高企业出口密集度。我们还采用Bernard等(2011)的多产品、多目的国企业出口理论框架,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作用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相似。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出口 出口二元边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兵 李柔
本文使用合并后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我们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且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大于国内销售,会提高企业出口密集度。我们还采用Bernard等(2011)的多产品、多目的国企业出口理论框架,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作用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相似。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出口 出口二元边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选明 张炜 陈汐菡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处理效应模型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性别、学历和代际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影响机制上,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机制与工作获取机制作用于劳动力的流动。基于此,本文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互联网使用技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洁 马红玉 夏显力
探讨农地转出户生计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地转出户的生计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428份农地转出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对样本农户的生计策略进行分类,测算了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区农地转出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农地转出户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较小;(2)农地转出户的生计策略分为"农业主导型"、"兼业型"和"务工主导型"三种类型;(3)劳动力数量、非正规渠道贷款金额是影响农地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