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4)
2023(16447)
2022(14217)
2021(13342)
2020(11362)
2019(26012)
2018(25780)
2017(50586)
2016(27074)
2015(30284)
2014(29836)
2013(28906)
2012(26134)
2011(23310)
2010(23072)
2009(21247)
2008(20612)
2007(17800)
2006(15317)
2005(13329)
作者
(74264)
(61797)
(61314)
(58301)
(39324)
(29547)
(28025)
(24404)
(23511)
(21786)
(21048)
(20763)
(19419)
(19104)
(19081)
(18789)
(18500)
(18414)
(17622)
(17573)
(15036)
(14896)
(14885)
(14081)
(13800)
(13691)
(13578)
(13507)
(12334)
(12030)
学科
(101837)
经济(101689)
管理(82393)
(78112)
(65025)
企业(65025)
方法(49331)
数学(43010)
数学方法(42438)
(30392)
中国(27871)
(27025)
业经(24113)
(23677)
(20543)
(19581)
财务(19504)
财务管理(19457)
地方(18795)
(18529)
贸易(18521)
企业财务(18446)
(18282)
银行(18241)
(18039)
理论(17805)
农业(17783)
(17248)
(16749)
金融(16744)
机构
大学(372809)
学院(370583)
管理(151373)
(147023)
经济(143813)
理学(131740)
理学院(130320)
管理学(127978)
管理学院(127291)
研究(116396)
中国(89809)
(77556)
(71607)
科学(71004)
财经(57246)
(55847)
(55180)
中心(54417)
业大(54093)
(52750)
(52160)
研究所(50841)
北京(48355)
(47263)
师范(46828)
经济学(44681)
财经大学(43018)
农业(43014)
(42825)
(42667)
基金
项目(259832)
科学(205938)
基金(190924)
研究(190734)
(164981)
国家(163644)
科学基金(142720)
社会(121709)
社会科(115297)
社会科学(115269)
基金项目(101654)
(100543)
自然(93180)
自然科(91065)
自然科学(91043)
自然科学基金(89392)
教育(88287)
(84331)
资助(78118)
编号(77712)
成果(61919)
(57913)
重点(57545)
(54335)
(53669)
课题(52404)
创新(50681)
(50631)
教育部(50460)
国家社会(50188)
期刊
(154770)
经济(154770)
研究(108853)
中国(67950)
学报(55948)
(55554)
管理(54749)
科学(52074)
(49541)
大学(43917)
学学(41439)
教育(39102)
(34337)
金融(34337)
农业(33967)
技术(32183)
财经(27647)
业经(25976)
经济研究(24639)
(23518)
问题(19855)
理论(18241)
科技(17588)
图书(17549)
技术经济(17136)
(17131)
实践(16727)
(16727)
(16690)
现代(16257)
共检索到528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子豪  顾海  
在互联网社会与风险社会双重背景下,公众互联网使用经由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影响风险感知,探究互联网使用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对政府风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从差异化人际信任视角通过OLS与工具变量法(IV)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强度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及差异化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强度会增强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差异化人际信任均能够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公众与陌生人形成了“弱信任”,与亲近人与周围人形成了“强信任”。机制分析表明,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在间接效应中表现为遮掩效应,一般信任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加强多主体网络空间治理,通过增进社会融合构建公民社会以提升普遍信任,通过家风建设、公众教育等加强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最终降低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实现有效的风险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顾超成  魏娟  邓世名  
文章构建了基于融资企业、投资者、互联网金融平台决策博弈的两类风险定价机制——投资者竞拍和融资平台定价模式,并对两类风险定价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融资平台定价模式,投资者竞拍模式下的借款利率、违约率以及融资平台利润均更低,而融资企业的效用更高。研究结果解释了当前阶段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主流定价模式的内在激励机制,为融资企业和监管层评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聪  
互联网金融以爆炸式的发展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不同程度的改变着传统金融模式和人们的筹融资习惯。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的特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同质化和复制效应使得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进入激烈的竞争阶段。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性质和特征的分析,结合互联网时代新型的SIVA营销模式,提出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节祥  杨洋  邱毅  龚奕潼  
产业数字化背景下,垂直互联网平台发展方兴未艾。综合互联网平台惯常采用的"快速做大"战略难以适用于垂直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本文尝试揭示与规模导向不同的平台差异化成长战略,引入组织身份视角,开发垂直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身份差异化成长模型。围绕"垂直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构建差异化身份"这一问题,本文选取青团社平台开展理论建构式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垂直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身份构建包括"探索市场缝隙""聚焦独立运营""强化功能模块"三个关键行为,即身份探索、身份聚焦和身份强化过程的螺旋演进。"意义互动"是平台企业身份构建的关键机制,包括内部意义涌现和外部意义认同,两者共同推进平台身份标签的形成和演化。与"快速做大"战略强调通过用户规模增长、激发平台自身网络效应来实现规模化成长有所不同,"身份差异化"战略强调平台通过构建差异化身份标签、获得多边主体认同、提升关系粘性进而嵌入更大生态来实现规模化成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赫  任金政  王贝贝  
根据1678个有效样本数据,构建了基于PLS-SEM的双准则的行为模型,探究风险与价值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主观感受对个人行为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对决策准则的概念进行合理拓展,最终构建的风险感知和价值感知双准则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双准则中,风险准则占据主导地位,且以心理风险、财务风险两个维度最为突出;价值准则受风险准则的负向影响,其功能价值维度最为重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敏  左小蕾  
近年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我国已经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了一批中小型银行。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9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其中17家已陆续开业运营,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批民营银行中,以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表现突出,为普惠金融闯出了一条新路。它们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与商业银行合作,在没有营业网点的情况下,大规模、高效率地开展了小微企业及个人贷款。但是,很多"一刀切"式的监管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银行的更快发展。因此,应对互联网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进一步推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周咪咪  郭爱美  
本文将互联网引入垄断竞争模型,纳入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双重异质性,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定价的影响。总体上,互联网对企业出口定价具有正向影响。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当产品具有同质性时,互联网与出口价格负相关;当产品具有异质性时,互联网与出口价格正相关。机制检验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出口定价的“成本节约效应”显著,而对“质量升级效应”的发挥存在门槛值;对低质量样本,互联网的质量升级效应表现显著,这可能与互联网指标的选取有关。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企业出口定价的积极影响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高行业集中度和高产品集中度企业。本文指出,应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升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以实现我国制造业升级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春敏  李元琪  
社会发展要致力于人民生活幸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至关重要的一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水平。论文使用Probit模型和2014年、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互联网使用带来居民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在居民个体存在异质性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进一步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对其幸福感水平产生影响。据此提出关注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净化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居民社会信任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振华  黄外斌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环境意识会越强,更强调政府责任,更能宽容、平等对待他人的行为等等。自我表达价值观增强是互联网使用降低政治信任的中间机制,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增强降低了政治信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建华  曹瑞丹  
本文基于2011~2018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数据,从差异化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产业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衡量了不同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下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评估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会通过税收优惠差异化和信贷扶持差异化作用于企业的投资效率,从而导致企业的投资效率降低;相对国有企业,产业政策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相对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产业政策对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施丹燕  
基于路径依赖概念与新结构经济学,本文力图揭示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的形成逻辑,并利用地级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延续性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使得东部城市互联网金融总体领先发展,成为传统金融区域非均衡发展的逻辑结果。中西部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面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困局,但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奠定了这些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着力破解人才短缺等硬约束,助推互联网金融在这些地区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实现潜在比较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施丹燕  
基于路径依赖概念与新结构经济学,本文力图揭示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的形成逻辑,并利用地级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延续性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使得东部城市互联网金融总体领先发展,成为传统金融区域非均衡发展的逻辑结果。中西部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面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困局,但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奠定了这些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着力破解人才短缺等硬约束,助推互联网金融在这些地区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实现潜在比较优势。文章表明,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保障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若缺乏传统金融的有力支撑,互联网金融"弯道超车"仍离不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好协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以平滑、保障和增值三个效应解析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消费方面较传统金融的优势所在,继而结合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发展及居民消费的有关月度数据,通过信息熵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及各领域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和结构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影响,同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不同领域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基于此,提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加强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建设、下沉互联网金融服务重心、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保障等政策建议,从而为国家找准互联网金融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力点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以平滑、保障和增值三个效应解析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消费方面较传统金融的优势所在,继而结合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发展及居民消费的有关月度数据,通过信息熵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及各领域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和结构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影响,同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不同领域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基于此,提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加强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建设、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欧南  
21世纪中国科技实力突飞猛进。科技的进步带动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和经济强国目标迈进。近二十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遭受着巨大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价格作为商品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是电子商务经济和实体经济营销策略的一大重点。在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价格营销策略,已经成为当代商品经济亟待解决的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