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9)
2023(11289)
2022(9476)
2021(8917)
2020(7622)
2019(17655)
2018(17387)
2017(34983)
2016(18150)
2015(20096)
2014(19134)
2013(18597)
2012(17026)
2011(14931)
2010(14686)
2009(13415)
2008(12663)
2007(11062)
2006(9454)
2005(7896)
作者
(46832)
(39781)
(39188)
(37400)
(24670)
(19144)
(17758)
(15543)
(15062)
(13613)
(13380)
(13245)
(12175)
(12066)
(12039)
(11848)
(11636)
(11470)
(11395)
(11059)
(9615)
(9611)
(9443)
(9192)
(8994)
(8976)
(8457)
(8405)
(7940)
(7801)
学科
(82298)
经济(82219)
(57995)
管理(47403)
(47243)
方法(38776)
(36493)
企业(36493)
数学(36010)
数学方法(35643)
农业(31069)
业经(20733)
(18419)
中国(18405)
地方(14945)
(14618)
贸易(14614)
(14302)
(14152)
技术(11546)
(11525)
(11263)
银行(11255)
(11165)
财务(11134)
财务管理(11103)
(10918)
(10813)
金融(10811)
(10743)
机构
学院(243817)
大学(238255)
(108006)
经济(106290)
管理(100832)
理学(89251)
理学院(88520)
管理学(87169)
管理学院(86736)
研究(73961)
中国(59048)
(56346)
(46336)
(46050)
农业(43091)
科学(42956)
业大(41155)
财经(37761)
中心(37551)
(34932)
(34554)
(34261)
经济学(33136)
研究所(31125)
经济学院(30368)
经济管理(30146)
(28651)
师范(28331)
财经大学(28151)
北京(27474)
基金
项目(174260)
科学(139905)
基金(130277)
研究(129452)
(112145)
国家(111177)
科学基金(97847)
社会(86052)
社会科(81428)
社会科学(81411)
基金项目(69491)
(68162)
自然(61926)
自然科(60555)
自然科学(60541)
自然科学基金(59471)
教育(58252)
(55750)
编号(52626)
资助(52072)
成果(40066)
(39724)
重点(38238)
(38028)
(37122)
国家社会(36793)
创新(34696)
人文(34477)
教育部(34457)
课题(33963)
期刊
(112421)
经济(112421)
研究(63959)
(58996)
中国(42277)
农业(40346)
学报(34584)
(33729)
科学(33479)
管理(32313)
大学(28530)
学学(27578)
业经(25745)
(25587)
金融(25587)
技术(21356)
(19031)
教育(18216)
财经(18047)
经济研究(16868)
问题(16540)
(15320)
农村(14388)
(14388)
农业经济(14191)
(12830)
世界(12722)
统计(12064)
经济问题(12030)
技术经济(12000)
共检索到340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娥   罗宇   高军军   彭凌志   赵敏娟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基于农牧交错带陕西和甘肃两省1 47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CMP),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并关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可能性,即在给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有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几率比是没有互联网使用行为农户的38.82%,该结果在经过子样本检验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后依然稳健。2)异质性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存在差异,即非规模养殖户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户家庭更容易通过使用互联网参与“粮改饲”。由此提出,完善农牧交错地区互联网利用配套设施,提高农户农业经营的网络化水平,实施差别化的互联网扶持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岚岚  孔荣  
文章以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借贷使用综合衡量农民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阐释消费金融功能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民网络购物决策的影响机理,并依据陕西、宁夏、山东三省1947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探究农民不同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对其网络购物决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显著促进了农民网络购物决策,即农民使用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借贷均提高了其网络购物参与概率,且互联网支付使用对农民网络购物决策的影响依次大于互联网借贷和互联网理财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表明,使用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借贷对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手机支持上网、家庭接通网络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群体参与网络购物决策的影响效应更大。据此提出优化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农村消费支持引导政策设计、完善农民互联网知识与互联网金融知识等专项培训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深化与农村消费转型升级的配套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翟琼   宗启龙  
农户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更好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条件限制,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农户创业行为,从创业发生和过程两个维度拓展农户创业行为分析思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出和农户创业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究互联网使用是否为破解农户创业困境的契机。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函数形式设定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验证农地转出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发现农地转出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中介因子;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高收入水平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认为,加大加快农村“新基建”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宣传、引导、培训等为一体的农户互联网使用推进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与农户创业行为深度融合的指导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创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宝玉  程耀庆  
当前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寒门难出贵子”已成为常态。本文利用CHFS2019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增加农户子女教育投资,可能成为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的重要路径;(2)对家庭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户、收入水平较低农户和低教育投资水平农户,互联网使用在农户子女教育投资中会起到更大促进作用,其在促进农户弱势阶层子女教育投资中能发挥更明显效应;(3)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影响农户社会资本以及风险态度尤其是客观风险态度作用于其子女教育投资,并且,公共教育满意度在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其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互联网使用在解决农户贫困代际传递、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方面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在转型时期,信息化工具的引入对农户打破低水平均衡、改善信息困境、提高市场进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比较静态分析和专业化苹果主产区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手机和电脑这两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改善信息的流动性和共享程度,会对农户的销售市场选择和垂直协作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电脑和互联网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信息可得性以及与收购商的博弈能力,进而对农产品销售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进一步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提高信息化工具普及率,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仍是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题中之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在转型时期,信息化工具的引入对农户打破低水平均衡、改善信息困境、提高市场进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比较静态分析和专业化苹果主产区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手机和电脑这两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改善信息的流动性和共享程度,会对农户的销售市场选择和垂直协作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电脑和互联网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信息可得性以及与收购商的博弈能力,进而对农产品销售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进一步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提高信息化工具普及率,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娥   罗宇   赵敏娟  
“粮改饲”政策是优化农业结构、助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之一。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的风险偏好,依据农牧交错带1 479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两阶段回归模型,系统剖析风险偏好对农户“粮改饲”参与行为的作用与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风险偏好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粮改饲”参与行为,农户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参与“粮改饲”的可能性和规模越大;(2)风险偏好通过促进农户参与信贷而影响其“粮改饲”参与行为;(3)风险偏好对农户“粮改饲”参与行为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风险感知情境依赖特征。据此,从重视全株青贮玉米技术培训、构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保险体系、增加信贷支持、加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风险信息宣传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柴智慧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需要高质量的农业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也需要高效率的农地流转市场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本文基于内蒙古609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参与农作物保险是否会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农作物保险会使农户农地转入的概率显著提高,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一致的结论,具体的边际效应约为5.85%。异质性分析表明,拥有越高的农业收入占比和越大农地规模的农户家庭,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其转入农地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农作物保险对激活及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具有激励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媛月  张会萍  肖人瑞  
本文利用农牧交错带监测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同时评估了草原生态补奖对生态保护和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提高了草原生产力,使得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有助于改善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二是草原生态补奖实施地区农户收入明显提升,但是草原生态补奖暂未起到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效果,并且对农户的收入效应还会受到政策落实程度的影响,政策落实程度越高,农户的收入效应越明显;三是在作用机制上,草原生态补奖通过影响农户的粮食耕种面积和养殖规模来影响农户收入;人工饲草项目减少了农户的粮食耕种面积,舍饲棚圈项目降低了部分农户的养殖规模。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在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标准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草原生态补奖配套设施的建设,鼓励农户养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草原地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岚岚  孔荣  
本文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参与两个方面表征互联网使用,依据陕西、宁夏和山东831户创业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Fields分解法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均显著提升了其创业绩效。基于反事实假设,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未使用互联网采购及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下降12.79%和4.54%;未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使用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提升44.15%和14.19%,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正向作用。研究进一步证实,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农户创业绩效差距,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5.51%和3.94%,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骆家昕  孙炜琳  
[目的]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是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方法]文章选择了四项设施蔬菜种植户常用的绿色农业技术(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生物防治、生物农药、水肥一体化),通过计算互联网使用综合得分,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强度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来克服互联网使用的内生性问题,同时检验了社会网络在互联网影响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强度,互联网使用程度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多项绿色农业技术;社会网络在互联网使用影响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影响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互联网使用能够对社会网络产生替代作用。[结论]为此,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户使用互联网的可行性和便易性;积极开发公益性的绿色技术知识普及、培训、推广和教学软件,帮助农户认识、接受并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引导农户使用互联网促进产品销售,实现绿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雪  孙学涛  
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不仅是乡村生态振兴的要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态产品的农户供给提供了新路径。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与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之间存在内生性,内生性的存在会过高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程度;与低人力资本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高高人力资本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与兼业农户和非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升纯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还会通过社会资本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产生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论,从互联网使用角度提出了三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文聪  霍学喜  杨海钰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评估“互联网+农地流转”效果,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有效性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文遵循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互联网使用——交易成本——农地转入行为”理论框架,采用Ⅳ-Heckman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苹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固定交易成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入市场;(2)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可变交易成本增加农户农地转入面积;(3)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存在人群异质性。因此,“互联网+农地流转”将成为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契机,政府应重视建设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及时披露农地市场信息、加强农民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地流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