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5)
2023(9108)
2022(7501)
2021(7241)
2020(6211)
2019(14629)
2018(14335)
2017(27756)
2016(15731)
2015(17388)
2014(17138)
2013(16221)
2012(15171)
2011(13552)
2010(13848)
2009(12852)
2008(12546)
2007(11508)
2006(10361)
2005(9288)
作者
(38506)
(32933)
(32338)
(31188)
(20680)
(15759)
(14811)
(12720)
(12642)
(11686)
(11092)
(11022)
(10309)
(10157)
(10102)
(10053)
(9600)
(9461)
(9342)
(9326)
(8186)
(8165)
(7993)
(7582)
(7482)
(7450)
(7240)
(7109)
(6536)
(6524)
学科
(68462)
经济(68398)
(47123)
(44595)
管理(34186)
方法(30432)
农业(29618)
数学(28769)
数学方法(28626)
(25896)
企业(25896)
中国(21731)
教育(19680)
(17256)
业经(16740)
(12491)
地方(12267)
(11750)
(11632)
贸易(11627)
(11517)
(11382)
(10390)
财务(10389)
财务管理(10366)
发展(10232)
(10110)
企业财务(10031)
(9976)
银行(9968)
机构
大学(208539)
学院(207484)
(91563)
经济(89960)
管理(76803)
研究(70777)
理学(67235)
理学院(66609)
管理学(65650)
管理学院(65257)
中国(51114)
(48303)
(42747)
(41416)
科学(37450)
农业(36504)
(34036)
(33876)
师范(33830)
中心(33127)
财经(33118)
业大(32490)
(31859)
(30578)
研究所(30277)
教育(29649)
经济学(28826)
师范大学(27346)
北京(27056)
经济学院(26461)
基金
项目(134050)
科学(108960)
研究(107748)
基金(98064)
(82821)
国家(81898)
科学基金(71140)
社会(70465)
社会科(66394)
社会科学(66379)
教育(56085)
(52483)
基金项目(51419)
编号(46551)
(44796)
自然(41862)
自然科(40959)
自然科学(40950)
自然科学基金(40281)
资助(39829)
成果(39320)
(33690)
课题(32947)
重点(30544)
(30525)
教育部(30075)
(29167)
国家社会(29160)
(28899)
人文(28693)
期刊
(101104)
经济(101104)
研究(72896)
(52365)
教育(48525)
中国(48245)
农业(35307)
(31221)
学报(27974)
科学(25766)
(24434)
金融(24434)
大学(24414)
管理(22830)
学学(21859)
业经(21326)
技术(19731)
财经(17188)
(16210)
经济研究(15421)
(14727)
问题(14721)
农村(13682)
(13682)
农业经济(13336)
世界(12202)
职业(11735)
经济问题(10402)
技术经济(10208)
(10157)
共检索到320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宝玉  程耀庆  
当前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寒门难出贵子”已成为常态。本文利用CHFS2019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增加农户子女教育投资,可能成为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的重要路径;(2)对家庭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户、收入水平较低农户和低教育投资水平农户,互联网使用在农户子女教育投资中会起到更大促进作用,其在促进农户弱势阶层子女教育投资中能发挥更明显效应;(3)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影响农户社会资本以及风险态度尤其是客观风险态度作用于其子女教育投资,并且,公共教育满意度在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其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互联网使用在解决农户贫困代际传递、破解“寒门难出贵子”困局方面提供了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翟琼   宗启龙  
农户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更好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条件限制,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农户创业行为,从创业发生和过程两个维度拓展农户创业行为分析思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出和农户创业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究互联网使用是否为破解农户创业困境的契机。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函数形式设定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验证农地转出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发现农地转出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中介因子;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高收入水平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认为,加大加快农村“新基建”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宣传、引导、培训等为一体的农户互联网使用推进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与农户创业行为深度融合的指导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创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娥   罗宇   高军军   彭凌志   赵敏娟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基于农牧交错带陕西和甘肃两省1 47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CMP),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并关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可能性,即在给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有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几率比是没有互联网使用行为农户的38.82%,该结果在经过子样本检验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后依然稳健。2)异质性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存在差异,即非规模养殖户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户家庭更容易通过使用互联网参与“粮改饲”。由此提出,完善农牧交错地区互联网利用配套设施,提高农户农业经营的网络化水平,实施差别化的互联网扶持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景娜  张雪凯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家庭层面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行为是否会对其农地转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使家庭农地转出的概率显著提高。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并从农地有偿转出、农地新转出和不同上网方式对农地转出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中高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处于中高水平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及其稳定性、拓宽信息渠道、增强社会互动三条路径影响农地转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承红  杨洋  
强化教育是解决我国“三化叠加”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农村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农村家庭互联网使用可能对增强教育投资存在积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数据考察农村家庭互联网使用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规模,并且对女孩教育投资的提高更多,弱化了农村教育投资中的“性别偏好”;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提高教育重视程度和提升社会资本进而提高家庭教育投资。本文的研究对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千峰  赵奇锋  
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促进种植结构“非粮化”调整。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选择不同上网方式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可以得到一致性的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受教育水平以及中高收入、高收入水平的农户使用互联网对种植结构“非粮化”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提高农户市场获取能力、降低经济作物种植成本、提高农户获取正规金融贷款能力、增加农户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5条路径对农业种植结构“非粮化”调整产生影响。为此,应对互联网使用带来的“非粮化”问题保持警惕,建立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障机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韩悦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概率会提高7.9%,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对于男性、中青年劳动力、中高技能劳动力群体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和人力资本渠道是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受雇型就业,互联网使用对自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使用互联网不仅具有工资溢价效应,而且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显著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质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雪  孙学涛  
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不仅是乡村生态振兴的要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态产品的农户供给提供了新路径。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与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之间存在内生性,内生性的存在会过高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程度;与低人力资本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高高人力资本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与兼业农户和非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升纯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还会通过社会资本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产生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论,从互联网使用角度提出了三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泽逵   王哲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9年数据(CHFS2019),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定量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户家庭数字金融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路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农户家庭金融素养水平和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家庭数字金融行为,数字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路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5.93%、37.30%。据此,提出完善金融素养教育体系、鼓励数字金融参与行为、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等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提振内需,促进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在转型时期,信息化工具的引入对农户打破低水平均衡、改善信息困境、提高市场进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比较静态分析和专业化苹果主产区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手机和电脑这两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改善信息的流动性和共享程度,会对农户的销售市场选择和垂直协作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电脑和互联网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信息可得性以及与收购商的博弈能力,进而对农产品销售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进一步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提高信息化工具普及率,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在转型时期,信息化工具的引入对农户打破低水平均衡、改善信息困境、提高市场进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比较静态分析和专业化苹果主产区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手机和电脑这两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改善信息的流动性和共享程度,会对农户的销售市场选择和垂直协作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电脑和互联网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信息可得性以及与收购商的博弈能力,进而对农产品销售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进一步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提高信息化工具普及率,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仍是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题中之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长庚  罗午阳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年度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降低农户金融排斥的概率,且对储蓄排斥、风险资产排斥、贷款排斥和商业保险排斥都存在抑制作用。即使在克服内生性和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方法的情况下,结论依然可信。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农户金融排斥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在低收入、中老年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户样本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突显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弱势群体金融福利的提升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子渭   魏远竹  
选取CHF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及各维度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及四个维度均对农户创业绩效有正向作用。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盈利状况、员工待遇质量以及农户幸福感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在大规模项目、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突出;而相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网络经营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实体店经营模式的绩效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扶持小规模个体工商户与中小微企业扩容扩质发展,注重农村线下实体经济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衔接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