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6)
2023(12037)
2022(10382)
2021(9655)
2020(8532)
2019(19674)
2018(19618)
2017(38207)
2016(20197)
2015(22735)
2014(22431)
2013(21774)
2012(19915)
2011(17798)
2010(17491)
2009(16168)
2008(15893)
2007(14138)
2006(12001)
2005(10304)
作者
(56042)
(47332)
(47070)
(44836)
(29874)
(22766)
(21729)
(18427)
(17722)
(16736)
(16171)
(15745)
(14820)
(14724)
(14603)
(14569)
(14304)
(13921)
(13680)
(13530)
(11546)
(11369)
(11266)
(10836)
(10770)
(10602)
(10375)
(10364)
(9392)
(9372)
学科
(84208)
经济(84118)
管理(59441)
(57764)
(47386)
企业(47386)
方法(44446)
数学(38791)
数学方法(38334)
(22733)
(22251)
中国(19381)
业经(18689)
(16597)
贸易(16595)
(16152)
(15720)
农业(15077)
(14911)
财务(14861)
财务管理(14824)
地方(14262)
企业财务(14095)
理论(13623)
(13065)
(12398)
环境(12040)
技术(12013)
(11807)
银行(11781)
机构
学院(286708)
大学(285918)
管理(117705)
(116744)
经济(114540)
理学(102558)
理学院(101503)
管理学(99724)
管理学院(99180)
研究(87160)
中国(65602)
(58024)
科学(53954)
(53462)
财经(44092)
(43918)
中心(42961)
(42113)
业大(41442)
(40735)
(40059)
研究所(38616)
(37373)
师范(36992)
经济学(36080)
北京(35634)
农业(34695)
财经大学(32921)
经济学院(32916)
(32744)
基金
项目(198570)
科学(157780)
基金(147106)
研究(142736)
(128372)
国家(127037)
科学基金(110624)
社会(92687)
社会科(87976)
社会科学(87951)
基金项目(78816)
(77332)
自然(72691)
自然科(71063)
自然科学(71041)
自然科学基金(69820)
教育(66030)
(64457)
资助(60529)
编号(57825)
成果(45079)
(44086)
重点(43905)
(41783)
(41172)
国家社会(38921)
科研(38894)
创新(38400)
教育部(38342)
人文(37957)
期刊
(119747)
经济(119747)
研究(73373)
中国(45485)
学报(42993)
(42009)
科学(39870)
管理(39787)
(38047)
大学(32377)
学学(30512)
农业(26175)
技术(24762)
教育(23130)
业经(21338)
(21310)
金融(21310)
财经(20855)
经济研究(19900)
(17862)
图书(16444)
问题(15863)
统计(14818)
商业(14720)
(14553)
理论(14188)
技术经济(14047)
(13582)
(13325)
实践(13026)
共检索到396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蓉  彭楚慧  鲍新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城乡居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中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文章基于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利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并结合对应年份的25个省份的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计量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家庭旅游消费随家庭平均上网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户主为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的家庭影响作用更大;(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文章对传统的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信息传播与消费者行为之间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和循环累积的强关系,同时也提出,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优化信息环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工作模式和休假制度是持续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润东  王超  
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两部分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家庭出游决策以及旅游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出游概率,促进家庭旅游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高收入家庭、青年家庭以及城镇家庭旅游消费影响更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增强社会互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梅   谢镕键  
互联网时代,丰富低价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推动我国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投入快速增长,而新型城镇化趋势则进一步助推旅游消费增长。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两期数据(CGSS2016和CGSS2018)构建省级面板,深入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经济影响,并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剖析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较于不使用互联网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在旅游上的整体消费提高了2.409%;第二,从城乡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家庭的旅游消费均具备显著促进作用,但该效果在城镇家庭中更大;第三,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中介变量开展逐步回归,结果证明互联网使用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可以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总量,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65.1%,说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发挥互联网对旅游消费推动作用的重要渠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洁  聂文洁  刘鹏程  
探究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助力人口转变升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置身中国具体情境,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7),从信息成本视角和家庭代际视角两个维度考察互联网使用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的个体,其生育意愿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已育史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再育意愿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对于已育个体而言,上网频率越高对再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越加显著;代际"数字鸿沟"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生育意愿也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当子代和父辈存在较大的代际"数字鸿沟"时,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繁的个体,父辈沿袭下来的传统育儿经验和子代通过网络获取的育儿知识相冲突可能会引致更多的家庭矛盾,进而抑制个体生育意愿。反之,当代际"数字鸿沟"较小时,互联网使用频率对个体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亦有所减弱。文章的发现对于提升个体生育意愿以及生育率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兆成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已经出现新的变化,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利用CFPS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旅游消费水平存在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我国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的生命周期特征与家庭的人口规模、青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等年龄结构指标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家庭旅游消费水平受年龄结构特征和家庭经济特征双重影响,农村家庭旅游消费更多受经济特征制约;青少儿抚养比影响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健康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介效应,加剧了青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抑制作用;教育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负向中介效应,缓解了青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栗洪伟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与配偶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增强个体与配偶、与母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和娱乐会降低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购物会增强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互联网工作会增强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娱乐和购物会降低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工作会增强个体与母亲的亲近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配偶之间应理性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缓解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以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子女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父母的联系,缩短彼此间心理距离,以促进代际关系和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震  杨勇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普及推动了消费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文旅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文旅消费概率和水平,并且在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其影响效应保持稳健。(2)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文旅消费的促进作用来源于信息渠道效应和便捷交易效应,而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效果。(3)分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中西部地区、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高景区拥有量地区,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文旅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拓展分析还发现,互联网使用没有影响家庭在必需品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但却带来以文旅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水平和比重的显著提升,继而有助于家庭扩大消费支出,并促进消费结构的服务化转型。上述结论不仅为理解中国家庭消费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合理利用互联网激发消费潜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新国  冉光和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融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正规融资可得性及融资额,却显著降低了家庭非正规融资可得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正规融资可得性,并显著抑制了农村家庭非正规融资可得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城镇家庭正规融资额并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非正规融资额,但对农村家庭正规融资额和非正规融资额均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影响家庭融资行为。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的非正规金融治理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互联网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烁  张文韬  
本文利用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居民使用互联网对其主观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显著提高了人们的整体幸福感,但对于幸福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影响并不一致: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提高人们的工作满意度,但同时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影响主观福利水平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灵活性,进而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使用互联网则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弱化和主观相对收入的降低,进而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强   马桂方   田媛   董权瑶  
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是扩大内需、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数据,检验了农村家庭消费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在同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特征,互联网使用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弱化消费的同群效应、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通过对互联网使用方式的划分发现商业活动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及同群效应的作用最显著,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通过消费水平分组后发现,消费落差对低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负,消费顺差对高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正;互联网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落差对低消费群体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消费顺差对高消费群体的消费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效果在低消费家庭中更显著。第三,进一步划分群体后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在受教育水平较高、户主年龄较低、家庭规模较大的群体更为显著,互联网的社交娱乐使用可以对低教育水平和低家庭规模群体消费的同群效应产生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同群效应的存在使农村内部产生了消费分化现象,互联网使用不仅能够对消费分化起到一定缓解作用,而且可以推动农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左茜   檀学文  
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收入农村家庭、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非农就业是互联网使用发挥效应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建议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的技能和素养,加快推进互联网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以缩小农村消费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晓涵  
本文基于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提出相关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使用互联网的家庭,文教娱乐和家用设备消费占比升高,居住和医疗消费占比降低,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消费占比无显著变化,同时各类商品和服务消费金额上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白海峰  李羽翔  胡文韬  
基于清华大学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渠道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显著提高了家庭资本市场参与。分年龄阶段来看,互联网渠道显著影响了户主年龄在20~50岁家庭的资本市场参与,对户主年龄在50~60岁家庭的资本市场参与影响不显著。文章提出推进信息化进程、规范社交网络发展和开展金融教育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从海  李慧  
伴随着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以及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追求金融资产收益最大化的中国家庭已经开始了金融资产结构调整,近期快速兴起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余额宝类理财产品、P2P网络借贷等)是否一定会加速这种调整的趋势,值得关注与研究。本文在一系列假定的前提下,考察了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市场环境与趋势变化,分析了家庭金融资产调整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影子教育正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并可能成为家庭资本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新中介,但鲜有实证研究探讨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之间的中介效应问题。本文构建了家庭资本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联合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检验了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影响初中学生教育获得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联合社会再生产的作用机制。为了限制家庭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政府应该向成绩落后且家庭资本欠缺的初中生提供政策支持以削弱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学生教育获得之间中介作用,促进教育跨越代际效应功能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