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94)
- 2023(18264)
- 2022(15713)
- 2021(14450)
- 2020(12064)
- 2019(27799)
- 2018(27441)
- 2017(52652)
- 2016(28289)
- 2015(31587)
- 2014(31285)
- 2013(30638)
- 2012(28378)
- 2011(25502)
- 2010(25466)
- 2009(23231)
- 2008(22331)
- 2007(19432)
- 2006(17082)
- 2005(14830)
- 学科
- 济(122080)
- 经济(121958)
- 管理(80113)
- 业(77424)
- 企(62470)
- 企业(62470)
- 方法(56151)
- 数学(49459)
- 数学方法(48760)
- 农(34217)
- 中国(33373)
- 财(28788)
- 业经(28500)
- 地方(28249)
- 农业(23520)
- 学(23376)
- 贸(21181)
- 贸易(21166)
- 易(20439)
- 制(19488)
- 理论(18726)
- 技术(18296)
- 环境(18248)
- 和(18069)
- 银(18052)
- 银行(18012)
- 融(17778)
- 金融(17775)
- 务(17418)
- 财务(17333)
- 机构
- 学院(396436)
- 大学(395843)
- 济(159511)
- 管理(158869)
- 经济(156179)
- 理学(138154)
- 理学院(136659)
- 管理学(133975)
- 管理学院(133271)
- 研究(130529)
- 中国(97686)
- 京(84014)
- 科学(80341)
- 财(72099)
- 所(64050)
- 农(63115)
- 中心(60275)
- 业大(58706)
- 研究所(58341)
- 财经(58151)
- 江(57177)
- 北京(53020)
- 经(52976)
- 范(52921)
- 师范(52420)
- 农业(48920)
- 经济学(48093)
- 院(47833)
- 州(46916)
- 经济学院(43462)
- 基金
- 项目(274850)
- 科学(217166)
- 研究(201023)
- 基金(199824)
- 家(173397)
- 国家(171907)
- 科学基金(149053)
- 社会(127441)
- 社会科(120859)
- 社会科学(120829)
- 省(107556)
- 基金项目(105256)
- 自然(96919)
- 自然科(94734)
- 自然科学(94712)
- 自然科学基金(92958)
- 教育(92910)
- 划(90076)
- 资助(83118)
- 编号(82460)
- 成果(65519)
- 重点(61082)
- 发(60641)
- 部(60215)
- 创(56964)
- 课题(56291)
- 创新(53027)
- 国家社会(52523)
- 科研(52518)
- 教育部(52056)
- 期刊
- 济(173046)
- 经济(173046)
- 研究(114287)
- 中国(75100)
- 学报(60680)
- 管理(57986)
- 农(57807)
- 科学(56392)
- 财(53012)
- 大学(46866)
- 教育(44496)
- 学学(44028)
- 农业(40334)
- 技术(36300)
- 融(34221)
- 金融(34221)
- 业经(30565)
- 经济研究(28350)
- 财经(27512)
- 经(23433)
- 问题(22160)
- 图书(21883)
- 统计(20321)
- 业(20171)
- 技术经济(19479)
- 商业(18904)
- 理论(18716)
- 科技(18650)
- 策(18497)
- 版(17931)
共检索到57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嘉诚 刘钥
互联网破除时空限制的特性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但其能否有效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仍有待验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稳健最小二乘回归法、分位数回归法、再中心回归分解法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及其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整体上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并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均呈“U”型影响,但无论处于何种消费水平上,相较于城镇居民,互联网使用总是对农村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更强的刺激效应,这在不同程度上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产生了系数差距抑制效应,从而在不同程度上缩小了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但城乡居民之间互联网使用的禀赋特征差距总是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产生明显相对更强的特征差距效应,最终导致互联网使用进一步扩大了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燕
本文运用"OLS+稳健标准误"的方法,基于CFPS数据实证考察互联网使用及偏好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的影响及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乡村居民;移动上网对文化消费的正向作用高于电脑上网,对乡村居民的拉动作用也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城乡居民细分文化消费类型、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使用时间与文化消费水平呈"倒U形"关系,且存在阈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崇 李晓梅
商贸流通业的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信息共享融合的优势,节约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尤其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的消费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进而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
商贸流通 互联网+ 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崇 李晓梅
商贸流通业的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信息共享融合的优势,节约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尤其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的消费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进而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
商贸流通 互联网+ 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崇 李晓梅
商贸流通业的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信息共享融合的优势,节约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尤其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的消费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进而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
商贸流通 互联网+ 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崇 李晓梅
商贸流通业的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信息共享融合的优势,节约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尤其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的消费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进而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
商贸流通 互联网+ 居民消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张家平
研究目标: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方法: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理论模型,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和CGSS2015,依靠联立方程模型和OLS对理论模型推导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降低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且是通过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差距和发展型消费差距多维路径实现的。就时间趋势看,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存在边际递减现象。微观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是"收入效应"和"消费净效应",二者分别从"消费的起"和"消费的到"角度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研究创新: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考察了互联网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价值: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和缓解中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小兰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之间有着关联关系,长期均衡良好的关系可以显著提高乡村收入,减少城乡差距。乡村金融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改善有着持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条件下,怎样缩小城乡收入的相关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金融行业 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慧
本文建立民生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民生因素的主要因子,构建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CGSS(2010)数据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个人工作因子、健康因子、教育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家庭条件因子以及社会保障因子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中,健康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因素次之,个人工作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此外,男性通常比女性的平均幸福感高,具有城镇户籍的居民比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平均幸福感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的变化态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振华 黄外斌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环境意识会越强,更强调政府责任,更能宽容、平等对待他人的行为等等。自我表达价值观增强是互联网使用降低政治信任的中间机制,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增强降低了政治信任。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互联网使用 自我表达价值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咸胜
基于安德森(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本文构建了影响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包括个体特征维度、政策环境维度和医疗资源维度。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数据,通过多元有序Logit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呈现"倒挂"现象,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要高于城市居民,主要是由城乡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优质的医疗服务主要聚集在城市地区,反而导致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的过度拥挤。在三维影响因素中,首先是医疗资源维度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中影响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的充足程度,说明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较拥挤,城市居民希望获取更加充足的服务;而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获取的便利程度,说明农村地区长期的医疗服务短缺,农村居民希望获取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其次是政策环境维度,其中认为政策的公平程度与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而且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敏感,这主要是制度保障水平差异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个体特征维度总体上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较弱。为了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需要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同时推进,尤其是要补齐农村医疗服务供给这一短板。
关键词:
医疗服务 满意度 城乡居民 补齐短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晓林 张晓艳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不同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域表现出高—高集聚特征,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域表现出低—低集聚特征;(2)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达到一定水平后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婉瑛 尤绪超
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影响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流通产业经营效益、流通产业发展环境、流通产业信息化程度四个维度10个指标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认为:发达的流通产业是居民最终消费得以实现的基础,其对居民消费升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助推作用就越显著;进一步地,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反馈作用,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正向指导居民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同时反过来,居民消费升级也能够通过消费反馈的形式促进流通产业发展。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消费升级 理论机制 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冉光和 汤芳桦
本文利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政府经济行为和投资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并运用1990-2008年的非平稳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一期对当期有明显的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发展、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负影响;教育水平、政府经济行为以及投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规范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史宁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域的经验数据测算了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但仍处于低水平互动和低度协调为主的阶段,同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2020年出现了一定的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存在明显的省域差异性,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五个省域处于第一梯队,天津、重庆、湖北、湖南、山东、陕西、安徽、海南、四川和江西10个省域处于第二梯队,其他省域为第三梯队。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基本上已经达到良性互动水平和中度协调阶段,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处于低水平互动状态和低度协调为主的阶段。进一步地,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扩大与收入增长协同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东部地区相对较小,中西部地区更大,呈现出东中西“梯度递增”的特征。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居民消费 居民收入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