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3)
- 2023(7829)
- 2022(6365)
- 2021(5942)
- 2020(5043)
- 2019(11167)
- 2018(11036)
- 2017(22477)
- 2016(11749)
- 2015(12988)
- 2014(12512)
- 2013(12500)
- 2012(11689)
- 2011(10576)
- 2010(10591)
- 2009(9921)
- 2008(9681)
- 2007(8864)
- 2006(7813)
- 2005(6876)
- 学科
- 济(61540)
- 经济(61478)
- 农(48632)
- 业(40793)
- 农业(32447)
- 管理(26903)
- 方法(26635)
- 数学(25047)
- 数学方法(24963)
- 企(19321)
- 企业(19321)
- 业经(18588)
- 中国(14152)
- 财(12632)
- 农业经济(12324)
- 地方(11783)
- 制(10818)
- 贸(10709)
- 贸易(10707)
- 发(10486)
- 易(10431)
- 村(9418)
- 农村(9399)
- 收入(9278)
- 发展(9038)
- 展(9032)
- 银(8706)
- 银行(8701)
- 融(8488)
- 金融(8487)
- 机构
- 学院(169944)
- 大学(163794)
- 济(78619)
- 经济(77393)
- 管理(67002)
- 理学(59192)
- 理学院(58714)
- 管理学(57999)
- 管理学院(57720)
- 研究(53358)
- 农(47965)
- 中国(43431)
- 农业(36143)
- 财(33657)
- 京(31684)
- 业大(30414)
- 科学(29930)
- 财经(27371)
- 中心(26823)
- 所(25469)
- 经(25171)
- 江(24655)
- 经济学(24644)
- 研究所(22912)
- 经济学院(22596)
- 农业大学(22381)
- 经济管理(21916)
- 范(20924)
- 师范(20741)
- 财经大学(19982)
- 基金
- 项目(115103)
- 科学(92497)
- 研究(86968)
- 基金(86351)
- 家(73572)
- 国家(72805)
- 科学基金(63797)
- 社会(60041)
- 社会科(56570)
- 社会科学(56559)
- 基金项目(46187)
- 省(45403)
- 教育(38564)
- 自然(38307)
- 自然科(37461)
- 自然科学(37453)
- 自然科学基金(36809)
- 划(36053)
- 编号(35738)
- 资助(34249)
- 农(29447)
- 成果(27231)
- 部(27024)
- 发(25863)
- 国家社会(25682)
- 重点(24867)
- 创(23799)
- 人文(23632)
- 教育部(23420)
- 课题(23213)
共检索到24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家剑
夯实农村消费基础,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是新时期统筹国内大循环市场的关键。文章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率提升有利于刺激农村消费,提高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但是存在明显代际差异,主要对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进一步夯实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础上,需要提升互联网使用率,增强中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互联网普及的技术红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志毅 贾平
互联网经济对突破有形市场时空限制、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作用正逐步显现。本文基于2016-2021年的详实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网民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推动力大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所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大于居民消费倾向;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生存型消费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从转化农村非网民群体、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维创新赋能农村互联网经济等方面,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湖 张家平
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对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强度分别由大到小为: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发展投资环境,同时移动电话普及具有驱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由传统型向发展、享受型消费结构转变的潜力;通过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区域差异实证分析表明: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应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注重因时因地制宜来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温雪 吴定伟 潘明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网络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村居民消费模式更加多样化,消费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极大拓展,互联网成为优化消费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数据,将互联网、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消费纳入统一框架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农户社会资本的积累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拥有较强社会资本的农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互联网通过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就地区而言,消费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互联网在西部地区的消费效应远大于中、东部地区;从年龄分组来看,青年人通过互联网积累社会资本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中年人次之,老年人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资本 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达 顾江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从消费结构看,互联网显著地促进农村居民的生存类消费,而对于享受类消费影响不大;分年龄层看,互联网促进了农村地区青年人的生活用品和服务消费、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说明青年人是未来农村地区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群体;分性别看,农村地区男性更多地占据了消费决策的主导地位,互联网显著促进男性群体生存类消费水平,对女性消费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上述发现表明,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和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优化农村消费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琦 尹华北
利用2000-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Driscoll&Kraay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是不同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琦 尹华北
利用2000-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Driscoll&Kraay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是不同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建龙 马凤才 焦景虎
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嵌入为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积累与膳食质量改善提供了新的技术赋能。基于信息效应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316户农村家庭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微观作用,探讨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处于低度膳食失衡状态,膳食质量距均值为34.133。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改善作用在高学历和种植规模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据此,提出了扎实推进合理膳食行动,促进农村居民膳食营养均衡;向纵向深发展“互联网+营养与膳食”模式;拓展农村居民互联网社交新渠道,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才坤
文章选取我国互联网与农村消费经济结构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村总消费及各项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三项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及分类消费的影响均呈现正向效应,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均呈现正向效应,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影响作用相对最高。相对而言,"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经济结构的影响最大的是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治一 董珺 李德阳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关系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也是扩大内需的必要途径。互联网的应用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对此问题的现有研究普遍缺乏深度和广度。研究采用山东、河南、四川、吉林、辽宁5个省份的农村居民的互联网素养和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素养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家庭发展享受性消费占比和发展享受性消费倾向,进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互联网素养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存在丰富选择偏好、放松信贷约束和强化收入预期三条作用机制;互联网素养对农村地区居民家庭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升级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继续加大信息化数字化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素养 消费升级 农村居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的幸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使用社区网络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至少通过网络学习和休闲娱乐两类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效应;异质性分析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效应。与农村老年群体和中年群体相比,青年群体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幸福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互联网发展在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福利效应分析,对当前如何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村惠民工程,从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鸣
文章利用CGSS2015年数据,构建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多维指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文化多维贫困的影响,并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显著降低了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发生的概率,并且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文化贫困类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西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路径来降低文化贫困的发生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