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0)
- 2023(14039)
- 2022(12061)
- 2021(11214)
- 2020(9807)
- 2019(22616)
- 2018(22642)
- 2017(43505)
- 2016(23424)
- 2015(26645)
- 2014(26517)
- 2013(25548)
- 2012(23587)
- 2011(20916)
- 2010(20743)
- 2009(19275)
- 2008(19076)
- 2007(17168)
- 2006(14661)
- 2005(12814)
- 学科
- 济(90595)
- 经济(90470)
- 管理(68615)
- 业(64436)
- 企(53633)
- 企业(53633)
- 方法(44152)
- 数学(38587)
- 数学方法(38082)
- 财(26663)
- 农(25079)
- 中国(23708)
- 学(20763)
- 业经(20267)
- 制(18223)
- 务(17414)
- 贸(17375)
- 贸易(17371)
- 财务(17352)
- 财务管理(17302)
- 易(16912)
- 农业(16319)
- 企业财务(16220)
- 地方(16185)
- 理论(15937)
- 银(14519)
- 和(14489)
- 银行(14465)
- 融(14071)
- 金融(14063)
- 机构
- 大学(329200)
- 学院(327276)
- 济(128710)
- 管理(127160)
- 经济(125925)
- 理学(109476)
- 研究(108373)
- 理学院(108321)
- 管理学(106180)
- 管理学院(105603)
- 中国(81387)
- 京(69656)
- 科学(68646)
- 财(60285)
- 农(59632)
- 所(55074)
- 业大(52326)
- 中心(52153)
- 研究所(50267)
- 江(49539)
- 财经(48094)
- 农业(47416)
- 经(43650)
- 北京(43127)
- 范(42185)
- 师范(41613)
- 院(39106)
- 经济学(39083)
- 州(39033)
- 技术(36669)
- 基金
- 项目(224469)
- 科学(175475)
- 基金(162689)
- 研究(160537)
- 家(144196)
- 国家(142739)
- 科学基金(121465)
- 社会(100254)
- 社会科(94794)
- 社会科学(94765)
- 省(88335)
- 基金项目(85893)
- 自然(80601)
- 自然科(78747)
- 自然科学(78716)
- 自然科学基金(77315)
- 教育(74826)
- 划(74773)
- 资助(67047)
- 编号(65945)
- 成果(53844)
- 重点(50872)
- 部(49375)
- 发(47297)
- 创(46571)
- 课题(44829)
- 科研(43969)
- 创新(43504)
- 计划(42149)
- 教育部(42039)
- 期刊
- 济(136441)
- 经济(136441)
- 研究(89398)
- 中国(63515)
- 学报(57425)
- 农(52885)
- 财(49840)
- 科学(49672)
- 管理(45188)
- 大学(42648)
- 学学(40054)
- 农业(35824)
- 教育(35009)
- 技术(29447)
- 融(26338)
- 金融(26338)
- 财经(23578)
- 业经(23207)
- 经济研究(22373)
- 经(20271)
- 图书(19794)
- 业(19675)
- 问题(17896)
- 版(17400)
- 统计(15869)
- 理论(15755)
- 技术经济(15436)
- 科技(15041)
- 财会(14913)
- 商业(14405)
共检索到477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洁 聂文洁 刘鹏程
探究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助力人口转变升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置身中国具体情境,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7),从信息成本视角和家庭代际视角两个维度考察互联网使用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的个体,其生育意愿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已育史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再育意愿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对于已育个体而言,上网频率越高对再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越加显著;代际"数字鸿沟"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生育意愿也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当子代和父辈存在较大的代际"数字鸿沟"时,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繁的个体,父辈沿袭下来的传统育儿经验和子代通过网络获取的育儿知识相冲突可能会引致更多的家庭矛盾,进而抑制个体生育意愿。反之,当代际"数字鸿沟"较小时,互联网使用频率对个体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亦有所减弱。文章的发现对于提升个体生育意愿以及生育率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蓉 彭楚慧 鲍新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城乡居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中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文章基于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利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并结合对应年份的25个省份的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计量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家庭旅游消费随家庭平均上网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户主为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的家庭影响作用更大;(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文章对传统的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信息传播与消费者行为之间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和循环累积的强关系,同时也提出,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优化信息环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工作模式和休假制度是持续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家庭旅游消费 信息渠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栗洪伟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与配偶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增强个体与配偶、与母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和娱乐会降低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购物会增强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互联网工作会增强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娱乐和购物会降低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工作会增强个体与母亲的亲近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配偶之间应理性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缓解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以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子女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父母的联系,缩短彼此间心理距离,以促进代际关系和谐。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关系 Probit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新国 冉光和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融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正规融资可得性及融资额,却显著降低了家庭非正规融资可得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正规融资可得性,并显著抑制了农村家庭非正规融资可得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城镇家庭正规融资额并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非正规融资额,但对农村家庭正规融资额和非正规融资额均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影响家庭融资行为。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的非正规金融治理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互联网化。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融资 社会网络 信息搜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惠献波
以河南省四个试点县(新乡县、台前县、固始县、中牟县)调查材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家庭个体特征影响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户主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对贷款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对家庭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有着显著影响。由此,可以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并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陈文琪
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存在偏离,但少有研究关注生育性别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意愿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从数量、性别和时间3个维度分析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满足情况及家庭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超过半数育龄夫妇想生但未满足生育数量意愿,四成未满足生育性别意愿,八成未满足生育时间意愿且主要表现为实际初育时间晚于意愿初育时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能力对育龄夫妇生育数量意愿的满足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生育文化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偏好未满足的育龄夫妇有多生以实现生育性别意愿的倾向。建议针对不同类型育龄夫妇精准施策以助其实现生育意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锋 李安程 徐瑾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及信贷获得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城乡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在对家庭创业决策影响中存在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相较于城市家庭,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组后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而社会资本分组中,低社会资本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明显。这表明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红利,有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实现稳就业保民生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信贷获得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晓林 石晓磊
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金融产品成本,扩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而互联网金融能否充分发挥金融普惠作用,还受到金融需求主体的接受意愿和使用程度的影响。文章分析城乡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接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重点探究信息渠道和金融素养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村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在逐渐增加;信息渠道对城乡家庭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的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在繁杂的信息中分析、整理和吸收相关信息的能力较强,从而使得信息渠道增加所带来的使用意愿、使用程度显著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弱势群体的金融素养,增强金融信息的监管,是提高城乡家庭互联网金融接受意愿,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息渠道 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资本 农地流转 影响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互联网+”创业是未来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互联网普及将给家庭创业带来新的契机。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基于反事实假设发现,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如果未使用互联网,其创业概率将下降5.93%;异质性分析表明,土地转出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但土地转入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使用互联网均会提高家庭创业概率;中等教育水平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而教育水平偏低和偏高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反而会降低创业概率;户主年龄处于50岁以上的家庭使用互联网会降低创业概率,而50岁及以下的家庭则相反。研究结论在微观层面为互联网助力农村创业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方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培辉 李梦玉
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意愿和程度;在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家庭金融知识水平、提高社会互动水平以及增加网络交易概率三个渠道来提高家庭保险市场参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户籍、学历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的家庭参与商业保险表现出差异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互联网+”创业是未来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互联网普及将给家庭创业带来新的契机。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基于反事实假设发现,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如果未使用互联网,其创业概率将下降5.93%;异质性分析表明,土地转出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但土地转入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使用互联网均会提高家庭创业概率;中等教育水平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高创业概率,而教育水平偏低和偏高的户主其家庭使用互联网反而会降低创业概率;户主年龄处于50岁以上的家庭使用互联网会降低创业概率,而50岁及以下的家庭则相反。研究结论在微观层面为互联网助力农村创业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资本 农地流转 影响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邱磊菊 冯宜强 史宇鹏 孙宝文
低生育率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及相匹配的城市统计数据和百度搜索指数,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拓展了人口学的相关研究。控制了影响生育意愿的其他因素和内生性问题后,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居民比不使用者的生育意愿降低了约10.5%,居住在经济发达城市、低学历、低收入的互联网使用者降幅更加明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负面信息机制、效用替代机制和婚姻满意度机制是互联网使用降低居民生育意愿的重要途径。此外,互联网使用也弱化了居民的实际生育行为,并削弱了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些研究发现为理解中国低生育率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
生育意愿 低生育率 互联网 两孩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用可以缩小城乡鸿沟,推动智慧农村建设。
关键词:
家庭创业 互联网建设 创业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