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2)
2023(13139)
2022(11061)
2021(10730)
2020(8972)
2019(20497)
2018(20146)
2017(39005)
2016(20422)
2015(22814)
2014(21908)
2013(21300)
2012(19444)
2011(17357)
2010(17056)
2009(15451)
2008(14678)
2007(12760)
2006(11054)
2005(9557)
作者
(52471)
(44625)
(43759)
(41810)
(27789)
(21041)
(19962)
(17402)
(16907)
(15315)
(15161)
(14945)
(13636)
(13540)
(13348)
(13338)
(12837)
(12796)
(12718)
(12431)
(10860)
(10489)
(10483)
(10335)
(9962)
(9908)
(9491)
(9396)
(8792)
(8675)
学科
(87436)
经济(87247)
(59237)
管理(49464)
(47764)
方法(38451)
(37851)
企业(37851)
数学(33814)
数学方法(33434)
农业(31476)
中国(26495)
业经(23626)
(19467)
(17766)
贸易(17757)
(17482)
(16850)
地方(14965)
(13328)
银行(13322)
(12996)
(12985)
(12886)
(12826)
金融(12822)
(12280)
技术(12176)
(12090)
(12060)
机构
学院(272837)
大学(271418)
(124738)
经济(122778)
管理(110121)
理学(96177)
理学院(95240)
管理学(93702)
管理学院(93190)
研究(92683)
中国(74248)
(55921)
(55905)
(52997)
科学(52247)
中心(45574)
(43621)
财经(42916)
农业(42373)
业大(41673)
研究所(39734)
(39692)
经济学(38855)
(38019)
经济学院(35128)
北京(34854)
(34809)
师范(34552)
(32401)
财经大学(31938)
基金
项目(191587)
科学(153967)
研究(145044)
基金(143695)
(124592)
国家(123236)
科学基金(106965)
社会(97813)
社会科(91816)
社会科学(91792)
基金项目(75763)
(71747)
自然(65748)
教育(64855)
自然科(64271)
自然科学(64254)
自然科学基金(63142)
(60249)
编号(58866)
资助(57419)
成果(46677)
(44593)
重点(42472)
国家社会(42122)
(41892)
(40337)
教育部(38884)
课题(38140)
人文(38137)
创新(37680)
期刊
(134736)
经济(134736)
研究(79411)
(58860)
中国(55066)
农业(40356)
(38795)
科学(38163)
学报(37958)
管理(36701)
大学(31267)
学学(29515)
(28012)
金融(28012)
业经(26743)
教育(25014)
技术(22960)
财经(20798)
经济研究(20766)
(19744)
问题(18892)
(17970)
世界(17011)
农村(14470)
(14470)
农业经济(14035)
(13743)
(13678)
统计(13475)
经济问题(13112)
共检索到40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妮超  顾海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使用、非正式社会支持与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而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探讨该中介效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较好,非正式社会支持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在农村老年群体中不显著,对农村女性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聂爱云  郭莹  
提高社会资本对增强居民幸福感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社会资本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居民互联网使用以及上网时间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其社会资本,这一结论在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和排除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个人使用互联网通过增强亲戚交往联络程度、加深邻里关系、增强人际信任、促进政治参与等渠道影响社会关系网络的密度和大小,从而增加社会资本。(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个人促进效果更明显,并且,互联网使用在农村地区对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促进效应更大,在城镇地区对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促进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表明,加强以5G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使用深度是提高居民社会资本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倩  韩青  
本文基于CFPS2014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相比,使用互联网居民的年收入提高3911. 63元;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 6%;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尤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明显。通过对其收入影响机理的验证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互联网使用打破了年龄对收入增长的局限,但是也加大了性别、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由于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警惕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武  靳菁华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机理和路径,并区分消费类型和家庭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增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针对不同消费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增加食品类、衣着类和文娱类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地区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文章对推进互联网发展、提高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晨光  
互联网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深刻影响着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通过使用邻里信任作为社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社区社会资本。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后,发现个人的互联网使用显著且稳健地削弱了其邻里信任水平。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改变信息渠道、改变自评社会地位的方式降低个体对邻居的信任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广肃  樊纲  申广军  
收入分配状况的日益恶化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加强或减弱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减轻了收入差距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尤其体现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农村地区。收入差距通过减少医疗资源的配置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却通过其促进民间借贷和亲友间转移支付的作用,以及其对医疗资源获取和保健行为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为  王静  李承哲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国内旅游消费以推动旅游业复苏是一个亟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4(CFPS 2012—2014)数据,研究了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T检验确认了农村非农就业家庭与务农家庭在旅游消费支出上的显著差异,随后通过PSM方法检验了非农就业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净影响",最后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和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的异质性。文章得出了 4个有意义的结论:(1)农民非农就业显著提高了家庭旅游消费支出;(2)非农就业影响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来源于非农就业产生的收入效应、示范效应和预期效应;(3)三类效应中,预期效应最强,示范效应其次,收入效应最弱;(4)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自雇)与受雇旅游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打工和非农散工则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根据这些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建军  胡继连  
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对农民收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农地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反事实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对我国农民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构建多元Probit模型计算倾向值,依据倾向值分别对租入与未流转、租出与未流转两组农户进行匹配,得出每一个流转户的反事实收入,利用反事实收入研究发现,农地租入与农地租出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对比流转前后农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发现,整体而言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华山  吕文慧  黄姗姗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和2014年的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了因父母外出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健康差异。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非留守儿童,表明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同时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而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对比发现,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对城镇留守儿童的影响,对6岁及以下留守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对6岁以上留守儿童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斌栋  吴江洁  尹春  陈玉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居民通勤与健康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但已有研究缺乏基于全国跨城市居民通勤时耗与居民全方位健康关系的检验,也缺乏对性别和通勤经验的异质性分析。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通勤时耗与居民自评健康、客观健康、健康行为与结果、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通勤时耗会显著降低居民自评健康、增加居民感觉身体不适的可能、减少居民睡眠时间、降低居民心理健康。异质性分析发现,通勤时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即通勤时耗对健康的负面效应对男性居民更弱。除客观健康外,通勤经验能够缓解通勤时耗对居民健康的负面效应。因此,缩减居民通勤时耗、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策略之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廖丽萍  张呈磊  
本文使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第一胎男孩和女孩早期健康的发展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胎男孩的健康状况要显著好于第一胎女孩,表明家庭重男轻女观念确实损害了女孩的健康。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重男轻女观念直接减少了家庭对女孩的健康投入,降低了女孩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重男轻女观念使头胎生育女孩的家庭更可能继续生育,从而间接地减少家庭对女孩的健康投入。此外,本文通过对家庭性别偏好对子女健康状况的总效应进行分解,发现家庭规模的变化可解释近四分之一的总效应。在具有重男轻女传统的中国社会,引导家庭对女孩的关注和重视,鼓励家庭适当增加对女孩的投资,可改善女孩的健康状况,尤其可提升农村地区和年龄较小女孩的健康水平,有助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秋艳  张秋炜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和2016年两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家庭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对家庭层面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切米雷泽鞅转化技术计算统计量,判断出2012年和2016年模型在不同分位点处于位置漂移关系,家庭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地区、城乡、家庭人均年龄因素是影响家庭人均收入的原因,其中家庭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的提升给高分位点家庭带来的绝对回报高于低分位点的家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