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4)
2023(15768)
2022(13325)
2021(12680)
2020(10881)
2019(25234)
2018(24802)
2017(48040)
2016(25623)
2015(29220)
2014(28751)
2013(28301)
2012(26244)
2011(23601)
2010(23533)
2009(22078)
2008(21835)
2007(19567)
2006(17029)
2005(15077)
作者
(71546)
(60532)
(59921)
(57305)
(38172)
(29048)
(27417)
(23635)
(22770)
(21258)
(20537)
(20332)
(18882)
(18769)
(18563)
(18504)
(17998)
(17507)
(17341)
(17241)
(14842)
(14742)
(14605)
(13985)
(13677)
(13593)
(13256)
(13108)
(12109)
(12086)
学科
(113958)
经济(113759)
(74981)
管理(67829)
(53529)
企业(53529)
方法(53216)
(49169)
数学(46882)
数学方法(46394)
农业(32342)
中国(31482)
(27934)
业经(27579)
(22363)
贸易(22355)
(21843)
(21471)
(20262)
地方(19653)
(17417)
银行(17390)
(17064)
金融(17060)
(16943)
财务(16897)
财务管理(16854)
(16628)
(16372)
企业财务(16037)
机构
学院(364321)
大学(363952)
(159202)
经济(156324)
管理(143053)
理学(123892)
研究(122887)
理学院(122627)
管理学(120596)
管理学院(119932)
中国(96912)
(75810)
科学(72651)
(71425)
(70952)
(61048)
中心(58937)
财经(57223)
研究所(55403)
业大(55384)
农业(55048)
(53115)
(52338)
经济学(49628)
北京(47725)
(46502)
师范(46103)
经济学院(44923)
(42987)
财经大学(42424)
基金
项目(245104)
科学(194610)
基金(181463)
研究(180525)
(157898)
国家(156355)
科学基金(134544)
社会(118503)
社会科(111538)
社会科学(111506)
基金项目(95552)
(93367)
自然(85112)
自然科(83139)
自然科学(83114)
教育(81991)
自然科学基金(81672)
(78669)
资助(74361)
编号(73083)
成果(58989)
(56035)
重点(54757)
(52666)
(50713)
国家社会(50174)
课题(48845)
教育部(48333)
创新(47424)
科研(47281)
期刊
(172811)
经济(172811)
研究(105112)
(70830)
中国(70175)
学报(55109)
(54436)
科学(52527)
农业(48144)
管理(48068)
大学(42921)
学学(40510)
(36884)
金融(36884)
教育(32873)
业经(31892)
技术(30623)
财经(28355)
经济研究(27346)
(24672)
(24313)
问题(23936)
世界(19901)
统计(19650)
(18706)
(18426)
技术经济(18154)
(17167)
理论(16668)
资源(16588)
共检索到5387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晨光  
互联网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深刻影响着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通过使用邻里信任作为社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社区社会资本。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后,发现个人的互联网使用显著且稳健地削弱了其邻里信任水平。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改变信息渠道、改变自评社会地位的方式降低个体对邻居的信任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聂爱云  郭莹  
提高社会资本对增强居民幸福感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社会资本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居民互联网使用以及上网时间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其社会资本,这一结论在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和排除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个人使用互联网通过增强亲戚交往联络程度、加深邻里关系、增强人际信任、促进政治参与等渠道影响社会关系网络的密度和大小,从而增加社会资本。(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个人促进效果更明显,并且,互联网使用在农村地区对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促进效应更大,在城镇地区对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促进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表明,加强以5G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使用深度是提高居民社会资本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倩  韩青  
本文基于CFPS2014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相比,使用互联网居民的年收入提高3911. 63元;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 6%;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尤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明显。通过对其收入影响机理的验证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互联网使用打破了年龄对收入增长的局限,但是也加大了性别、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由于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警惕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广肃  樊纲  申广军  
收入分配状况的日益恶化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加强或减弱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减轻了收入差距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尤其体现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农村地区。收入差距通过减少医疗资源的配置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却通过其促进民间借贷和亲友间转移支付的作用,以及其对医疗资源获取和保健行为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妮超  顾海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使用、非正式社会支持与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而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探讨该中介效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较好,非正式社会支持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在农村老年群体中不显著,对农村女性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成明  孙博文  董志勇  
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武  靳菁华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机理和路径,并区分消费类型和家庭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增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针对不同消费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增加食品类、衣着类和文娱类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地区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文章对推进互联网发展、提高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念  张兆强  
本文首先运用两部门生产模型和RCK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在减损,但人力效率在提高;同时,两种效率都有利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其作用机制为:农机补贴更多地促进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该地区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减损更少,人力效率提高更多。同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耕地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分组测算和分析了农机补贴的效率特征,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中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该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倾斜,在资源效率减损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势下尤为必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洋  刘雪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认知能力对中国家庭创业意愿和创业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两个维度来衡量认知能力,本文发现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创业意愿并增加了创业收入,这一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对子样本的分析显示,字词识记能力对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收入有显著正影响,而数学能力对40岁以上人群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社会资本效应和信息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明超  吴淑媛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地区层面数据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家庭创业活动的开展。但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家庭创业产生的影响因城乡差异而不同,对于城镇家庭来说,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家庭创业决策不存在显著影响;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显著降低了家庭创业的概率。该研究结论为中国鼓励大众创业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创业帮扶政策,提高家庭创业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洋  刘雪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认知能力对中国家庭创业意愿和创业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两个维度来衡量认知能力,本文发现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创业意愿并增加了创业收入,这一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对子样本的分析显示,字词识记能力对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收入有显著正影响,而数学能力对40岁以上人群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社会资本效应和信息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许先普  
在人地关系调整大背景下,"谁来种地"的现实命题备受关注,土地的权利设置及制度约束固然重要,然而经营主体认识才是土地经营方式决定的第一重要变量。本文运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既有承包制度设计框架下解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家庭一般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内部分工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体现为"富农"行动特征,低收入家庭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成为约束条件,决定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目标。由此得到的政策含义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业劳动参与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新国  冉光和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融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正规融资可得性及融资额,却显著降低了家庭非正规融资可得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正规融资可得性,并显著抑制了农村家庭非正规融资可得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城镇家庭正规融资额并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非正规融资额,但对农村家庭正规融资额和非正规融资额均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影响家庭融资行为。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的非正规金融治理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互联网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