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5)
2023(2520)
2022(2356)
2021(2206)
2020(1951)
2019(4527)
2018(4409)
2017(9252)
2016(4902)
2015(5355)
2014(5085)
2013(4977)
2012(4596)
2011(4003)
2010(3810)
2009(3250)
2008(2833)
2007(2383)
2006(1788)
2005(1278)
作者
(11412)
(9735)
(9646)
(9275)
(5995)
(4549)
(4394)
(3908)
(3593)
(3207)
(3199)
(3089)
(2974)
(2953)
(2887)
(2839)
(2824)
(2741)
(2739)
(2645)
(2317)
(2274)
(2274)
(2254)
(2239)
(2167)
(2039)
(1915)
(1900)
(1878)
学科
(22002)
经济(21976)
(13512)
方法(12599)
数学(11747)
数学方法(11694)
(10985)
管理(10816)
(7919)
企业(7919)
农业(7449)
中国(4897)
业经(4811)
(4608)
(4227)
贸易(4227)
(4138)
地方(4003)
(2931)
收入(2921)
技术(2909)
(2843)
环境(2791)
(2537)
(2504)
财务(2499)
财务管理(2491)
(2428)
(2406)
(2388)
机构
大学(62340)
学院(62205)
(30308)
经济(29901)
管理(27088)
理学(24305)
理学院(24092)
管理学(23786)
管理学院(23657)
研究(18208)
中国(13439)
(12590)
(11771)
(11763)
业大(10556)
财经(10187)
经济学(10141)
科学(10016)
农业(9791)
经济学院(9480)
(9470)
中心(9380)
经济管理(8722)
(7849)
(7844)
财经大学(7712)
(7461)
师范(7413)
研究所(7341)
农业大学(6977)
基金
项目(47435)
科学(38275)
研究(36441)
基金(35848)
(30393)
国家(30138)
科学基金(26418)
社会(24872)
社会科(23528)
社会科学(23519)
基金项目(19769)
(17994)
教育(16444)
自然(15828)
自然科(15481)
自然科学(15478)
自然科学基金(15189)
编号(15103)
(14975)
资助(13807)
(11610)
成果(11085)
国家社会(10713)
(10630)
重点(10424)
(10319)
人文(10240)
教育部(10237)
(9676)
创新(9664)
期刊
(28233)
经济(28233)
研究(15506)
(12302)
中国(8896)
(8570)
农业(8232)
学报(7924)
科学(7716)
管理(7176)
大学(6735)
学学(6443)
业经(5894)
技术(5276)
财经(4938)
问题(4574)
(4377)
金融(4377)
经济研究(4257)
(4229)
教育(4089)
(4014)
技术经济(3567)
理论(3533)
实践(3267)
(3267)
农村(3246)
(3246)
经济问题(3240)
商业(2957)
共检索到78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欣   宿文凡   生吉萍   杨晓婷  
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中4 558条农村女性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家庭网络、社交网络这两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降低农村女性的抑郁程度,即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此外,互联网的使用会通过强化家庭网络和拓宽社交网络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女性在线观看视频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同时为农村女性提供互联网使用培训和正确引导,在党建引领的乡村格局下借助互联网构建紧密的社交网络,平衡互联网的推广与家庭网络的维系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润田  李碧珍  叶鑫宇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本文还分别对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与是否参加新农合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群体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高收入和东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发现,对于不同性别和是否参加新农合的不同群体,互联网的使用均有显著正效应。由此可见,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合理规范互联网制度,引导农村居民正确使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陈虹  王占国  
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女性创业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能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两种机制间接影响女性创业。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偏好间接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仅通过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间接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建议为促进女性创业,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女性的网络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社交网络,发展女性的社会资本;构建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改善女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欣雨   姚万军   蒲霄玥  
探究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影响,对促进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模型、内生转换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农户占整体样本的比例较低,仅为36.03%;使用互联网农户整体农业生产分工水平均值为0.584,高于未使用互联网农户的农业生产分工水平。互联网的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分工水平的深化。从调节效应机制来看,搜寻信息成本较高和降低合约成本能使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从异质性来看,电脑接入互联网、老一代和东部地区的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提出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应用能力、规范农业分工市场制度和优化农业农村交易市场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泉  白冬梅  彭筱雪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2021年是我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来提高社会经济条件、实现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借助CNKI数据库资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17-2020年间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现状、关键词共现、演进历程,深入探讨我国未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学术脉络与研究重点。研究表明:(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渐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2018年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增多,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学科领域较为单一,交叉性不强;(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基层党组织、农发行、相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大热点领域,研究主题逐渐向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转变。研究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探索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搭建该领域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伟华   王海濛  
制造业结构持续升级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消费结构升级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强大驱力。本文就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进行探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基准回归,然后采用因果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中介机制检验。研究发现,消费结构升级能显著带动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通过自主研发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促进本土制造企业改进技术实现产品升级,最终推动本国制造业产业的结构升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妮超  顾海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使用、非正式社会支持与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而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探讨该中介效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较好,非正式社会支持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在农村老年群体中不显著,对农村女性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梅  
随着中国教育步入“互联网+”的常态化阶段,“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然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时代虽然会引发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但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传播手段。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体特质因素与社会行为因素,可从加强个体约束和增大团体影响两方面,强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铭来  郑先平  李涛  
本文在相对劳动力供给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时间配置最优化理论模型,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空间Tobit模型实证检验宗族网络和保险制度对农村女性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以宗族网络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及以保险制度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对农村女性外出就业影响显著。(2)本地宗族网络规模越大,人情往来产生的经济压力和情感道德牵绊越强,女性外出就业阻力越大;邻近地区宗族网络规模越大,"传帮带"的先驱效应越强,女性外出就业可能性越高;本地和邻近地区宗族网络强度越大,对网络内家庭补充保障作用越好,能在更大程度上消减女性外出就业决策时对家庭照料的顾虑,促进女性外出就业。(3)社会保险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待遇可携带性差,阻碍女性外出就业;商业保险可提供多层次补充保障,针对性更强,信息传递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所以本地和邻近地区商业保险发展均显著促进女性外出就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建龙   马凤才   焦景虎  
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嵌入为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积累与膳食质量改善提供了新的技术赋能。基于信息效应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316户农村家庭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微观作用,探讨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处于低度膳食失衡状态,膳食质量距均值为34.133。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改善作用在高学历和种植规模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据此,提出了扎实推进合理膳食行动,促进农村居民膳食营养均衡;向纵向深发展“互联网+营养与膳食”模式;拓展农村居民互联网社交新渠道,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等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鑫强  霍俊妤  张大均  刘培杰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全面比较分析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积极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及各种虐待经历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快乐感、生活满意度、亲社会行为等积极心理健康指标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农村儿童;情感忽视、情感虐待和躯体忽视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虐待经历,能对内化心理问题、外化心理问题、内化积极心理健康、外化积极心理健康等指标起到较广泛的显著预测作用。文章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留守儿童隐性虐待的防护体系等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庆瑶   刘子玉  
<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多重影响。高校教师从互联网视域出发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素养,也有利于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引导,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结合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提出如何立足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用可以缩小城乡鸿沟,推动智慧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倩  韩青  
本文基于CFPS2014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相比,使用互联网居民的年收入提高3911. 63元;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 6%;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尤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明显。通过对其收入影响机理的验证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互联网使用打破了年龄对收入增长的局限,但是也加大了性别、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由于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警惕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