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0)
- 2023(13398)
- 2022(11928)
- 2021(11197)
- 2020(9399)
- 2019(21907)
- 2018(21685)
- 2017(42631)
- 2016(22763)
- 2015(25348)
- 2014(24789)
- 2013(24041)
- 2012(21654)
- 2011(19159)
- 2010(18580)
- 2009(16669)
- 2008(15757)
- 2007(13408)
- 2006(11396)
- 2005(9157)
- 学科
- 济(87568)
- 经济(87373)
- 管理(63952)
- 业(60287)
- 企(50761)
- 企业(50761)
- 方法(45330)
- 数学(38980)
- 数学方法(38451)
- 农(23506)
- 财(22497)
- 中国(22119)
- 业经(21079)
- 学(18014)
- 地方(16366)
- 理论(15691)
- 农业(15645)
- 贸(15223)
- 贸易(15219)
- 和(15181)
- 易(14798)
- 务(14340)
- 财务(14269)
- 财务管理(14240)
- 技术(13897)
- 制(13678)
- 企业财务(13495)
- 环境(13378)
- 划(11839)
- 银(11619)
- 机构
- 大学(305961)
- 学院(304477)
- 管理(127474)
- 济(118951)
- 经济(116458)
- 理学(112476)
- 理学院(111307)
- 管理学(109186)
- 管理学院(108636)
- 研究(93963)
- 中国(68151)
- 京(63245)
- 科学(59058)
- 财(52938)
- 业大(45747)
- 农(44771)
- 所(44414)
- 财经(44047)
- 中心(44025)
- 江(41116)
- 研究所(40988)
- 经(40300)
- 范(39999)
- 师范(39660)
- 北京(39095)
- 经济学(35682)
- 农业(34907)
- 院(34719)
- 州(33798)
- 财经大学(33244)
- 基金
- 项目(222204)
- 科学(175920)
- 研究(162968)
- 基金(162828)
- 家(140669)
- 国家(139495)
- 科学基金(121850)
- 社会(104140)
- 社会科(98010)
- 社会科学(97978)
- 基金项目(87302)
- 省(86167)
- 自然(79796)
- 自然科(77996)
- 自然科学(77978)
- 自然科学基金(76542)
- 教育(75219)
- 划(72310)
- 编号(67273)
- 资助(66379)
- 成果(52514)
- 部(49013)
- 重点(48798)
- 创(46382)
- 发(45987)
- 课题(44336)
- 创新(43149)
- 科研(42915)
- 教育部(42645)
- 国家社会(42493)
- 期刊
- 济(120274)
- 经济(120274)
- 研究(83882)
- 中国(50496)
- 学报(46863)
- 管理(44461)
- 科学(43431)
- 农(39702)
- 财(39513)
- 大学(36472)
- 学学(34229)
- 教育(32935)
- 农业(28041)
- 技术(27022)
- 业经(21007)
- 财经(20495)
- 融(20228)
- 金融(20228)
- 经济研究(19560)
- 图书(17532)
- 经(17440)
- 问题(15614)
- 理论(15035)
- 科技(14888)
- 技术经济(14244)
- 实践(13983)
- 践(13983)
- 版(13955)
- 业(13614)
- 商业(13543)
共检索到415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春敏 李元琪
社会发展要致力于人民生活幸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至关重要的一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水平。论文使用Probit模型和2014年、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互联网使用带来居民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在居民个体存在异质性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进一步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对其幸福感水平产生影响。据此提出关注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净化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居民社会信任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的幸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使用社区网络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至少通过网络学习和休闲娱乐两类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效应;异质性分析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效应。与农村老年群体和中年群体相比,青年群体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幸福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互联网发展在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福利效应分析,对当前如何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村惠民工程,从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鹏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显示:控制相关变量后,互联网对城镇居民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序Probit和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均支持了该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男性相比女性使用互联网对其幸福感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中,在老年人中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城镇 实证研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广肃 孙浦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首次从居民角度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及机制,并且验证了互联网使用效果的个体差异性。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互联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总体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整体性影响,间接降低居民对于物质收入的主观看重程度。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促进居民幸福的概率提升2.1个百分点,但降低了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我们同时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克服了内生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验证了居民个体差异性对于互联网作用的影响,发现互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物质收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广肃 孙浦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首次从居民角度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及机制,并且验证了互联网使用效果的个体差异性。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互联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总体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整体性影响,间接降低居民对于物质收入的主观看重程度。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促进居民幸福的概率提升2.1个百分点,但降低了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我们同时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克服了内生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验证了居民个体差异性对于互联网作用的影响,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幸福感的显著效果主要存在于中等收入阶层、中等教育阶层、较少社会网络群体以及大中城市居民中。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物质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明忠 刘子玉
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对7031个农村居民样本的幸福感水平进行多维刻画,运用OLS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高0.138个单位。利用工具变量法再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阶层认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娱乐休闲和开展商务活动的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线上商务活动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最大。在不区分上网活动目的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在男性和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区分上网活动用途后发现,女性群体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的群体线上娱乐休闲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居民 幸福感 社会经济地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基于2013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3),本文系统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这一效应依然存在。为了克服互联网使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居民2012年通讯支出为工具变量,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Bio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方法)进行回归,并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支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分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求川 马梦莹 李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甘小立 汪前元
互联网使用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利用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信心程度两个指标替代幸福感进行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分样本研究表明,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低收入、女性、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幸福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获取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主要中介变量,互联网获取信息重要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远甚于电视、报纸、期刊、广播等传统媒介。因此,需要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战略,通过互联网使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振华 黄外斌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环境意识会越强,更强调政府责任,更能宽容、平等对待他人的行为等等。自我表达价值观增强是互联网使用降低政治信任的中间机制,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增强降低了政治信任。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互联网使用 自我表达价值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申韬 邓茜 罗培坤
政府满意度、公共服务投入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分析政府满意度、公共服务投入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满意度、公共服务投入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满意度的提高及公共服务投入的增加会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但是公共服务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替代政府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陈虹 王占国
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女性创业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能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两种机制间接影响女性创业。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偏好间接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仅通过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间接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建议为促进女性创业,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女性的网络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社交网络,发展女性的社会资本;构建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改善女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徐英博
互联网作为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系统分析互联网普及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为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问题提供新的启示。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2010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个体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地缩小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具有异质性,对居民脱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收入分配 双重差分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