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8)
- 2023(13073)
- 2022(10565)
- 2021(9789)
- 2020(8340)
- 2019(18770)
- 2018(18532)
- 2017(36533)
- 2016(19228)
- 2015(21261)
- 2014(20747)
- 2013(19846)
- 2012(17654)
- 2011(15518)
- 2010(15171)
- 2009(13564)
- 2008(12805)
- 2007(11000)
- 2006(9538)
- 2005(8075)
- 学科
- 济(82478)
- 经济(82388)
- 管理(53143)
- 业(52955)
- 方法(42320)
- 企(42317)
- 企业(42317)
- 数学(37427)
- 数学方法(37030)
- 农(23206)
- 中国(21790)
- 财(20232)
- 业经(19103)
- 农业(15739)
- 地方(14851)
- 贸(14734)
- 贸易(14728)
- 易(14329)
- 制(13021)
- 务(12586)
- 财务(12544)
- 财务管理(12512)
- 企业财务(11960)
- 学(11865)
- 理论(11832)
- 融(11351)
- 金融(11349)
- 产业(11226)
- 技术(11223)
- 银(11191)
- 机构
- 学院(258504)
- 大学(257413)
- 济(108550)
- 经济(106639)
- 管理(106456)
- 理学(93175)
- 理学院(92302)
- 管理学(90706)
- 管理学院(90223)
- 研究(78596)
- 中国(59948)
- 京(51983)
- 财(49575)
- 科学(45893)
- 财经(40828)
- 中心(38500)
- 经(37424)
- 江(36872)
- 农(35778)
- 所(35566)
- 业大(35062)
- 经济学(34456)
- 范(33812)
- 师范(33486)
- 研究所(32430)
- 北京(31713)
- 经济学院(31332)
- 财经大学(30697)
- 商学(29130)
- 州(29087)
- 基金
- 项目(183436)
- 科学(147633)
- 基金(137356)
- 研究(134751)
- 家(118985)
- 国家(117715)
- 科学基金(103741)
- 社会(89935)
- 社会科(85493)
- 社会科学(85474)
- 基金项目(72890)
- 省(70474)
- 自然(66090)
- 自然科(64645)
- 自然科学(64632)
- 自然科学基金(63500)
- 教育(62009)
- 划(58500)
- 资助(55868)
- 编号(53983)
- 成果(41649)
- 部(40891)
- 重点(40441)
- 发(39176)
- 国家社会(38673)
- 创(38435)
- 教育部(36176)
- 人文(35911)
- 创新(35867)
- 科研(35424)
共检索到362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梅 谢镕键
互联网时代,丰富低价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推动我国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投入快速增长,而新型城镇化趋势则进一步助推旅游消费增长。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两期数据(CGSS2016和CGSS2018)构建省级面板,深入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经济影响,并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剖析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较于不使用互联网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在旅游上的整体消费提高了2.409%;第二,从城乡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家庭的旅游消费均具备显著促进作用,但该效果在城镇家庭中更大;第三,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中介变量开展逐步回归,结果证明互联网使用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可以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总量,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65.1%,说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发挥互联网对旅游消费推动作用的重要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润东 王超
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两部分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家庭出游决策以及旅游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出游概率,促进家庭旅游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高收入家庭、青年家庭以及城镇家庭旅游消费影响更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增强社会互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旅游消费 两部分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引入城镇化这一重要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中国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城镇化从总体上抑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减效应;(2)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则显著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007-2016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显著强于1997-2006年;(3)城镇化对旅游产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同样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蓉 彭楚慧 鲍新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城乡居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中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文章基于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利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并结合对应年份的25个省份的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计量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家庭旅游消费随家庭平均上网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户主为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的家庭影响作用更大;(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文章对传统的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信息传播与消费者行为之间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和循环累积的强关系,同时也提出,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优化信息环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工作模式和休假制度是持续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家庭旅游消费 信息渠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强
基于1996-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旅游业统计数据以及各省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用定量方法测度经济增长、城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异在过去二十年内呈现较为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乡收人差异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稳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相比传统的非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本研究的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异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作用,主要取决于地区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产业区位熵的相对强弱。研究结果还表明,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对旅游产业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玉 杨勇
互联网引发了旅游业聚集的深刻变革。旅游业聚集密度作为旅游业聚集规模扩张与产业空间分布的表征形式之一,其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基于经验证据的系统研究。文章采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等变量及设定计量模型,从全国、区域和企业不同层面探究互联网对旅游业聚集密度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明显推动了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第二,互联网通过旅游业多样化间接促进了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但是直接效应强于间接效应。第三,互联网对区域旅游业聚集密度具有动态、显著、积极的非线性影响,并未体现“边际效应”递增特征。第四,互联网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聚集密度具有异质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可为依托互联网推动旅游业聚集密度优化和提升旅游要素配置及聚合效能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旅游者行为方式,引发了旅游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然而,作为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业提质增效与互联网间的关系在学术界却没有获得系统性实证。文章首先分析和界定了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维度,探讨了互联网对旅游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机制。随后,构建旅游业发展质量及效率指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及相关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文章计量结果表明,互联网在显著提升我国旅游业规模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业多元化供给体系的形成,有效地满足了旅游者动态需求,提升了旅游业发展质量;互联网有效地提升了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地增强了旅游业发展效率;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有着不同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清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关系,为解释和分析旅游业提质增效提供实证性研究视角,而且可为分析和设计旅游业提质增效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 提质增效 多元化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潘雅茹
文章利用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模型,从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出发,实证分析城镇化与FDI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地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FDI对居民消费增长存在正向作用,其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且具有滞后性;城镇化与FDI的交互作用对促进居民消费呈显著正向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FDI 居民消费 GMM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金璐
本文基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探讨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与消费水平呈非线性U型关系。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居民劳动收入所占比例呈现U型变化趋势。在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压作用不明显时,财政收入通过生产收入的影响主要促进居民消费,对非生产收入的影响也主要通过生产收入实现。而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强烈的挤压效应时,这两类支出都会产生刺激效应。在城市化率与居民消费率的U型关系中,政府的生产性财政支出比例可通过加强对居民消费率的适度抑制,在城市化率较低时产生积极效果,在城市化率较高时则可通过对居民消费率的适度促进,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江波
基于城镇化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借鉴,本文利用中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68. 4%;城镇化与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公共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48%,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随城镇化进程大大高于生活性服务业。从整体上看,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性,服务业具有一定的集聚化趋势,这也印证了服务业结构存在向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结合服务业空间分布趋势,应以城镇化为基础,合理引导各类服务业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和分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雨轩 段忠东
利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CHFS数据构建家庭追踪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住房财富对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消费形式与不同特征家庭之间存在异质性;第二,随着家庭持有住房套数的增长,住房财富效应表现出上升趋势;第三,住房财富效应随着户主年龄呈现出钟形生命周期特征;第四,家庭的住房财富相对水平能够提升家庭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五,住房贷款提升了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效果。因此,建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财富积累水平;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升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燕
城镇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对1995—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及工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城镇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也不同,对于东部地区,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地方财政支出显著的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而对于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城镇化,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教育水平。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各自发展情况,来寻求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政支出 工业 服务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湖 张家平
论文基于中国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互联网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与发展型优化升级;从地区层面来看,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程度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研究也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惯性,收入、社会保障与就业等因素也影响居民消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栗洪伟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与配偶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增强个体与配偶、与母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和娱乐会降低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购物会增强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互联网工作会增强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娱乐和购物会降低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工作会增强个体与母亲的亲近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配偶之间应理性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缓解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以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子女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父母的联系,缩短彼此间心理距离,以促进代际关系和谐。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关系 Probi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桂西资源富集区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业数字化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的实证
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城镇化与旅游化的动态关系、作用机制与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
互联网使用与家庭融资行为研究——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结构与家庭规模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影响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进程与西部地区能源强度──基于1996-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是否促进了农业贸易开放度?——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