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4)
2023(9082)
2022(7506)
2021(6942)
2020(6002)
2019(13506)
2018(13377)
2017(26524)
2016(14026)
2015(15290)
2014(14959)
2013(14183)
2012(12379)
2011(11188)
2010(11213)
2009(10317)
2008(9741)
2007(8469)
2006(7303)
2005(6212)
作者
(40189)
(33567)
(33434)
(31570)
(21156)
(16241)
(14961)
(13070)
(12650)
(11677)
(11375)
(11325)
(10799)
(10398)
(10265)
(10226)
(10071)
(9977)
(9795)
(9586)
(8461)
(8161)
(7889)
(7713)
(7674)
(7479)
(7333)
(7273)
(6802)
(6616)
学科
(56061)
经济(56004)
管理(37793)
(37539)
方法(30699)
(28578)
企业(28578)
数学(27208)
数学方法(26678)
(17008)
业经(13179)
中国(12523)
(12480)
农业(12248)
(12067)
贸易(12064)
(11755)
(10029)
理论(9403)
(8475)
地方(8198)
(8116)
银行(8084)
技术(8083)
环境(7894)
(7695)
产业(7624)
(7247)
财务(7215)
财务管理(7201)
机构
学院(196281)
大学(192356)
管理(79550)
(76911)
经济(75494)
理学(70628)
理学院(69842)
管理学(68226)
管理学院(67907)
研究(59604)
中国(45253)
科学(39812)
(39035)
(37751)
业大(33643)
(32272)
农业(29948)
(29587)
中心(28258)
研究所(27551)
(27102)
财经(27030)
(25102)
师范(24710)
(24658)
北京(23922)
经济学(22853)
经济管理(22121)
(21892)
(21305)
基金
项目(140577)
科学(110996)
基金(104031)
研究(94943)
(93063)
国家(92319)
科学基金(79861)
社会(62480)
社会科(59424)
社会科学(59408)
基金项目(55831)
(55815)
自然(54577)
自然科(53427)
自然科学(53413)
自然科学基金(52460)
(46577)
教育(43839)
资助(43332)
编号(37482)
重点(31028)
(29684)
(29398)
(29382)
科研(27643)
创新(27410)
计划(27266)
成果(26558)
国家社会(26344)
大学(25652)
期刊
(77478)
经济(77478)
研究(46105)
学报(34158)
(32743)
科学(31508)
中国(31474)
管理(26193)
大学(25543)
学学(24662)
(22531)
农业(22177)
技术(16171)
业经(15372)
教育(15167)
(14174)
金融(14174)
经济研究(13786)
(12090)
财经(12060)
统计(11579)
商业(11415)
(10898)
(10299)
(10211)
问题(9802)
(9678)
决策(9600)
技术经济(9587)
业大(9578)
共检索到26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锋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正推动着旅游消费市场从线下转向线上,对居民旅游消费偏好和预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心理账户角度出发,阐述了消费偏好、可替代性对居民旅游消费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旅游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最偏好的旅游消费模式,但由于互联网使用深度的提高,不同旅游消费模式在居民心理账户中的可替代性增强,最终影响了旅游消费模式选择与消费偏好的偏离程度。因此,旅游从业者要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旅游消费多元化的倾向,在重视线上宣传的同时,打造更多元化的旅游消费服务,满足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变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冬妮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UTAUT)理论,构建了"互联网+"模式下居民保险投保意愿的分析框架,并且以互联网旅游意外险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居民投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网站访问速度、服务有用性、知识能力、媒体宣传、信息有用性和个人信息安全等变量都对互联网旅游意外险投保意愿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居民投保意愿的提升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润东  王超  
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两部分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家庭出游决策以及旅游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出游概率,促进家庭旅游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高收入家庭、青年家庭以及城镇家庭旅游消费影响更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增强社会互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陈静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大举推进给传统的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 ,如何将互联网更好地应用到旅游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该文从我国互联网旅游教育现状入手 ,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旅游教育应用的三大支撑体系、四大教育模式 ,最后提出了优化该模式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细芳  
传统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当今旅游者的消费决策行为时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本研究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运用心理账户理论观点,基于现实中人都是有限理性人的论断,推导与演绎基于心理账户的旅游消费决策机理,填补心理账户理论在服务消费领域的理论空白。以"观看演出"为消费对象,以"替代能力"为逻辑起点,以"嵌入强度"中介变量,创建旅游观演现实需求理论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将旅游消费决策过程、决策结果与现实需求有机对接,实证检验基于心理账户的旅游消费决策机理的科学性,探究影响旅游观演现实需求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消费偏好既是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超大城市旅游观演现实需求的关键因素。引导和识别消费偏好,快速辨析旅游需求并快速为之提供个性化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努力的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运国  赖婕  柴源源  
文章以途牛网和众信旅游为例,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线上旅游企业和基于传统商业模式的线下旅游企业,从市场定位、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三个角度对企业商业模式、会计业绩及市场业绩进行对比分析,并以互联网为切入点研究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从线上发展至线下、到线上线下并行发展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在盈利能力上优于从线下发展至线上、主打线下的传统企业商业模式;但后者在核心竞争能力和会计业绩方面优于前者。在短期内,商业模式的不同导致双方成本费用各自呈现不同状态;在长期内,互联网线上商业模式依然表现出优于线下的发展态势,体现出互联网在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业绩的影响中起到的正面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雷凤瑶  杨丹  王雨桐  张梦瑶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及手段已无法适应环境和竞争的需要,旅游企业面临着创新驱动下的重要转型。本文以旅游企业为例,就"互联网+"旅游的优势及发展现状做出简要分析,针对我国"互联网+"时代旅游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旅游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旅游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跃如  余航海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游客的旅游理念与旅游方式,也推动着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变革。随着传统旅游模式与游客多元化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的日益显著,社群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开始兴起。文章以"互联网+"为研究背景,以社群为主要研究平台,基于社群旅游的基本特征构建了社群旅游的"产售消一体化"商业模式。与传统以企业为核心的旅游模式不同,文章构建的社群旅游商业模式强调以游客为核心,主张游客的全程组织与参与,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下的社群平台,通过产、售、消三方的多元化互动参与与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形成了协同生产、社群营销与多环节消费的循环统一。这一商业模式的构建对于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蓉  彭楚慧  鲍新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城乡居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中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文章基于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利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并结合对应年份的25个省份的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计量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家庭旅游消费随家庭平均上网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户主为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的家庭影响作用更大;(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文章对传统的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信息传播与消费者行为之间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和循环累积的强关系,同时也提出,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优化信息环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工作模式和休假制度是持续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重要措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捷  
四川藏区是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藏区旅游业亟需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助推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结合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该区域正实施的五大营销模式,并提出现有旅游营销存在的不足。最后,建议四川藏区旅游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导向,重点开展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区域整体营销、新兴旅游产品营销以及海外营销,丰富和完善藏区旅游营销新渠道,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琳  
近些年,我国农村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有效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许多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乡村旅游营销方式也发生转变,旅游微博成为乡村旅游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并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旅游微博具有受众广、信息传播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量大等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如何运用旅游微博创新营销模式成为探索的重点。本文在概述乡村旅游和旅游微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旅游微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新模式的特点、现状及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翁钢民  孙亚坤  
旅游信息传播因旅游信息所特有的实效性、动态性和传播过程的复杂性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如今的互联网传播途径和技术使得旅游信息的传播更加便利、自由和个性化,使得旅游信息在传者和受者以及受者和受者之间形成互动。微博传播,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完美结合体:既包含了简单的线性模式,也体现了即时反馈的高效循环模式;同时,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基于社会关系的系统信息传播平台,旅游企业通过了解旅游微博信息传播模式,积极进行互动,做好创意内容,循序渐进,将达到良好的传播和营销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琳  
近些年,我国农村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有效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许多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乡村旅游营销方式也发生转变,旅游微博成为乡村旅游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并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旅游微博具有受众广、信息传播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量大等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如何运用旅游微博创新营销模式成为探索的重点。本文在概述乡村旅游和旅游微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旅游微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新模式的特点、现状及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张雯  王德祥  
利用我国2002-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同来源形式收入的消费弹性及消费倾向不同。城乡居民都有将不同类型收入设立不同收入账户并按各自支配规则用于消费的行为模式,而城镇与农村居民所设置的收入账户具有异质性。城乡居民都具有为不同的消费支出建立心理预算的倾向,由于文化与观念、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及环境约束的差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预算账户的设置及对其消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不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吕宛青  汪熠杰  
地方居民是开展和组织乡村旅游活动的核心参与者,促进居民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重要意义。考虑环境责任行为的正外部性特征,文章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心理账户理论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心理账户客观存在于居民环境行为决策过程中,且对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与演化有重要影响。其次,居民的环境行为决策演化既受行为成本、环境契合度、惩罚力度等期望收益相关因素影响,又受效价参照、风险偏好、决策影响系数等有限理性相关因素影响,且仅当乡村旅游地居民进行环境责任行为与对立行为的价值感知收益偏差呈同化正向收敛时,环境责任行为才会成为居民的稳定策略选择。最后,根据博弈结果和数值仿真,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的促进提供措施建议与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