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9)
2023(11888)
2022(10215)
2021(9371)
2020(7811)
2019(18001)
2018(17396)
2017(34576)
2016(18506)
2015(20280)
2014(19734)
2013(18690)
2012(17118)
2011(15001)
2010(14884)
2009(13385)
2008(12681)
2007(10795)
2006(9116)
2005(7633)
作者
(45861)
(38465)
(38018)
(36436)
(24611)
(18078)
(17509)
(14981)
(14576)
(13643)
(13006)
(12820)
(11956)
(11838)
(11751)
(11643)
(11320)
(11293)
(11089)
(10917)
(9212)
(9204)
(9098)
(8851)
(8722)
(8651)
(8209)
(8171)
(7547)
(7410)
学科
(75785)
经济(75715)
管理(55347)
(53138)
(42855)
企业(42855)
方法(40244)
数学(37040)
数学方法(36624)
(21860)
(20431)
中国(20370)
业经(16498)
(15715)
贸易(15707)
(15359)
(14078)
财务(14034)
财务管理(14004)
农业(13813)
地方(13432)
企业财务(13400)
(12602)
(11596)
银行(11592)
(11359)
金融(11357)
技术(11333)
(11266)
(11016)
机构
学院(243500)
大学(241640)
(107735)
经济(105878)
管理(103399)
理学(90626)
理学院(89888)
管理学(88552)
管理学院(88096)
研究(72217)
中国(56608)
(50701)
(47537)
财经(40888)
科学(38886)
(37512)
中心(36310)
(34630)
经济学(34121)
(31898)
业大(31467)
经济学院(31160)
(31093)
财经大学(30695)
(29214)
师范(28995)
北京(28938)
研究所(28730)
经济管理(27684)
商学(27670)
基金
项目(170521)
科学(137937)
研究(129591)
基金(127351)
(107874)
国家(106998)
科学基金(95534)
社会(85375)
社会科(81333)
社会科学(81316)
基金项目(66484)
(65098)
教育(60633)
自然(60103)
自然科(58800)
自然科学(58789)
自然科学基金(57758)
(54469)
编号(52912)
资助(52562)
成果(42006)
(39334)
重点(37439)
(36318)
国家社会(36210)
(36160)
教育部(35182)
课题(35035)
人文(34673)
创新(33666)
期刊
(105783)
经济(105783)
研究(68719)
中国(40882)
(38679)
管理(36848)
科学(28170)
学报(27910)
(26768)
(24627)
金融(24627)
教育(24491)
大学(23584)
技术(22838)
学学(22118)
财经(19810)
农业(18603)
经济研究(18233)
业经(18146)
(16925)
问题(14006)
统计(13266)
(12230)
(12154)
理论(12127)
技术经济(11928)
商业(11329)
实践(11006)
(11006)
决策(11002)
共检索到342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毛宇飞  曾湘泉  祝慧琳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利用多元Probit模型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就业决策及就业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使用互联网提高了个体标准就业和机会型创业的概率;将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渠道,有助于促进标准就业和机会型创业;闲暇时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学习及娱乐等活动,对就业决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就业质量的维度来看,使用互联网能够提高各类型就业的收入水平,并且对于标准就业和生存型创业而言,使用互联网可以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自主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宇飞  曾湘泉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利用Probit模型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促进女性的整体就业,且对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要大于自雇就业。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有助于促进女性就业,尤其是非自雇就业。在工作或闲暇时使用互联网,分别与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高度相关,并且闲暇时进行社交、娱乐和学习活动的不同偏好,使用互联网对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区别。此外,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及户籍女性的影响作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本文建议,为提高女性劳动供给,不仅要强化网络建设和扩大教育培训,增加女性互联网使用率;同时也要优化网络平台应用,发展女性多元化就业形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宇飞  曾湘泉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利用Probit模型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促进女性的整体就业,且对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要大于自雇就业。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有助于促进女性就业,尤其是非自雇就业。在工作或闲暇时使用互联网,分别与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高度相关,并且闲暇时进行社交、娱乐和学习活动的不同偏好,使用互联网对女性自雇、非自雇就业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区别。此外,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及户籍女性的影响作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本文建议,为提高女性劳动供给,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薇  王诗勇  王洪卫  
实现共同富裕是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长期目标。互联网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时代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变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会如何影响居民家庭实现共同富裕?文章匹配中国家庭金融(CHFS)数据与城市宏观数据就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居民家庭实现共同富裕,就业质量提升是其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农村户籍、低学历或非正规就业群体,该作用更加明显;从结构分析来看,互联网发展对物质富裕和社会共享具有正向作用,而对精神富裕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在于工作阶层认同未能提升。政策启示在于,可通过改善互联网相关职业群体在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其精神幸福感,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刚  
提高农村的非农就业是促进农民收入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的使用影响着人们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文章通过2013年CGS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经验验证了互联网促进农村非农就业这一假设,并且在不同类型的人群中的促进效果不同。同时文章利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方法,克服了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文章的政策建议是扩大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从而促进农村的非农就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鹏  岑聪  
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就业增长,这一关系经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但在不同区域、城市、产业以及就业类型中表现出异质性。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与宽带互联网在促进就业方面正在进行新旧动能交接。移动互联网对城市就业的边际递增影响呈现明显的门槛特征,说明该效应受到“梅特卡夫定律”支配。宽带互联网接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征会制约移动互联网就业效应的发挥,反映其受到技术路径依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数字通用技术对就业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实现更充分的就业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振华  黄外斌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环境意识会越强,更强调政府责任,更能宽容、平等对待他人的行为等等。自我表达价值观增强是互联网使用降低政治信任的中间机制,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增强降低了政治信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选明  张炜  陈汐菡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处理效应模型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性别、学历和代际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影响机制上,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机制与工作获取机制作用于劳动力的流动。基于此,本文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互联网使用技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基于2013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3),本文系统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这一效应依然存在。为了克服互联网使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居民2012年通讯支出为工具变量,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Bio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方法)进行回归,并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支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分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新  许蒋鸿  陆玮  殷徐康  
为从理论与实证上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典型“三农”问题的解决,利用2010、2012、2013、2015和2017年5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系统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效用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2)个体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30~60岁及高收入农业劳动力群体的转移决策影响更大;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四大地区及五大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不尽相同,同时在高水平数字经济发展区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带动作用比低水平区更强。3)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生产效应、就业效应、渠道效应、韧性效应进一步影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决策。由此,提出聚焦乡村产业、乡村生产、乡村服务、乡村建设数字化“四位一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谭远发  王恬  周云  
英语听说能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采用Logit、OLS和PSM方法,研究了个体英语听说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主要研究发现有:(1)我国民众英语听说能力仍然较差,聋哑英语的比例高达97%,但男女差异不大;(2)聋哑英语的职场惩罚因存在部门差异,使个体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和平均工资分别降低了12.5%和45.3%;(3)聋哑英语对男性的职场惩罚更大,使国有企业男性就业的比例减少了21.5%,使党政机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谭远发  王恬  周云  
英语听说能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采用Logit、OLS和PSM方法,研究了个体英语听说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主要研究发现有:(1)我国民众英语听说能力仍然较差,聋哑英语的比例高达97%,但男女差异不大;(2)聋哑英语的职场惩罚因存在部门差异,使个体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和平均工资分别降低了12.5%和45.3%;(3)聋哑英语对男性的职场惩罚更大,使国有企业男性就业的比例减少了21.5%,使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男性平均工资减少了42.2%;(4)提高受教育年限能有效降低聋哑英语形成的风险。因此,我国应不断提高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听说为主的英语教育体系,促进英语学习从应试向应用转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本文利用CGSS调查数据以及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6年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所在省份社会信任水平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信任水平与审计定价呈显著负向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盈余质量(以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度量)、审计努力程度(以审计延迟度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社会信任可以降低审计师对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降低审计师努力程度,从而降低审计收费。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可以弱化社会信任对审计定价的负向作用,在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社会信任的作用较弱,而在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差地区,社会信任对降低审计定价的作用更明显,社会信任与法律制度、市场化水平之间均存在替代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加深对社会信任与审计师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可以进一步丰富社会信任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文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韩悦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概率会提高7.9%,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对于男性、中青年劳动力、中高技能劳动力群体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和人力资本渠道是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受雇型就业,互联网使用对自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使用互联网不仅具有工资溢价效应,而且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显著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质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曼妮   郑佳仪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部分企业的信用状况仍有待改善。智慧法院是顺应科技发展的司法创新实践。本文借用互联网法院设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智慧法院的设立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法院的设立提高审判效能并简化诉讼流程,这使得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更容易被追究责任,从而增加其被诉的频率及涉案金额,供应商为降低违约风险,减少对其提供商业信用,故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受到抑制。商业信用融资受到抑制的企业主要位于经营环境较差地区,智慧法院的设立有利于规范地区企业融资行为。智慧法院的设立对于市场势力较弱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抑制作用更大,支持买方市场理论。本文为探讨智慧法院建设的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并补充了司法与诉讼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