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0)
- 2023(17711)
- 2022(15315)
- 2021(14250)
- 2020(11996)
- 2019(27380)
- 2018(27079)
- 2017(52966)
- 2016(28593)
- 2015(31748)
- 2014(31341)
- 2013(30661)
- 2012(27605)
- 2011(24841)
- 2010(24406)
- 2009(22326)
- 2008(21788)
- 2007(19193)
- 2006(16643)
- 2005(13979)
- 学科
- 济(112395)
- 经济(112270)
- 业(84092)
- 管理(79620)
- 企(62154)
- 企业(62154)
- 方法(51952)
- 农(49632)
- 数学(45863)
- 数学方法(45296)
- 农业(32750)
- 业经(28560)
- 财(28343)
- 中国(27907)
- 学(23452)
- 贸(21581)
- 贸易(21569)
- 制(21211)
- 地方(21112)
- 易(20996)
- 务(18358)
- 财务(18288)
- 财务管理(18249)
- 技术(17823)
- 环境(17155)
- 企业财务(17119)
- 银(17100)
- 银行(17035)
- 理论(16861)
- 融(16297)
- 机构
- 学院(397823)
- 大学(395690)
- 管理(159372)
- 济(158687)
- 经济(155447)
- 理学(139541)
- 理学院(138100)
- 管理学(135556)
- 管理学院(134864)
- 研究(129450)
- 中国(97778)
- 农(83975)
- 科学(82239)
- 京(82131)
- 财(69378)
- 业大(68318)
- 农业(65327)
- 所(64515)
- 中心(61002)
- 研究所(59191)
- 财经(56900)
- 江(56382)
- 经(52148)
- 北京(50620)
- 范(49824)
- 师范(49244)
- 经济学(47172)
- 院(46285)
- 州(45557)
- 经济管理(43340)
- 基金
- 项目(282151)
- 科学(221028)
- 基金(205559)
- 研究(201697)
- 家(180990)
- 国家(179471)
- 科学基金(154005)
- 社会(127500)
- 社会科(120569)
- 社会科学(120535)
- 省(110816)
- 基金项目(109882)
- 自然(102252)
- 自然科(99901)
- 自然科学(99872)
- 自然科学基金(98080)
- 划(92909)
- 教育(91690)
- 资助(83735)
- 编号(82019)
- 成果(64023)
- 重点(62833)
- 部(61775)
- 发(59999)
- 创(58808)
- 创新(54918)
- 课题(54909)
- 科研(54654)
- 国家社会(52545)
- 教育部(52489)
- 期刊
- 济(169396)
- 经济(169396)
- 研究(108311)
- 农(82111)
- 中国(70312)
- 学报(69165)
- 科学(61081)
- 农业(55609)
- 管理(53615)
- 大学(52492)
- 财(52408)
- 学学(50153)
- 教育(36425)
- 融(35924)
- 金融(35924)
- 业经(33829)
- 技术(32711)
- 财经(27083)
- 业(26866)
- 经济研究(25617)
- 问题(23333)
- 经(23119)
- 版(21344)
- 科技(20148)
- 业大(19335)
- 理论(18708)
- 技术经济(18586)
- 图书(18105)
- 商业(17920)
- 资源(17267)
共检索到561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友 陈昕 祁春节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促进农户市场参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推动农户有效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约束农户市场参与的交易成本区分为可变交易成本和固定交易成本,并将其纳入农户市场参与的研究框架,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入对农户市场参与的影响理论。基于该影响理论,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3个时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从交易成本分类视角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服务市场的影响,考察农地转入对该影响的叠加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有效地促进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服务市场交易。由于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生产与需求错位,因此互联网使用对农产品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农业服务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结合农地转入的交叉项分析表明,由于固定交易成本的作用,农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叠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户主是中青年、受教育水平较高、非平原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老龄、受教育水平较低、平原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市场,要加大农村尤其是山区集体林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依托互联网的农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互联网技能培训和适度推进农(林)地连片规整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文聪 霍学喜 杨海钰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评估“互联网+农地流转”效果,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有效性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文遵循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互联网使用——交易成本——农地转入行为”理论框架,采用Ⅳ-Heckman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苹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固定交易成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入市场;(2)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可变交易成本增加农户农地转入面积;(3)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存在人群异质性。因此,“互联网+农地流转”将成为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契机,政府应重视建设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及时披露农地市场信息、加强农民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地流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友 陈昕 祁春节
本文基于2014年、 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截尾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市场参与影响及土地转入对该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能够激励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即互联网使用能够解决山区农户市场交易的信息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激励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农业市场交易。(2)土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的激励效应得以实现,土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激励效应得以实现的作用比参与农业服务市场的作用更大。(3)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的激励效应具有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较高、无外出务工行为的山区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的激励效应更大,对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较低、有外出务工行为的山区农户参与农业服务市场的激励效应更大。促进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市场,有必要推进山区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建立依托互联网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山区农村互联网技能的劳动力差异化培训、适度推进山区农地的规整流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光海 谢保鹏 陈英 裴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地转出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的关键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和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农地转出具有重要作用。为揭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机理,本文构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交易成本—农地转出”的理论框架,基于297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三者关系。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户农地转出的总体效应呈显著正向影响,交易成本由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构成,资产专用性中非农就业比指标的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其他维度下的指标在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与农地转出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要充分落实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强化农地产权权能。同时,完善中介机构、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关注务农老龄化、农户“待地而沽”等现状,同时规范农地流转管理是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农地转出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佳贤 皮婷婷 郑逸芳
[目的]在土地流转发展缓慢而农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之际,基于农地确权对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中产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两派观点的分歧,同时引入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两个中介变量,深入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推进农地确权成果应用以及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方法]使用CHARLS2018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结果]研究发现:(1)确权促进了土地转出,使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了6.60%;(2)确权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抑制了土地转出;(3)确权有利于增强禀赋效应,但禀赋效应反而促进了土地转出;(4)中介效应上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为部分中介作用,交易成本中介效应比例为-10.46%,禀赋效应中介效应比例为13.35%,从而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更强并能强化确权对土地转出的促进作用。[结论]农地确权工作有其正面的成效,但还需完善政策并建立配套制度以克服负面效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和交易平台,宣传普及农地确权和相关“三农”政策,提高农户认知,同时还需防范禀赋效应过强和流转租金过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建昀 刘军弟
本文将交易成本划分为固定交易成本和可变交易成本两部分,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求解交易成本影响农户参与市场决策的临界条件与选择集合,并用7省份635个农户调查数据予以检验。结果表明固定交易成本与可变交易成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农户市场化行为。农户预期参与市场(出售或购买)获得的市场剩余(生产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对可变交易成本的补偿程度,是农户相机抉择出售农产品、自给自足抑或购买农产品的依据;固定交易成本对农户市场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且实物资产专用性的影响大于人力资本专用性,一定规模的专用性实物资产是阻碍农户进入市场的首要门槛;可变交易成本影响农户市场参与程度,运输方式、销售地点及结算方式显著影响农户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洁 陆迁 郑少锋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拓展农户信息获取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市场销售渠道选择均产生深刻影响。基于山东和河北两大蔬菜主产省1 26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和交易成本对农户市场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代通讯技术使用与否、主动信息获取和被动信息获取的农户存在特征异质性,并对销售渠道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使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农户增加了通过中间商和合作社渠道销售的概率,减少了通过自行销售渠道销售的概率。主动信息获取对合作社渠道有正向影响,而对自行销售渠道有显著负向影响。(2)交易成本总体上和合作社渠道显著相关,交易成本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选择合作社渠道,各个维度的交易成本对农户销售渠道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政府应进一步提高现代通讯技术普及率,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增强农户信息素养,降低不同维度的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参与市场程度。
关键词:
现代通讯技术 销售渠道 农户 交易成本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全 邸昂 郭劲光
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与CFPS2018),运用面板Logit模型从非农收入的视角分析农户家庭互联网使用及其信息获取、社会资本获取能力对农地转出的影响与机制,并讨论互联网使用与城镇化、市场化融合对农地转出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互联网使用下的农地转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非农收入与农地转出间呈“U”形关系。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与社会资本获取能力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与增加非农收入的同时,也推动了农地的转出。互联网使用对较高学历、较高收入以及非农就业家庭的农地转出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且互联网使用与城镇化、市场化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效应,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地的转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民利 邹康来 郑杰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信任理论,构建了居民参与"互联网+回收"意愿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感知价值与感知风险会影响居民在交易过程中的评价成本,感知风险会影响交付成本;品质信任会显著影响交易成本和评价成本,但只有正直信任对交付成本有显著影响;交易成本负向影响居民参与互联网回收的意愿,品质信任正向影响居民参与互联网回收的意愿。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引导"互联网+回收"发展,建立约束机制,完善配套设施等;互联网回收企业应从提高感知价值和品质信任、降低感知风险等方面减少消费者的交易成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徐远彬
相对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纳入互联网、交易成本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我国200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交易成本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会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发挥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 交易成本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洁 祁春节
笔者以"公司+农户"这一组织形式中的契约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来探讨影响企业与农户对契约选择的因素,并构建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交易的不确定性、治理成本和双方的权力安排等对企业与农户间契约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应建立契约的保障机制来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建立长期的信誉与合作,使农户和企业保持利益上的协调一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馨乐 李扬 杨向阳
基于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假设,本文借助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农户面临的正规借贷渠道交易成本过高,则农户将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由此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两个方面量化交易成本,实证检验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可以起到信号甄别的作用,从而降低农户与借贷资金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在非正规借贷渠道已经得到验证,不同类型的个人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个人社会资本的作用小于社区社会资本;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包括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增加服务农户的信贷工作人员、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率、扩大对农户贷款总规模等,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增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郜亮亮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但农户在流转市场上能否转入自己想要转入数量的土地尚无人关注。本文利用全国6省1200户2000年和2008年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的流转意愿多大程度上可以在流转市场上得以实现,进而考察流转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性、对称性和动态性。研究表明,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存在明显的交易成本,因此流转市场是不完善的。具体结论:第一,流转市场存在明显进入门槛,进入市场后农户也无法实现完全调整,转入户2000年和2008年分别能实现调整意愿的24%和37%,高于转出户的19%和18%;第二,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存在非对称性,转入户比转出户面临的交易门槛高,但进入市场后转入户调整意愿实现程度高于转出户;第三,从2000年到2008年,流转市场的交易门槛显著降低了,但进入市场后调整意愿实现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第四,农资设备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程度更严重,因此农地流转市场发挥了将土地这种"不能移动"的要素移动起来以迎合那些"本该移动"的要素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降低流转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增福 唐华俊
农户是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农户行为意愿的强度是其农业节水选择行为的主导因子,提高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有利于提高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效率,对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甘肃省张掖市农业节水户的150份调查数据,引入交易成本与资源禀赋理论,采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交易成本的3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对农户节水行为意愿的作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节水行为意愿主要受经济理性认知影响,价值理性与生存理性强度依次减弱;农户自身禀赋、社会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对资产专用性影响效应显著;节水行为外部不确定性、与科研单位的交易频率及节水技术调整频率都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坪华 杨名远
自R·科斯倡导交易成本概念用于研究“实实在在的世界”以来,交易成本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现象的解释。对交易成本的构成,理论界一般按交易时序划分,包括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同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并对其制裁的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互联网经济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
互联网特性与交易成本之关系研究
政策信任、交易成本感知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基于该金融政策试点期农户参与经历的差异性分析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增收的影响——基于农业信贷可得性和社会资本视角的研究
交易成本、资源禀赋差异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
非农就业收入、交易成本与农户林地转出行为选择——评《农户林地经营决策、营林效率及保障体系研究》
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产品销售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对柑橘种植农户的调查
交易成本、农户认知及参与“农超对接”行为——基于辽宁省梨农的调查数据
参与农作物保险是否促进农户农地转入?——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