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8)
- 2023(17224)
- 2022(14402)
- 2021(13460)
- 2020(11128)
- 2019(25438)
- 2018(25063)
- 2017(48331)
- 2016(25960)
- 2015(28731)
- 2014(28151)
- 2013(27693)
- 2012(25034)
- 2011(21953)
- 2010(21867)
- 2009(20399)
- 2008(20064)
- 2007(17784)
- 2006(15582)
- 2005(13640)
- 学科
- 济(104774)
- 经济(104655)
- 业(100585)
- 企(91181)
- 企业(91181)
- 管理(90831)
- 方法(46107)
- 数学(36175)
- 数学方法(35783)
- 业经(34572)
- 财(33371)
- 农(32551)
- 中国(27204)
- 务(24876)
- 财务(24811)
- 财务管理(24779)
- 企业财务(23523)
- 农业(23015)
- 技术(22979)
- 制(20991)
- 理论(20571)
- 地方(19748)
- 和(19240)
- 贸(18584)
- 贸易(18569)
- 划(18195)
- 学(18143)
- 易(18047)
- 策(17358)
- 银(15923)
- 机构
- 学院(361903)
- 大学(357179)
- 管理(150817)
- 济(145885)
- 经济(142862)
- 理学(130403)
- 理学院(129120)
- 管理学(127303)
- 管理学院(126629)
- 研究(111874)
- 中国(86756)
- 京(75338)
- 财(68504)
- 科学(67414)
- 农(54892)
- 财经(54852)
- 所(53955)
- 江(53039)
- 业大(51505)
- 中心(51366)
- 经(49936)
- 研究所(48729)
- 北京(47042)
- 范(45071)
- 师范(44717)
- 州(43033)
- 经济学(42881)
- 农业(42791)
- 院(41338)
- 商学(40879)
- 基金
- 项目(245085)
- 科学(195418)
- 研究(185053)
- 基金(178074)
- 家(152933)
- 国家(151523)
- 科学基金(132989)
- 社会(117797)
- 社会科(111692)
- 社会科学(111666)
- 省(97104)
- 基金项目(94653)
- 自然(84847)
- 教育(84232)
- 自然科(82910)
- 自然科学(82895)
- 自然科学基金(81455)
- 划(79892)
- 编号(76144)
- 资助(71516)
- 成果(60642)
- 创(55268)
- 重点(54028)
- 部(53745)
- 发(52593)
- 课题(51556)
- 创新(50770)
- 国家社会(48104)
- 项目编号(47843)
- 制(47173)
- 期刊
- 济(162446)
- 经济(162446)
- 研究(106092)
- 中国(67469)
- 管理(59953)
- 财(55497)
- 农(51251)
- 学报(49914)
- 科学(48708)
- 教育(40610)
- 大学(39177)
- 学学(36874)
- 农业(35688)
- 技术(33805)
- 融(30871)
- 金融(30871)
- 业经(29807)
- 财经(26627)
- 经济研究(25252)
- 经(22884)
- 问题(20896)
- 业(20561)
- 技术经济(19730)
- 科技(18372)
- 现代(18047)
- 商业(17332)
- 财会(17150)
- 图书(16733)
- 理论(16633)
- 版(15814)
共检索到527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静 苏敬勤
从创业机会选择视角探讨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创业理论提出创业机会、内企业家、组织特征和资源承诺四要素模型,选取腾讯和阿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纵向跨案例对比分析识别了复制型内部创业、拓展型内部创业和生态型内部创业3种内部创业路径。研究发现:(1)源于不同创业机会的复制型内部创业和拓展型内部创业在经历战略转折后均可趋同演化为生态型内部创业;(2)创业初期,组织特征在复制型内部创业路径和拓展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不同,而内企业家和资源承诺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相同;(3)创业转折期后,内企业家和组织特征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发生改变,而资源承诺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保持不变。基于中国互联网情境探讨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为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提供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 创业机会 内部创业 动态演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郭长伟 朱亚丽 于振洋 孙光凡
内部创业是大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但现有研究对内部创业所面临的“求同”与“求异”矛盾缺乏过程研究和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了内部创业过程。研究发现:(1)自上而下的引致型战略过程和自下而上的自主型战略过程分别产生了“规则遵从”和“规则突破”的张力,进而触发内部创业单元求同与存异的需求矛盾;(2)为应对矛盾,内部创业单元在不同阶段进行了不同目的的资源行动和身份行动,两类行动呈现出“补偿-重塑-反哺”的协奏动态;(3)内部创业单元的最优区分定位并非是独特性与合法性的简单平衡,而是二者的权变组合,合法性缓冲和身份弹性提升是支撑最优区分定位跨阶段演化的机制。本文结合资源和身份的双重视角解构了内部创业单元实现最优区分的过程,贡献于内部创业和最优区分理论的多维性和动态性研究,为大企业实施内部创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敬伟 涂玉琦 王伟 张敏 靳秀娟
创业者常常借由反馈来检验和发展机会设想,进而调整或优化机会开发决策。但现有文献针对创业者如何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问题缺乏深入探究。本文采取意义建构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考察了其中的过程机理并发现,创业者获取反馈后往往会开展两个阶段的意义建构。在第一阶段,创业者往往会综合认知与结果反馈、通过一致性判断将反馈确认为正向或负向反馈。在第二阶段,创业者采取的创业机会开发决策往往取决于其意义建构模式:面对正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确认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拓展采取机会转向决策;面对负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维持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中断采取机会转向决策。本文揭示了创业者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微观机理,深化了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中有关创业者意义建构动态及反馈功能的理解,并有助于启发创业实践。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尹苗苗 周冰玉 冯心莹 田雨琪
内部创业是企业实现自我更新并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成长方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有研究把创业机会作为内部创业研究的一个关键要素,但依然很少从机会开发视角深入揭示这一过程。基于此,本文从机会开发视角,对腾讯公司开展嵌入式案例研究,揭示"信息来源—机会识别—机会利用—内部创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内部创业过程。研究进一步丰富细化了内部创业机会类型,揭示了企业的内部创业过程,探究了企业如何选择内部创业进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企业内部创业进入模式的间断平衡和动态演化机制,对理论与实践均有重要启发意义。在理论上,丰富了内部创业机会相关研究,完善了内部创业相关理论;在实践中,为企业"追求卓越",实现"基业长青",获取持久竞争优势,提供了有效途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胜民 徐艳梅
本文通过A集团公司创业的纵向单案例研究证实了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实现持续增长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行性,从而验证了公司创业战略模型。研究发现模型各要素关系在不同阶段存在差异,说明实施公司创业战略是一个渐进性的学习过程;研究还对模型中的个别命题进行了深化和补充。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和装备类产品的独特性,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走出增长动力和竞争力缺乏的双重困境的理路。文章最后提出了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娟 邢建国
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与创业机会类型及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如何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以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甚少。通过对4家企业跨案例分析,探索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识别方式匹配如何影响新企业成长,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新企业优势、克服劣势提升创业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匹配方式对绩效的影响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与发现型创业机会或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均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与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但其与发现型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关键词:
新企业 创业机会 商业模式 创业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晶 张玉利 李永慧
"第一桶金"的颜色源于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基于创业者伦理视角,根据"手段-目的"关系框架,构建了创业机会选择路径的分析模型,包括"经济-非经济"价值和"自我-他人"价值两个维度。选取中国创业情境下的典型案例,对循环型和发展型两大类共七种创业机会选择路径进行了剖析,揭示了"第一桶金"的多种颜色和绿色化倾向,对创业与伦理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何建笃 孙新波
面对资源和时间的双重压力,国际创业企业如何构建国际创业机会成为学界与业界亟需解决的议题。立足机会构建视角,选择2家典型的国际创业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及演化包括:(1)创业情境历经场域边界化、场域边界弱化与场域共边界初显循环以及场域共边界三个阶段,国际创业机会构建方式也从融合性学习、同化性学习与适应性学习循环向差异性学习演化;(2)不同的国际创业机会构建方式构建的潜在机会主导属性不同,使机会集中创造型机会数量逐渐上升,国际创业机会属性由发现型机会向以创造型机会为主导演化,国际创业行为也由复制式转变为以探索式为主导;(3)国际创业机会属性的演化使国际创业机会构建程序从“识别-评估-利用”向以“概念化-客观化-实施”为主导演化,进一步分析得出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可依托机会集进行转化,从而使企业在国际创业过程中表现出延续性与创新性。本研究深化了国际创业机会的相关研究,拓展了机会构建的适用情境和边界,对国际创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钻辉
长尾理论研究认为,当流通商品有足够的展示空间和销售渠道时,即使是小众的需求和存量都会被激发,占有与主流商品同样甚至更大的市场份额。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载体为小众产品创造了创业的长尾效应,在产品开发、广告宣传、销售手段以及渠道获取上,互联网经济为它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创业机会。本文从以上方面入手,分析长尾效应下的互联网创业的机会识别。
关键词:
创业机会 互联网 长尾效应 大学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国军 孙军 徐永其
研究了智能制造企业国际创业机会实现的前因、过程机制以及过程范式。以小米公司开发印度和西班牙市场为研究单元,开展扎根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赋能通过国际化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国际创业机会实现。员工的数字化赋能和消费者的数字化赋能,在动态交互中推动国际化双元学习能力、国际化双元整合能力、国际化双元协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突破东道国发展壁垒,打破非均衡性,推动国际创业机会实现,形成生态型国际竞争优势。结合小米印度公司和西班牙公司尝试进入、适应调整和全面扩张9个阶段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企业新兴市场国家、发达国家国际创业机会实现的过程范式。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智能制造 国际创业机会实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扬眉 吴琪 罗景涛
跨国创业是家族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以及获得国际化成长的必然选择。家族企业如何突破资源束缚展开创业活动并获得企业与家族的双重成长,现有研究对此还缺乏系统的学术分析。本文以宁波圣龙(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拼凑视角揭示家族企业独特的跨国创业成长路径,研究发现:基于国内外环境的差异性,跨国创业的资源拼凑主导逻辑延续"学习为主导—效率为主导—战略为主导"的基本方向,形成连续的选择性拼凑;跨国创业机会识别、把握和开发与资源挑选、引入和组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相互交织的过程,体现家族企业在不同跨国创业阶段的资源拼凑动态演化,驱动资源的价值生成;家族企业特性亦使跨国创业过程中的资源拼凑朝着有利于实现家族愿景、控制意图和家族性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借助跨国创业拼凑形成新的有序状态,获得跨国创业成长。本研究完善并深化了资源拼凑的应用情境、动因和过程,构建了基于资源拼凑的家族企业跨国创业成长理论模型,研究结论为面临复杂多元的国际环境、内外资源匮乏的家族企业实施跨国创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跨国创业 资源拼凑 案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季 汪姝彤 高闯 肖宇佳
学术创业企业通常面临规模小、增长慢的成长困境,如何推进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企业基因演化视角,通过东软集团的纵向案例,揭示基因演化驱动的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发现:(1)学术创业企业经历企业孵化阶段,校企协同发展阶段及企业社会化阶段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由企业基因演化推动。(2)学术创业企业基因会受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进行演化,原有基因通过复制、变异、重组实现由学术导向转向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并重、最终演化为融合多元的企业基因。(3)企业基因影响学术创业企业围绕技术、机会和资源的行动选择,实现由企业孵化到拓展业务范围、再到构建业务生态的阶段式成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翔 罗顺均 吴能全 李芬香
成熟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作为中国转型期一个独特而普遍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如何在遏制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以防"崩盘"的同时,通过机会探索实现核心能力的更新?现有研究尚缺乏严谨的学术分析。本文通过海印商业运营公司创业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身处快速变化环境的企业,可以通过创业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间断平衡,相机性兼顾市场机会探索、核心能力维系与更新。在此过程中,创业手段导向延续"手段导向的识别—手段导向的开发—手段导向的拓展"逻辑,目标导向遵循"目标导向的聚焦—目标导向的应用—目标导向的控制"路径。除此之外,创业企业通过关系网络和技术网络的相互嵌入,完成资源识别、转化和组合的过程,引导两种创业逻辑间断平衡的实现。通过案例研究,本文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快速变化环境中成熟企业的公司创业过程,厘清了公司创业中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间断平衡机制,将公司创业研究扩展到环境快速变化的情景中,并且较好地回答了"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企业如何通过公司创业重构核心能力"这一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叶江峰 陈珊 靳瑞杰
数字创业突破了传统创业实体运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企业的创业模式以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因而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现有文献多从单一视角考察知识搜寻或动态能力对企业创业活动的影响,较少对数字创业过程进行动态解析,而关于二者交互效应对数字创业影响机理的研究则更是缺乏。本文以盒马鲜生为研究案例,基于知识搜寻和动态能力的双重视角,探索两类因素及其互促机制在数字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规律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创业是一个包含“机会识别→体系构建→价值实现→模式改进”四个阶段的动态过程。其中,知识搜寻为数字创业提供资源保障,动态能力促进创业资源合理配置,二者在不同阶段的互动效应以及更迭转换推动了数字创业的不断演进。本文揭示了数字创业的过程及内在机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创业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创业 知识搜寻 动态能力 盒马鲜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