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5)
- 2023(9345)
- 2022(8165)
- 2021(7369)
- 2020(6510)
- 2019(14826)
- 2018(14936)
- 2017(28859)
- 2016(16181)
- 2015(18318)
- 2014(18680)
- 2013(18018)
- 2012(17074)
- 2011(15433)
- 2010(15645)
- 2009(14619)
- 2008(14680)
- 2007(13606)
- 2006(11719)
- 2005(10569)
- 学科
- 济(67846)
- 经济(67774)
- 管理(44119)
- 业(38379)
- 企(30174)
- 企业(30174)
- 方法(29439)
- 数学(25740)
- 数学方法(25490)
- 农(18515)
- 地方(17445)
- 中国(17247)
- 财(16387)
- 学(16244)
- 环境(14330)
- 业经(13728)
- 制(13417)
- 贸(13068)
- 贸易(13068)
- 易(12652)
- 农业(11931)
- 和(11156)
- 融(11092)
- 金融(11084)
- 银(11047)
- 银行(11013)
- 理论(10653)
- 行(10550)
- 划(10380)
- 地方经济(10340)
- 机构
- 学院(232735)
- 大学(232439)
- 济(92440)
- 经济(90234)
- 管理(85284)
- 研究(81296)
- 理学(72996)
- 理学院(72090)
- 管理学(70758)
- 管理学院(70330)
- 中国(61024)
- 科学(52464)
- 京(50252)
- 农(43843)
- 所(42959)
- 财(42375)
- 研究所(39245)
- 中心(37893)
- 业大(36756)
- 江(36547)
- 农业(34842)
- 财经(33553)
- 范(32298)
- 师范(31914)
- 北京(31646)
- 经(30200)
- 院(29199)
- 州(28915)
- 经济学(28352)
- 技术(26241)
- 基金
- 项目(154700)
- 科学(120003)
- 研究(112500)
- 基金(109329)
- 家(96270)
- 国家(95491)
- 科学基金(79980)
- 社会(69315)
- 社会科(65441)
- 社会科学(65420)
- 省(62005)
- 基金项目(58006)
- 划(52623)
- 教育(51876)
- 自然(51267)
- 自然科(49975)
- 自然科学(49956)
- 自然科学基金(49022)
- 编号(47009)
- 资助(44951)
- 成果(38715)
- 重点(35736)
- 发(34711)
- 部(33831)
- 课题(33219)
- 创(31863)
- 创新(29890)
- 科研(29879)
- 计划(29017)
- 国家社会(28351)
- 期刊
- 济(102119)
- 经济(102119)
- 研究(65130)
- 中国(46481)
- 学报(39985)
- 农(39157)
- 科学(34784)
- 财(33501)
- 大学(29086)
- 管理(28399)
- 学学(27339)
- 教育(27172)
- 农业(26243)
- 技术(20496)
- 融(19758)
- 金融(19758)
- 业经(17271)
- 经济研究(16396)
- 财经(16192)
- 业(14109)
- 经(13914)
- 问题(13858)
- 版(12279)
- 图书(11966)
- 统计(11626)
- 资源(11622)
- 技术经济(11343)
- 商业(10951)
- 科技(10761)
- 贸(10742)
共检索到343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任丙强 孙龙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工具的广泛使用既是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得以发生的关键性因素。即使面临着组织、社会以及行动合法性等各种因素限制,公众仍能够通过使用互联网工具而动员环境集体行动。文章认为,互联网有利于集体行动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动员工具,降低了动员成本,将单个个人联系起来成为利益群体;二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讨论空间,使公众通过网络了解环保知识,形成对于环境问题的自我认知;三是能够增加社会资本,增强使用者之间的信任并延伸而形成新的社会联系,建立非正式组织。当然,互联网在环境抗争中的作用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
集体行动 环境抗争 互联网 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谢玉华 李红 杨玉芳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9月在珠三角服装鞋帽行业发生的7起工人集体行动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中各参与主体的对比分析,得出集体行动走向集体谈判的过程:劳资冲突——工人集体行动——劳方自发组织动员起来——政府及第四方协调斡旋——资方妥协——集体谈判,进而指出建立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方式、以用集体谈判解决劳资冲突,是当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核心。
关键词:
集体行动 集体谈判 多案例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伟星 戴永务 洪燕真 何世祯
森林资源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森林资源的有效治理严重依赖于基层农民的集体行动,因此探究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经营与治理的集体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形成的构型"作为核心研究问题,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因果复杂性的视角,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30个案例林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3条具有外部推广效应的集体行动构型。结果表明:(1)自然地域条件、通用制度规则和政治经济同质性的条件组合可以使得集体行动的结果形成;(2)自然地域条件、通用制度规则和话语权的条件组合是形体行动形成的重要构型;(3)当缺乏良好的自然地域条件并且集体内部政治经济同质性较低时,较高的政治经济同质性和集体内部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权也可以使得集体行动发生,进而可以将集体行动形成的构型归纳为"资源-制度结合"型和"政治-经济带动"型。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从自然资源和制度供给方面入手,采取适度的林地资源整合,并且在合作社治理中引入公司治理模式;(2)从政治经济同质性与话语权方面入手,为林业专业合作社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建立社员微信群,并且由村两委和具有企业家背景的乡村能人担任合作社领导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章平 刘启超
合作与协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经典理论预测,作为动机复杂且各不相同的行为主体,人与人之间围绕共同的事或物而发生的集体行动往往会落入"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困境。文章基于对中国转型社会一个城中村的长期观察发现,异质性程度大的群体也可以实现自我合作治理。为了弥合现有理论与经验证据的鸿沟,文章基于兰彻斯特法则拓展了现有的个体行为博弈模型和案例分析,找到了解决异质性群体集体行动困境的关键变量-内生的监督和惩罚。相较于政府或市场干预,自我治理组织的制度性建构及其运作,有助于产生符合大部分个体预期的内生监督和惩罚,更有效地维持公共事务自我治理的集体行动。
关键词:
合作治理 集体行动 异质性 内生惩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乾慧 高启杰
农业技术与知识的准公共性,容易诱使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使农业推广组织合作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本文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以金丰公社为例,分析伙伴选择与制度约束对农业推广组织合作的影响,探索治理农业推广组织合作集体行动困境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市场导向与关系导向的伙伴选择有利于规避成员搭便车行为,促进异质性知识和资源的获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可以约束与激励个体采取有利于集体利益的行动,实现合作网络的自组织管理;伙伴选择与制度约束机制在集体行动中存在交互影响,有利于破解组织合作的集体行动困境。因此,在推广组织合作过程中,需要结合资源、能力与业绩等市场特征,考虑认同、信任与声誉等社会关系选择合作伙伴,并利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加强关系治理,从而构建互利互信、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岩 王志刚 孙文策 宁兆硕
合作社根植于农村地缘性的社会网络,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依赖最多的便是社会资本。本文突破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对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家种养殖合作社案例的比较分析,考察了合作社社会资本对社员参与集体行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所蕴含的关系网络和社会规范促动合作社产生了高水平的稳定性信任,能有效化解社员“合而不作”的动机,避免合作社集体行动困境的产生;社会网络是合作社实现“里应外合”的特殊资源,不同的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特征催生出不同状态的信任供给;高质量的正式制度可以维系网络关系产生的信任,并协同非正式规范对社员的制度信任观起到强化作用;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拓宽社员的网络边界,促进合作社的社会信任实现稳中有增;合作社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增加对社员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合作社信任半径的延伸和凝聚力的增强。为此,政府部门要明确自身“真帮扶、严督导”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帮助合作社进行外部网络拓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社的监测评价。合作社则在完善并高效执行制度的同时,注重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共情环境。
关键词:
特困地区 合作社 社会资本 集体行动困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国范 易明
产业集群治理行动是旨在建立和维护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集群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影响集群集体行动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型企业、社会资本、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代理机构、地方政府行为、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调研,挖掘影响该集群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集群治理 集体行动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红 安文雯
文章基于相对公平相容约束发展了皮建才(2007)的基于公平相容约束的集体行动模型,扩展后的模型更具有现实意义。最终得出:(1)局中人(组织者、参与者)的相对公平相容约束包含局中人的理性约束;(2)只要符合组织者的相对公平相容约束条件,就会有局中人组织集体行动;(3)只要符合参与者的相对公平相容约束条件,集体行动就会实现,同时避免了搭便车行为;(4)局中人的相对公平相容约束条件为集体行动是否实现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集体行动 理性约束 相对公平相容约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百通 朱芝洲 李静
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举措。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产教集体行动困境似乎成为“天然的常态”,这是产教组织场域参与主体、关系系统和制度环境等结构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破解困境之策在于:主体层面,要正视利益诉求,价值共创共享,提供产教集体行动的持续性动力;关系系统层面,要创新组织形态,提升结构化程度,稳固产教集体行动的共生性空间;制度环境层面,要完备制度性要素,刚柔相济,形成产教集体行动的约束性力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霍红 吕爽 吴绒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生鲜O2O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但其商业模式的本质仍然很不明确。本文结合生鲜O2O的特点,基于3W2H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多个案例分析了生鲜O2O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生鲜O2O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策,为生鲜O2O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生鲜O2O 商业模式 多案例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燕芳 陈永平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面临新要求,MOOC、SPOC等现代互联网平台教学发挥优势的同时,亦需要传承传统教学的优点。高职传统教学与MOOC、SPOC教学的融合,应注重其各自优点的实践运用,通过发挥传统教学、MOOC、SPOC等的综合资源优势,实现高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融合教学设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小江
文章引入迭演博弈模型,设置各种因素参数,对中小企业集体行动困境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为了促进集体行动的顺利发生和保证其稳定性,必须通过引入政府、行业协会等集体行动协调组织对这些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因素进行控制,通过改善集体行动的初始状态,降低单个企业对集体行动成本分担,提高集体行动效率,降低集体行动成果外部性,设立集体行动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等,解决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银小柯 王文烂
以集体行动的逻辑对林农联户经营的投入激励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联户成员的个人理性和集团理性存在冲动,在投入方面存在搭便车的可能;林业联户成员数量与投入激励负相关,成员数量越多投资激励越弱,成员数量越少投资激励越强;林业联户组织不仅存在经济性的选择性激励而且还存在社会性的选择性激励,社会性的选择性激励比经济性的选择性激励具有更强的激励效果;联户成员之间的信任是形成联户的关键,同时也为增大联户投入激励提供了可能。为提高联户投入效果,需控制联户成员数量,保持联户适当规模;运用强有力的社会性选择性激励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联户成员之间的信任度;鼓励成员以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关系形成联户;形成相...
关键词:
联户 集体行动 激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丙涛
国家治理结构转型的动力机制曾经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由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未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试图在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从人类更为原生的种群生存目标出发,用公共产品的供求原理来解释国家治理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集体行为逻辑与经济效率逻辑。特别是,本文将用公共产品需求结构的变迁来解释国家治理结构转型的动力,用公共产品需求的冲突来解释现代国家治理的困境。本文的结论是,治理结构的转型实际上就是公共经济体制的变迁,作为一种应对生存挑战的尝试,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的构建成功,依赖于决策效率与执行效率的同时提高。并且,新体制是社会精英为应对挑战而有意构建更为有效的公共经济体制...
关键词:
结构转型 国家治理 公共经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莉
国际经济合作中,集体行动困境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奥尔森的观点,由于搭便车倾向的普遍存在,个体理性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以巴塞尔新旧资本协议为监管框架的国际银行监管合作是如何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本文借鉴了博弈论分析框架,以巴塞尔新旧资本协议的历史演变为主线,分析了美、欧、日三方在实施国际银行监管规则中的博弈。最后,对国际银行监管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相关策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