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6)
2023(6572)
2022(5702)
2021(5125)
2020(4409)
2019(9981)
2018(9920)
2017(19191)
2016(10339)
2015(11262)
2014(11080)
2013(10574)
2012(9569)
2011(8839)
2010(9096)
2009(8860)
2008(9160)
2007(8524)
2006(7773)
2005(7372)
作者
(28624)
(23914)
(23868)
(22750)
(15376)
(11338)
(10812)
(9132)
(9110)
(8675)
(8226)
(8056)
(7987)
(7754)
(7619)
(7331)
(6963)
(6954)
(6952)
(6843)
(6123)
(5778)
(5757)
(5653)
(5468)
(5369)
(5358)
(5283)
(4765)
(4616)
学科
(40032)
经济(39947)
管理(38057)
(33863)
(30892)
企业(30892)
方法(14981)
(14899)
(14238)
业经(12639)
数学(11428)
数学方法(11259)
中国(11071)
(10408)
(10218)
(8972)
银行(8965)
(8832)
体制(8810)
财务(8799)
(8784)
贸易(8780)
财务管理(8778)
理论(8740)
(8603)
(8563)
企业财务(8349)
(8021)
金融(8018)
(7928)
机构
大学(153808)
学院(152407)
(62875)
经济(61501)
管理(58921)
理学(50104)
理学院(49597)
管理学(48907)
管理学院(48593)
研究(47899)
中国(37319)
(34402)
(31882)
科学(26513)
财经(26364)
(24320)
(23660)
(23359)
中心(21565)
研究所(20499)
(20046)
(19986)
北京(19871)
师范(19819)
经济学(19662)
财经大学(19327)
(19074)
业大(18612)
经济学院(17503)
(16942)
基金
项目(94462)
科学(76042)
研究(72177)
基金(70072)
(59703)
国家(59203)
科学基金(52046)
社会(47915)
社会科(45398)
社会科学(45388)
基金项目(36714)
(36336)
教育(33802)
自然(31925)
自然科(31240)
自然科学(31233)
自然科学基金(30707)
(30304)
编号(29144)
资助(27890)
成果(25319)
(24237)
(21797)
重点(21154)
课题(20422)
国家社会(20193)
(20049)
教育部(19442)
(19345)
人文(18987)
期刊
(75596)
经济(75596)
研究(49332)
中国(32354)
(29389)
管理(24639)
学报(21336)
科学(20121)
(18851)
教育(18133)
大学(17401)
学学(16246)
(15593)
金融(15593)
财经(15113)
技术(13082)
(12974)
农业(12006)
业经(11990)
经济研究(11323)
问题(9956)
(7963)
理论(7437)
(7368)
技术经济(7241)
现代(7079)
财会(6842)
图书(6670)
国际(6561)
商业(6543)
共检索到236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耿华  
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代表的硬法在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中面临挑战与困境,而软法在治理此类行为中的独特作用却未获足够重视。事实上,以行业自律规范为代表的软法规制效率高,凸显民主性和灵活性,也契合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特性,符合多元治理的理念。在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中,行业自律规范可作为非正式的法源而被直接援引并作为发现、认定行业公认商业道德及行为标准的渊源。此外,单一的硬法抑或软法规制皆无法独立完成治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任务,唯有软法和硬法相耦合的规制理路才能满足网络市场竞争秩序的治理需求。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婧  陈琳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数据抓取行为层出不穷。部分企业借此获取数据拥有方的数据资源,可能侵害数据拥有方的权益、危害互联网行业发展,而规制数据抓取行为对恢复互联网空间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归纳适用商业秘密条款和一般条款规制数据抓取行为的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数据难以达到商业秘密的保护要求,而一般条款又存在缺乏操作性的问题,从法律适用与行政监管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论/发现】(1)对数据抓取行为,先尝试利用商业秘密条款对数据抓取行为进行规制;(2)若涉案数据不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但存在数据抓取的后续利用行为,则考虑诉诸《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即"互联网专条";(3)上述手段皆不达时则向一般条款寻求救济;(4)同时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关作用,明确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执法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俊辉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有传统的商标"搭便车"、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等行为,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不正当信息获取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法律规定不明晰、"穿透式监管"概念的滥用、法律责任相对较轻等。因此,建议通过细化相关法律制度、审慎实施穿透式监管、适当加重法律责任等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在保护经营者利益的同时也能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友德  伍春艳  
赠品促销行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促销方式,由于商家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赠品促销行为也愈来愈超出必要的限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本文讨论了对赠品促销行为进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方式。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彦钦  
商业混淆行为的违法性在于破坏商业标识的指引功能,扰乱消费者在商业标识、商品和商品来源之间建立的联系。认定商业混淆行为需要界定有一定影响的商业标识、该商业标识所附的商品和商品的来源,可以采用“剥离法”将商业标识和商品的各个要素分解与组合,找到具有值得法律保护最低限度指引功能的拟制商业标识和商品。考察涉案商业标识是否会构成混淆,可以从客观上判断商业标识外观的近似度,也可以直接考察消费者主观上是否对相关商业标识产生误认或误认的可能。对商业标识权益的归属问题可以选择采用权利保护模式和利益保护模式:权利保护模式将商业标识作为权利客体,适用在先使用标准确权;利益保护模式则通过过去的利益结构和未来可能的利益结构对商业标识利益进行再分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润涛  
仅将他人商标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引擎推广,是商标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抑或不侵权,争议较大,司法实践很多判决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章从关键词推广是否构成商标使用的理论与实践梳理入手,分析仅将他人的商标用作搜索关键词不属于商标使用,不会导致相关公众混淆。关键词推广虽不构成商标侵权,但若明显有悖诚信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采用不正当手段实施,应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调整。若未明显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则慎用法律干预,应交由市场选择,避免过于扩大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而妨碍自由竞争,充分体现促进创新和鼓励自由竞争的法律政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耿华  
司法实践规制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通常有"保护消费者利益"及"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两种理念。前者虽具一定的合理性,但误读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精神,也有违该法保护法益的历史演变规律,故不可取。反不正当竞争法内含的公益精神决定了规制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以"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理念。为贯彻、落实该理念,首先引入利益衡量的分析框架,在明确主体利益类别、审视利益位阶与识别多方主体冲突利益的基础上,针对各组冲突利益设计不同的衡量思路,并对各子结论进行最终的交叉权衡。其次,具化该理念各考量因素的适用,尤其是提炼技术中立因素、商业模式因素与行业惯例因素的认定细则。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耿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美玲  熊彬  
网络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运用法律对该虚拟市场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适用更为复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尚不完善在规范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实务中造成严重阻碍。为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维护网络经营者的利益,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修改与完善,加强对网络不正当行为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聂加龙   邹雄智   肖中华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另一方面也催生出“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市场乱象,这些市场乱象都是大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对大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有大数据算法设计规制和消费者个人数据产权规制两种进路。大数据算法设计规制的实现需要建立算法责任制度,成立算法责任审查委员会。消费者个人数据产权规制的实现需要确立经营者等数据使用人的消费者个人信息隐身份义务,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被遗忘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世鹏  
数字经济新格局下,解决数据权属问题是推动数据合规流通的前提和基础。近年国内数据权属与数据流通之间的冲突加剧,并由此衍生出恶意不兼容、数据爬取、广告屏蔽以及流量劫持等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传统确权思路忽视对数据的流通与利用,亟待构建以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底层逻辑的新型赋权路径。“三权分置”下的数据竞争规制,要逐步形塑以数据利用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数字经济专章”,细化数据权属的场景化界权逻辑,并在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落实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以实现数据尽其用与法的安定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江凌  
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状况日趋严重,不但损害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利益,也损害了农村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并导致信任危机,给农村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为此,保险监管机构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规范保险公司在农村的营销服务机制,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和中介服务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琦  
论不正当竞争情报行为及其法律制约魏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210093)AbstractTheglobalresearchesoncompetitiveinteligenceareoutlined.Theilegalcompeti-tiveinte...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开亮  徐晓丹  
"恶意超售"是互联网背景下不诚信商家基于在线交易的特异性而实施的新型营销手段。基于其特殊的技术路径,以《反垄断》、《合同法》、《价格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规制该行为方面均存在诸多弊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恶意超售"行为具有理论上的契合性与实践中的可比优势;在定性上,"恶意超售"属于误导性宣传行为的范畴;在责任追究上,应以行政责任作为主要的法律责任规制方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宗杰  
日本规制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的主要法律是《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正交易法》以及根据该法而制定的《防止不当赠品类及不当表示法》和《不公正的交易方法》。这三部法律以提倡经济民主为主旨,以反独占为主要内容。对不当价格竞争行为的限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限制通过价格手段实施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二是限制通过价格手段表现出来的市场垄断(独占)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