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9)
- 2023(9908)
- 2022(8663)
- 2021(7620)
- 2020(6811)
- 2019(15822)
- 2018(15653)
- 2017(31802)
- 2016(16824)
- 2015(19092)
- 2014(19087)
- 2013(19173)
- 2012(18238)
- 2011(16665)
- 2010(16893)
- 2009(16038)
- 2008(15654)
- 2007(14239)
- 2006(12560)
- 2005(11424)
- 学科
- 济(98451)
- 经济(98368)
- 管理(48953)
- 业(46832)
- 方法(42400)
- 数学(38380)
- 数学方法(38165)
- 企(37101)
- 企业(37101)
- 地方(20574)
- 财(20562)
- 农(20343)
- 中国(20276)
- 业经(17347)
- 学(16735)
- 贸(16385)
- 贸易(16381)
- 易(15790)
- 农业(14099)
- 制(13950)
- 地方经济(13669)
- 融(12548)
- 金融(12546)
- 务(12428)
- 财务(12413)
- 财务管理(12378)
- 银(12063)
- 银行(12035)
- 企业财务(11771)
- 和(11740)
- 机构
- 大学(254628)
- 学院(253707)
- 济(120992)
- 经济(118846)
- 管理(97835)
- 研究(86334)
- 理学(84717)
- 理学院(83810)
- 管理学(82595)
- 管理学院(82132)
- 中国(65542)
- 财(53681)
- 京(51686)
- 科学(49351)
- 所(43783)
- 财经(43459)
- 农(40202)
- 研究所(39487)
- 经济学(39484)
- 经(39405)
- 中心(39242)
- 江(37568)
- 经济学院(35607)
- 业大(34853)
- 北京(32593)
- 财经大学(32144)
- 农业(31549)
- 范(30949)
- 师范(30671)
- 院(30157)
- 基金
- 项目(162220)
- 科学(128654)
- 基金(120551)
- 研究(117006)
- 家(103894)
- 国家(103061)
- 科学基金(88913)
- 社会(78222)
- 社会科(74301)
- 社会科学(74280)
- 基金项目(63576)
- 省(61807)
- 自然(56126)
- 自然科(54888)
- 自然科学(54871)
- 自然科学基金(53955)
- 教育(53720)
- 划(51587)
- 资助(50545)
- 编号(45838)
- 部(37498)
- 成果(36796)
- 重点(36351)
- 发(35502)
- 创(33115)
- 国家社会(33000)
- 教育部(32772)
- 人文(31809)
- 课题(31228)
- 科研(31220)
- 期刊
- 济(136666)
- 经济(136666)
- 研究(77526)
- 中国(43630)
- 财(42150)
- 学报(36934)
- 管理(35482)
- 农(35138)
- 科学(34227)
- 大学(28031)
- 学学(26826)
- 融(24455)
- 金融(24455)
- 经济研究(24355)
- 财经(23162)
- 农业(23092)
- 技术(21409)
- 业经(20270)
- 经(19949)
- 教育(17898)
- 问题(17630)
- 技术经济(15280)
- 统计(14671)
- 贸(14514)
- 商业(14134)
- 策(12819)
- 世界(12530)
- 业(12468)
- 理论(12144)
- 决策(11808)
共检索到376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张家平 惠宁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增长 电力消费 计量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连翔
在我国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消费金融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消费金融已是时之所向。众多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如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纷纷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抢滩消费金融市场。虽然许多理论与实证结果证明了消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消费金融"新型业态的相关法律与监管措施仍不完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抵抗力不强,使得消费金融领域潜在金融风险仍然较高。
关键词:
消费金融 经济增长 运营模式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明 魏晓平
本文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我国电力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电力消费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电力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面板回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面板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一博
基于30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费量面板数据(1999~2006年),文章运用有关理论方法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与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工业结构较重的省份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未来电力供求矛盾在这些地区还将进一步突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增加电力供应能力并举才能破解我国面临的能源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东晓 嵇灵 劳咏昶 路妍
文章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的边限协整检验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1980~2009年之间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因果关系研究。边限协整检验比传统的协整检验更具稳健性,适合小样本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首先将电力消费与GDP时间序列进行HP滤波分解为趋势部分和波动部分,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从电力消费到经济发展的显著单向长期因果关系,两者的波动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短期因果关系。此结论进一步说明了电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电力建设来保证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立威 景峰
根据2003—2011年9年间我国31个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均实际GDP的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基础上,建立了个体时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互联网扩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2007年以后逐渐显著;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0%,人均实际GDP提高大约1.38%;由于各地工业化水平等发展基础的差异,互联网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建立滞后效应模型发现,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在第5年达到最大。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扩散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本文选取1978-201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数据与历年GDP总量数据,运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试图揭示我国油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旨在为研究油气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油气价格的形成机制打下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晶 王涛
文章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变化关系为研究基础,以我国省份为研究对象,用半参数部分线性模型拟合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全国能源消费和产出拟合线作为参照标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曲线关系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曲线变化比较复杂;对曲线的凹凸性进行分析,发现二阶导数在动态时点下有不同的正负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动态性、非同步性和周期性三个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张茜
文章针对陕西省198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能源消费总量(EC)的变动状况,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性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陕西省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该区域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风 齐晓辉
文章采用1994~2007年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消费率和投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地区的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西部地区拥有最高的消费率,东部地区消费率最低;各地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均强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个地区中,中部地区消费需求对该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消费率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丛日玉
中国目前正处于"外忧内患"的时期,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恶化,通过外需刺激经济增长非常有限,同时内需也相当不足。面对危机,中国要确保今后几年经济呈现良性循环发展,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文章主要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