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8)
2023(16257)
2022(13759)
2021(12398)
2020(10650)
2019(24663)
2018(24076)
2017(46953)
2016(25319)
2015(28149)
2014(27962)
2013(27711)
2012(25931)
2011(23613)
2010(23612)
2009(22015)
2008(21376)
2007(18901)
2006(16754)
2005(14993)
作者
(74177)
(62410)
(61969)
(59142)
(39826)
(30253)
(28396)
(24163)
(23868)
(22085)
(21271)
(21228)
(19875)
(19634)
(19627)
(19550)
(18467)
(18426)
(18114)
(18007)
(15515)
(15231)
(15189)
(14389)
(14089)
(13928)
(13790)
(13275)
(12732)
(12246)
学科
(128014)
经济(127897)
管理(71615)
(67078)
方法(54905)
(54439)
企业(54439)
数学(49300)
数学方法(48756)
中国(30501)
(28757)
地方(28436)
(27425)
(24949)
业经(24764)
(20037)
贸易(20030)
(19404)
农业(19343)
(19342)
环境(18678)
(17128)
财务(17084)
财务管理(17039)
(16576)
金融(16573)
地方经济(16375)
(16238)
企业财务(16209)
理论(15978)
机构
大学(367781)
学院(367638)
(161846)
经济(158710)
管理(141441)
研究(126760)
理学(122370)
理学院(120975)
管理学(118880)
管理学院(118190)
中国(93773)
科学(77211)
(76953)
(70513)
(63882)
(61924)
(58565)
研究所(58169)
中心(58135)
财经(57123)
业大(55308)
(51919)
经济学(51300)
农业(48706)
北京(47262)
(46546)
经济学院(46135)
师范(45988)
(45595)
(43253)
基金
项目(248739)
科学(196934)
基金(183085)
研究(176115)
(160440)
国家(159207)
科学基金(137488)
社会(114876)
社会科(109121)
社会科学(109086)
(97302)
基金项目(96736)
自然(89994)
自然科(87978)
自然科学(87956)
自然科学基金(86423)
(81505)
教育(81057)
资助(76038)
编号(68578)
重点(56690)
(55266)
(54187)
成果(53955)
(51222)
国家社会(48372)
创新(48094)
科研(47990)
课题(47767)
教育部(47434)
期刊
(177159)
经济(177159)
研究(106984)
中国(66476)
学报(58089)
(55223)
(53959)
科学(53619)
管理(52394)
大学(43839)
学学(41878)
农业(36320)
技术(33634)
(32258)
金融(32258)
教育(30410)
经济研究(29480)
财经(29273)
业经(26845)
(25236)
问题(24510)
统计(20859)
技术经济(20393)
(20014)
(18674)
(17620)
决策(16934)
商业(16871)
(16798)
资源(16769)
共检索到54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刘琛  
文章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禀赋结构及其交互作用对工业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GTFP年均增长8.4%,长三角—中三角—泛成渝城市群工业GTFP呈显著梯级差异;互联网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技术进步,禀赋结构的提升抑制了工业GTFP增长,但互联网与禀赋结构的良性互动纠偏了禀赋结构提升的负向影响;中三角互联网处于提升技术效率的低水平阶段,泛成渝和长三角较高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互联网与禀赋结构的良性互动促进了长三角和中三角工业GTFP改进,而泛成渝尚未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健  武敏  
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滞后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FDI对该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看,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尚未凸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协调配合有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FDI对双重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长三角和中三角存在正式环境规制与FDI的良性互动,非正式环境规制在长三角和中三角存在技术创新诱导的"回弹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化和高级化均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中三角不存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广斌   沈雨研  
本文基于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交通设施、要素市场、产业、经济、制度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评价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研究发现:第一,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高低排序依次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二,制度一体化对三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影响最为突出。第三,三大城市群均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和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且随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实证检验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群综合一体化及交通设施、产业、制度一体化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要素市场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经济一体化与其尚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健  刘召  
基于方向松弛的无效率模型测算三大城市群2007~2016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莫兰指数与变异系数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并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考察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偏低,均值从高到低排名为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资源与环境是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无效率的主要因素;京津冀由空间负相关改善为空间正相关,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保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三大城市群均不存在σ收敛;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新中  邓明亮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运用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考察技术创新贡献程度,综合运用泰尔指数、收敛分析、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改进和技术规模效率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但随着空间距离增加,空间溢出效应逐步减弱。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应综合运用差异化措施促进工业技术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合作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琳  张佳  
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锡尔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间以及三大城市群内部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特征及构成。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有所缩小,2004~2010年总体差异缩小受益于三大城市群间差异缩小,2011~2013年总体差异缩小趋缓受制于城市群内部差异扩大;近10年三大城市群间差异呈缩小之势,长三角与中三角、泛成渝的差异明显改善;近10年三大城市群内部差异持续扩大,政府绿色政策支撑和工业绿色增长度的差异扩大引起城市群内部差异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梅  赵曦  
合理有序的网络空间结构是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后,城市群空间网络水平的提升对其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普遍存在,但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明显差异。其中,网络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越明显,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因此,强化城市间网络联系,形成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材  罗能生  
基于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效率,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地区层面,互联网发展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但却促进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对G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东部城市相比,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城市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水平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GTFP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我国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星星   阮俊杰   卞彩杏  
文章以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与绿色创新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时绿色创新水平的Moran's I值呈现距离衰弱特征。(2)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范围内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显著促进本地绿色创新水平产生“数字红利”,但对其邻地绿色创新水平的负向溢出加剧了“数字鸿沟”,并且这种关系会伴随地理区位差异显著变化。此外,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关系。(3)空间效应衰减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水平的负向溢出效应呈地理距离衰减态势,450 km处达到最大溢出衰减边界。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集聚在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与绿色创新水平的“倒U型”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聚焦人工智能与绿色创新双重视角,为推动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雨亮  方敏  徐乐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据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数据,考量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发挥的有限性,以及政府科教支持对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一定临界值之前,产业集聚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拥塞效应,多元化集聚可能产生的拥塞效应更强,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稳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加大教育支持有助于释放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但在当前的支持力度下,政府科教支持效果甚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寒松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分地区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并呈“自上而下”递增趋势;通过添加中介变量后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加强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韧性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植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智君1,2,张雅晴1  
以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绿色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997-2015年虽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工业绿色生产率均呈提升态势,但仅有2014-2015年的上海、2015年的江苏是有效率省份,且省市之间效率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低、中、高3种环境规制强度地区中,只有中等环境规制强度地区能够通过环境规制显著提升工业绿色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