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9)
- 2023(14539)
- 2022(12356)
- 2021(11313)
- 2020(9517)
- 2019(21359)
- 2018(21062)
- 2017(40352)
- 2016(22135)
- 2015(24801)
- 2014(24194)
- 2013(23877)
- 2012(21165)
- 2011(19068)
- 2010(19118)
- 2009(18111)
- 2008(17779)
- 2007(16349)
- 2006(14311)
- 2005(12344)
- 学科
- 济(89734)
- 经济(89639)
- 业(64922)
- 管理(56955)
- 农(50871)
- 企(43675)
- 企业(43675)
- 方法(37357)
- 农业(33487)
- 数学(33391)
- 数学方法(33081)
- 业经(26223)
- 中国(23995)
- 财(22792)
- 制(19568)
- 贸(19559)
- 贸易(19556)
- 易(19072)
- 地方(18207)
- 学(17767)
- 体(14014)
- 银(13933)
- 银行(13869)
- 发(13344)
- 行(13211)
- 务(12912)
- 财务(12857)
- 财务管理(12820)
- 环境(12697)
- 融(12671)
- 机构
- 学院(314523)
- 大学(306031)
- 济(125716)
- 经济(123210)
- 管理(117154)
- 研究(103549)
- 理学(102023)
- 理学院(100907)
- 管理学(99062)
- 管理学院(98511)
- 农(79768)
- 中国(79246)
- 科学(67829)
- 京(62712)
- 农业(62325)
- 业大(57856)
- 财(55148)
- 所(54253)
- 研究所(49609)
- 中心(49290)
- 江(47494)
- 财经(44108)
- 经(40074)
- 农业大学(39432)
- 范(39295)
- 师范(38767)
- 北京(38224)
- 州(37622)
- 经济学(37533)
- 院(35860)
- 基金
- 项目(213653)
- 科学(165622)
- 基金(152804)
- 研究(151603)
- 家(135475)
- 国家(134243)
- 科学基金(113359)
- 社会(96257)
- 社会科(90834)
- 社会科学(90803)
- 省(87092)
- 基金项目(81730)
- 自然(73839)
- 自然科(72121)
- 自然科学(72095)
- 划(72011)
- 自然科学基金(70792)
- 教育(68415)
- 编号(62168)
- 资助(60809)
- 成果(48378)
- 重点(48184)
- 发(47443)
- 部(45800)
- 创(44830)
- 农(42650)
- 课题(42310)
- 创新(41892)
- 科研(41659)
- 计划(41061)
- 期刊
- 济(140879)
- 经济(140879)
- 研究(81749)
- 农(81113)
- 中国(59112)
- 学报(58224)
- 农业(54763)
- 科学(50315)
- 大学(43065)
- 财(41801)
- 学学(41467)
- 管理(36244)
- 业经(31020)
- 融(29352)
- 金融(29352)
- 技术(27235)
- 业(26852)
- 教育(26730)
- 经济研究(21660)
- 财经(20635)
- 问题(19806)
- 版(19532)
- 经(17664)
- 业大(16783)
- 商业(15684)
- 农村(15197)
- 村(15197)
- 农业经济(15194)
- 技术经济(15114)
- 科技(14976)
共检索到451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郜智方 戴鑫 张晗 乔志强 余娜 麦建军
随着农村互联网的建设、物流的覆盖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网购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开始在农村迅速传播。本文在网购基础设施完全普及、物流完全覆盖的假设下,研究影响农村居民网购的主导因素。选取河南省焦作市的6个互联网、物流设施齐全的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308份。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农村居民网购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学历和职业,且年龄与学历又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合访谈情况最终确定物流覆盖条件下农村居民网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网络应用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东、福建和广东的43个行政村6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使用了第三方支付,鲜有农村居民使用过众筹和P2P进行融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贫困地区 农村居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淼
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激活国内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而城乡物流网络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要路径。本文在测度各地区城乡物流网络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城乡物流网络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城乡物流网络可以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农村居民收入是城乡物流网络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中介变量;欠发达地区城乡物流网络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根据实证结果,建议统筹布局城乡物流网络,加快城乡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农村商业体系构建城乡物流新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才坤
文章选取我国互联网与农村消费经济结构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村总消费及各项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三项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及分类消费的影响均呈现正向效应,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均呈现正向效应,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影响作用相对最高。相对而言,"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经济结构的影响最大的是东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波
在信息化网络全覆盖的新环境下,物流网络的优化是促进物流产业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是推动农业产业经济全面提升的核心动力。在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围绕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对此农产品物流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农产品物流网络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问题。基于此,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物流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保障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有效实施的政策建议,为地方政府规划农村物流发展及完善相关管理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的幸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使用社区网络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至少通过网络学习和休闲娱乐两类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效应;异质性分析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效应。与农村老年群体和中年群体相比,青年群体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幸福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互联网发展在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福利效应分析,对当前如何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村惠民工程,从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鸣
文章利用CGSS2015年数据,构建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多维指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文化多维贫困的影响,并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显著降低了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发生的概率,并且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文化贫困类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西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路径来降低文化贫困的发生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晓红
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也不断提高,但农村网民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过高,互联网使用深度不够,网民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互联网意识淡漠,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互联网涉农内容不足、农村网民缺乏互联网应用教育是制约我国农村互联网需求的重要因素。今后,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互联网意识、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和培训、完善互联网涉农内容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艺君
本文基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分析了农村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文化消费占比提升。分区域看,在经济环境、政府效率等因素影响下,南方地区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北方地区更为明显。为更好发挥农村互联网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优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体制机制,加强农村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耦合度。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居民 文化消费 GMM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润哲 魏君英
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方式。为探究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9年我国27个省际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分位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普及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互联网普及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和边际递减效应。为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服务消费的增长,需进一步提高落后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推进互联网和服务消费深度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农村居民 服务消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居住是反映居民基本生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对其居住需求的改变和居住区位的再选择,进一步影响着各种居住空间结构的变迁。文章基于1 234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迁居选择的影响因素和迁居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总人口、现住宅改造时间、出路交通、房屋面积及结构、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迁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迁居意愿的产生是农户考虑主要影响因素后,家庭进行综合决策的结果。随着农村大家庭的逐渐消解,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人口较多的大户家庭还面临着进一步迁居的可能;山地农村居民更愿意迁居;出路交通和现有住宅结构还是居住环境中引起居民居住不满的主要因素。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应适度从农户角度出发,合理引导居民迁居,不断完善居民点规划。
关键词:
农村 居民 迁居意愿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