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
2023(666)
2022(660)
2021(614)
2020(392)
2019(1026)
2018(1134)
2017(2463)
2016(1176)
2015(979)
2014(673)
2013(459)
2012(415)
2011(360)
2010(437)
2009(369)
2008(358)
2007(386)
2006(439)
2005(309)
作者
(1882)
(1605)
(1552)
(1420)
(979)
(694)
(692)
(650)
(557)
(542)
(509)
(499)
(477)
(464)
(461)
(442)
(441)
(428)
(407)
(400)
(365)
(355)
(353)
(346)
(328)
(325)
(325)
(315)
(313)
(310)
学科
(3565)
经济(3560)
管理(2326)
(2137)
贸易(2133)
(2122)
业经(2077)
电子(1830)
网上(1808)
网上贸易(1808)
(1703)
产业(1678)
信息(1591)
总论(1576)
信息产业(1567)
中国(1533)
(1310)
银行(1310)
(1293)
(1234)
企业(1234)
环境(1209)
生态(1200)
(1126)
金融(1126)
(1119)
(1088)
资源(1080)
地方(822)
中国金融(805)
机构
学院(9449)
大学(8543)
(4225)
经济(4155)
管理(3432)
研究(3118)
中国(2907)
理学(2800)
理学院(2780)
管理学(2744)
管理学院(2728)
(1995)
(1978)
科学(1664)
中心(1596)
(1403)
财经(1356)
(1347)
北京(1316)
经济学(1303)
(1293)
研究所(1219)
(1207)
经济学院(1194)
(1189)
技术(1189)
(1164)
职业(1119)
研究院(1054)
经济管理(1044)
基金
项目(6181)
研究(5012)
科学(4813)
基金(4198)
(3508)
国家(3475)
社会(3278)
科学基金(3096)
社会科(3080)
社会科学(3080)
(2697)
编号(2319)
基金项目(2137)
(2055)
教育(1920)
(1716)
自然(1658)
自然科(1630)
自然科学(1629)
自然科学基金(1597)
(1563)
资助(1556)
成果(1549)
课题(1495)
发展(1494)
(1469)
创新(1448)
国家社会(1402)
项目编号(1400)
重点(1387)
期刊
(5437)
经济(5437)
研究(3008)
中国(2795)
管理(1614)
(1604)
金融(1604)
业经(1479)
(1456)
经济研究(1306)
(1228)
教育(1056)
科学(966)
商业(892)
农业(887)
技术(885)
学报(860)
商业经济(743)
大学(722)
学学(689)
(551)
财经(548)
现代(509)
(492)
会计(468)
技术经济(468)
经济管理(449)
中国金融(440)
农业经济(440)
科技(425)
共检索到15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哲  
2014年11月,连接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沪港通”启动,正式拉开境内依托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序幕。2022年1月,中国证监会将原“沪伦通”所涉境内交易场所拓展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境外交易场所由从伦敦股票市场延伸到瑞士、德国市场。8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境内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互联互通顶层设计、有序实施试点并审慎扩大范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玉海  
<正>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从区位结构看,大湾区辐射内地、连接世界,打造国际化、信息化的支付服务体系,畅通资金高效便捷流动“主干道”,可助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从民生交流看,
关键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文韬  樊莹  冯兴艳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入发展,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相互交织、高度依存的区域生产和销售网络。全面提升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是实现亚太经济全面、均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嘉龙  赵男男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广东省中长期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抓手,对其周边城市的发展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湛江市作为广东省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的几大港口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等特殊战略地位的城市,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良性发展效应,积极融入,与周边城市乃至海南实现贯通整合,推动整体城市资源结构的优化,加快城市良性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密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之一。东南亚经济体中,除文莱、新加坡等国家外,大多数经济体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因此,东南亚国家自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为实现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一体化所需的互联互通,都为东南亚工程建设市场创造了巨大需求。认清和把握形势,区别对待东南亚各国的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有助于中国企业在积极把握传统行业的同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玉贺  张凡  郭一麟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交通运输企业要努力实现由单纯的承包商逐步向投资、建设、运营并重的角色转换无论就显性意义还是实际内涵而言,交通运输设施建设都堪称"一带一路"倡议最基础、最先导的工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根据"一带一路"走向,发挥交通行业天然优势,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玉贺  张凡  郭一麟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交通运输企业要努力实现由单纯的承包商逐步向投资、建设、运营并重的角色转换无论就显性意义还是实际内涵而言,交通运输设施建设都堪称"一带一路"倡议最基础、最先导的工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根据"一带一路"走向,发挥交通行业天然优势,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四年。如今,"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时代担当,回应了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都面临新的挑战。就发展而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遭遇逆全球化的暗流,而这种暗流进一步激化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化解这些挑战?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曲延芬  
互联互通的资费水平直接关系到电信业竞争的公平性与主导运营商的生存。中国的互联互通资费是以用户资费为基础参考有关情况进行结算的,导致主导运营商降低互联互通服务质量,扭曲竞争环境。本文详细讨论了主要的互联互通接入定价方法的利弊,认为就中国现状而言,应尽快过渡到长期增量成本法等激励性规制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雳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不断,多项改革持续推进,境内外市场加强互联互通,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正稳步推进。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制度持续优化,进一步拓宽了境内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有利于提升两地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提高两地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推进两地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互联互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互换通”打开利率互换市场的大门2023年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互换通”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互换通”,即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到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秦楚媛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2022年7月4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并计划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互换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竺彩华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不能再无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带来的严重的全球性失衡问题。但是,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债务危机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找到应对全球性失衡的良策,反而将更多矛头对准了全球化,并伴之以不断升级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密集出台的各项对外政策更是使全球化面临倒退之虞。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经过4年实践,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参与。可以说,"一带一路"正在为全球化再平衡提供一种"共治格局"下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即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模式,主要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合作、新型产能合作以及新型治理模式来引领更加包容、均衡、共享和可持续的新型全球化之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锋  徐兆梨  
自2006年中国—东盟500多种商品被确认为零关税以来,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抓手,双方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同时,双方在物理联通、制度联通和民间联通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主要针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现状和推进进程做出分析,选取2006—2014年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相关指标,利用时序主成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分可为三个阶段:2006—2009年为互联互通发展的整体上升阶段;2009—2011年为第二阶段,互联互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阶段;2011—2014年为互联互通的继续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有所缓慢。在此三阶段,除能源外其他方面的联通建设均呈现上升趋势。最后,针对能源联通发展滞后的情况,文章提出加强能源运输安全,促进东盟能源出口;缓和政治争端挑战,推动能源联通建设;协调多国利益诉求,助力能源互联互通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