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9)
2023(10841)
2022(9154)
2021(8321)
2020(6784)
2019(14551)
2018(13999)
2017(26362)
2016(14313)
2015(15036)
2014(14145)
2013(13478)
2012(11826)
2011(10554)
2010(10349)
2009(9521)
2008(8972)
2007(7645)
2006(6419)
2005(5371)
作者
(41493)
(34633)
(34579)
(32522)
(21796)
(16841)
(15393)
(13421)
(13020)
(12070)
(11791)
(11454)
(10992)
(10980)
(10714)
(10546)
(10499)
(10225)
(10057)
(9834)
(8845)
(8276)
(8105)
(7811)
(7724)
(7666)
(7550)
(7433)
(7090)
(6907)
学科
(48838)
经济(48780)
管理(38343)
(37526)
(29939)
企业(29939)
方法(23303)
数学(20665)
数学方法(20447)
(14868)
(14083)
中国(12949)
(12608)
业经(11750)
(11654)
贸易(11652)
(11371)
农业(10108)
(9287)
财务(9273)
财务管理(9258)
(9252)
技术(8870)
企业财务(8843)
环境(8372)
(8219)
银行(8171)
地方(7838)
理论(7787)
(7747)
机构
学院(192701)
大学(190092)
(74408)
经济(73030)
管理(70773)
研究(64399)
理学(62842)
理学院(62099)
管理学(60822)
管理学院(60486)
中国(46203)
科学(43846)
(42200)
(38339)
业大(36002)
农业(33851)
(33471)
(32549)
研究所(31277)
中心(29111)
(27092)
财经(27049)
(24822)
(23854)
(23500)
师范(23430)
经济学(23241)
农业大学(22926)
北京(22817)
(21511)
基金
项目(141672)
科学(110819)
基金(103853)
研究(95073)
(94919)
国家(94152)
科学基金(79348)
社会(61967)
社会科(58907)
社会科学(58891)
(56291)
基金项目(55250)
自然(53908)
自然科(52757)
自然科学(52738)
自然科学基金(51839)
(47930)
教育(43857)
资助(41291)
编号(36317)
重点(32529)
(30391)
(29986)
(29981)
计划(28700)
创新(28444)
科研(28395)
成果(27017)
国家社会(26432)
(25979)
期刊
(73349)
经济(73349)
研究(47525)
学报(41286)
(37360)
科学(34219)
中国(32827)
大学(29766)
学学(28750)
农业(25522)
(24889)
管理(23413)
教育(17415)
业经(14599)
(14578)
金融(14578)
经济研究(13661)
(13490)
技术(13172)
财经(12947)
业大(11756)
(11460)
科技(11186)
(11130)
问题(9823)
农业大学(9747)
商业(9455)
林业(9168)
(8567)
(8259)
共检索到261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玮玮  李军  
莫里森与莫言的作品,均具世界文学性。其作品主题均在解读人性的基础上,彰显民族特色,再现波谲云诡的世事变迁。从互文性角度爬梳影响莫里森和莫言作品的接受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文学作品本身的世界文学性、民族性及译者的三位一体,是决定其作品在域外传播的根基。对比研究莫里森与莫言的作品,可以促进东西文学交流,推进国别文学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裔君  
通过对莫言作品中存在的"东方主义"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并对其进行反思,旨在引导创作者传达更加理性、客观、中性的东方形象,而非"东方主义"影响下西方对东方带有猎奇和偏见性质的认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裔君  
通过对莫言作品中存在的“东方主义”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并对其进行反思,旨在引导创作者传达更加理性、客观、中性的东方形象,而非“东方主义”影响下西方对东方带有猎奇和偏见性质的认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恩存  
一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和那令人热血沸腾的血尿掺和的高梁酒,使莫言这个古怪的名字不胫而走,红遍中国,远播海外。山东高密东北乡,是莫言的家乡,那里留下了作家青少年时期的足迹。对于家乡,莫言极其自豪,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去走走,看看,吮吸那丰厚、粘稠的乳汁、来补充精神营养。高密东北乡,是他心中的圣地。千里沃野的山东高密东北乡和那诗意的青纱帐——高粱地,与莫言的顽童经历紧密相连;莫言说他在写作时,思绪常常神游在高梁地里,每逢面对稿纸仿佛又回到了那记忆深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钰  张琪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收官之作《上帝救救孩子》以当代美国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黑人女性布赖德的成长历程。文章借助叙事判断理论,研究小说人物与读者对"虚假指控"这一核心事件所作出的阐释判断、伦理判断以及在此影响下读者作出的审美判断。这些判断一方面推动了小说叙事进程,另一方面使一系列社会问题得以揭露,从而彰显莫里森高超的叙事技巧、敏锐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陶阳  莫纳·格里森  
相较于中国儿童史而言,西方儿童史研究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加国儿童与教育史学者格里森教授长期致力于深入理解儿童在教育等专业实践下以及学习中的具身化经验,尤其擅长运用微观叙事结合宏观叙事的混合写作方法,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吸收和改造理论视角,对自传、口述、信函等史料展开解读。同时,格里森重视以历史经验为基础,对关于儿童的理论预设和方法途径进行反思和创新,比如其所提出的关系性、情境化、差异性的儿童主体性概念。她认为,历史学者可以在理论和方法创新上更为大胆,并且要对现实困境和问题保持关切和参与。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知   周赵鋆   张窈  
[目的/意义]深入分析数字原住民用户认知特性,探究其网络谣言接受影响因素,并梳理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为网络谣言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使用事先调节的方法将数字原住民对自身的认知水平调整至合理水平,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构建网络谣言接受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认知结构、个人情绪、因果推测是数字原住民谣言接受的内部直接影响因素,信息属性、来源渠道、社群因素是外部直接影响因素,认知结构通过影响个人情绪和因果推测对网络谣言的接受产生间接影响,涉入程度起调节作用,结合数字原住民在谣言接受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谣言治理和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邓乐平  窦登奎  
戴蒙德-莫滕森-皮萨里季斯模型(即DMP模型)为研究劳动力市场中的摩擦提供了一个易于处理的分析框架。本文综合介绍了在DMP模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本年度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劳动力市场上雇员和厂商的搜寻匹配、工资决定、匹配剩余分割及效率研究的开创性贡献,并且详细描述了DMP基准模型不断放松假定、更加接近现实的拓展路径,以及DMP模型对其他经济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静  
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对"莫言作品微信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图书馆官方微博如何针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微博阅读推广,并快速实现读者阅读诉求的方式方法,进而探寻图书馆官方微博服务读者、创新微博阅读推广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家驷  时汶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 ,探讨了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过程。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 ,认为先期文本无论在文本的解构或文本的重构过程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先期文本互文性的分析可加深我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想象与联想的方式对文本重构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语类互文性、主题互文性、结构互文性和功能互文性的研究也为翻译的文本重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翔  张秀山  刘海洋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接收式理想信念教育在新时期弊端渐显。接受式理想信念教育借鉴接受美学、传播学相关理论,对接收式理想信念教育做出重新评估和纠正。在高校,积极有效地开展接受式理想信念教育,须对理想信念教育影响因素做出研究和优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舒开智  
传统文学影响研究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都试图揭示文本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二者产生的语境不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代际冲突"。传统影响研究认为文学的发展是线性序列,是不断进化的,从历时维度上强调文学史的延续性和文学发展的因果性,原文本或先文本是当下文本的意义来源和根据,注重社会历史和文化对文学的规约和决定作用,内隐着权威、中心、主从和等级观念。互文性理论从共时上突出文本的多元共生性和平面性,强调文本意义的相互指涉性、播撒性和流动性,关注社会历史和文化文本与文学的相互参照、渗透和修正,彰显着无序、平等和民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雁  
通过介绍诺贝尔文学奖与赛珍珠、鲁迅、林语堂、莫言等人的因缘联系,提出应在"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这一主题下创意阅读推广活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曹娟娟  王玉芳  曹博  李静  
“政企分开”体制改革与生态保护政策实施的双层因素引发了吉林森工集团“隐性失业”问题,聚焦该问题对后期解决林区剩余劳动力、有效配置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失业理论为基础,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吉林森工集团隐性失业人数以及隐性失业率,研究结果显示:吉林森工集团隐性失业人数在2011-2019年期间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吉林森工集团隐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有3个方面:(1)宏观层面实施的一系列生态建设政策刺激且加剧了吉林森工集团隐性失业;(2)中观层面利用希克斯中性理论探讨吉林森工集团转型过程中对资本存量以及技术创新的劳动力人数需求量,其中资本存量对劳动力具有吸收作用,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具有释放作用,但技术创新释放的劳动力人数大于资本存量吸收的劳动力人数;(3)微观层面利用供求理论来分析,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使得吉林森工集团原木供给减少,进而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量,但实际劳动力供给量没有改变,因此产生过剩的劳动力即隐性失业。通过对吉林森工集团隐性失业分析,可为今后林区解决“富余”人员分流、转岗、再安置等问题提供参考,合理引导该林区充分就业,缓解林区各类矛盾冲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福华  
沈从文是作品在海外翻译较多且得到广泛接受的中国现代作家。海外翻译与传播使沈从文的作品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其文学价值也得以拓展和延伸。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沈从文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传播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翻译传播特点。研究沈从文作品的海外翻译传播对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