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51)
- 2023(20236)
- 2022(17330)
- 2021(16003)
- 2020(13455)
- 2019(30568)
- 2018(30317)
- 2017(57536)
- 2016(31267)
- 2015(34994)
- 2014(34491)
- 2013(33647)
- 2012(31158)
- 2011(28151)
- 2010(28268)
- 2009(25537)
- 2008(24768)
- 2007(21916)
- 2006(19086)
- 2005(16877)
- 学科
- 济(127256)
- 经济(127133)
- 管理(91448)
- 业(88960)
- 企(74219)
- 企业(74219)
- 方法(57131)
- 数学(49040)
- 数学方法(48257)
- 中国(36144)
- 农(33658)
- 财(30495)
- 业经(29942)
- 地方(28737)
- 学(27943)
- 技术(26264)
- 农业(23171)
- 理论(22580)
- 制(22283)
- 贸(21511)
- 贸易(21493)
- 易(20809)
- 银(20666)
- 银行(20612)
- 和(19849)
- 行(19747)
- 融(19730)
- 金融(19728)
- 务(19427)
- 财务(19333)
- 机构
- 大学(435275)
- 学院(435131)
- 管理(171419)
- 济(170784)
- 经济(167050)
- 理学(148332)
- 研究(147043)
- 理学院(146650)
- 管理学(143614)
- 管理学院(142826)
- 中国(109234)
- 京(93153)
- 科学(92658)
- 财(77736)
- 所(73787)
- 农(72949)
- 中心(67549)
- 研究所(67266)
- 业大(66298)
- 江(64757)
- 财经(62071)
- 范(58798)
- 北京(58740)
- 师范(58160)
- 农业(57002)
- 经(56590)
- 院(53811)
- 州(52880)
- 经济学(50999)
- 技术(49035)
- 基金
- 项目(300465)
- 科学(236956)
- 研究(217986)
- 基金(217085)
- 家(190111)
- 国家(188488)
- 科学基金(162406)
- 社会(136690)
- 社会科(129627)
- 社会科学(129595)
- 省(119210)
- 基金项目(114291)
- 自然(106542)
- 自然科(104184)
- 自然科学(104157)
- 自然科学基金(102251)
- 教育(101584)
- 划(100050)
- 资助(89927)
- 编号(88595)
- 成果(71536)
- 重点(67309)
- 发(66002)
- 部(65346)
- 创(65021)
- 课题(61581)
- 创新(60222)
- 科研(57496)
- 国家社会(56280)
- 教育部(55995)
- 期刊
- 济(185061)
- 经济(185061)
- 研究(125436)
- 中国(89314)
- 学报(70893)
- 农(65685)
- 管理(65041)
- 科学(64976)
- 财(58826)
- 教育(54961)
- 大学(53833)
- 学学(50352)
- 农业(45860)
- 技术(42194)
- 融(37698)
- 金融(37698)
- 业经(31444)
- 经济研究(30054)
- 财经(29636)
- 经(25451)
- 图书(25052)
- 业(24799)
- 问题(23526)
- 科技(22870)
- 技术经济(22555)
- 统计(21224)
- 版(20380)
- 策(20056)
- 理论(19967)
- 商业(19051)
共检索到643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同健 蒲勇健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形式,隐性知识是知识的主体内容,因此,隐性知识转化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源泉。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互惠性偏好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极大地促进了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互惠性的管理策略有效地促进了隐性知识转化的实现,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隐性知识转移、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渊 张同建 陈彪
隐性知识是研发型团队的主体性知识资本,知识转化是研发型团队的主导性知识行为。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强化激励在组织创造力培育目标上的微观促进机理,发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强化激励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存在促进作用,负强化激励仅对知识外显化存在促进作用;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成长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同建 蒲勇健
基于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样本数据,经验性地分析揭示了公平性偏好经济效应的微观路径机理,为我国企业在公平性环境下加强知识资本开发并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公平性偏好的经济效应在我国企业运营中日渐显著,特别是与知识资本开发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限于战略导向的缺失与实施经验的匮乏,公平性管理策略的运用有待扩展与深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健 尤建新 张同建 韩志强
知识转化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性地位,而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转化的主体形式。隐性知识转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激励功能是知识管理对核心能力的激励功能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基于我国东西部企业的样本,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隐性知识转化在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上的微观激励机理,从而为东部地区企业进一步加强隐性知识转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并为西部地区企业缩短与东部地区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效应的差距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晨晖 张德鹏
从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出发,根据创新顾客研发团队的特点,描述创新顾客获取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上,建立创新顾客研发团队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分析影响创新顾客研发团队隐性知识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模型分析结果,指出优化隐性知识传播效果的途径。最后后,根据创新顾客研发团队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传播 创新顾客 研发团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良灿 张同健
知识转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均是目前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共同促进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互惠性偏好假设逐渐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得到加强。在互惠性企业文化环境下,知识转化和组织学习均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效率。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我国知识型企业互惠性企业文化环境下知识转化与组织学习在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微观运作机理,为我国知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互惠性环境下的知识转化效率与组织学习效率,从而为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同建
互惠性偏好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管理学界成为企业文化培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互惠性文化战略通过对内部营销的促进和员工忠诚度的培育,最终,增强了旅游企业的核心能力。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验证了我国旅游企业互惠性文化战略的经济效应,揭示了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旅游企业进一步实施和改进互惠性管理策略、进而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吴国杰 任婉婉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拓展模型,检验了不同技术密度的海外研发投资与我国不同类型研发投资的互补性,并研究了其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技术密度海外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会抑制我国技术创新;高技术密度海外研发投资的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会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的引进、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良灿 张同健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隐性知识转移是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互惠性企业环境为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克服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互惠性偏好环境下个体间隐性知识的转移效率要显著高于理性经济环境下的知识转移效率,改善了知识转移主体的利益支付,同时也为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创造了条件。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外部机制的激励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主体的总体存在着向互惠型知识转移主体演化的倾向,从而使互惠型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进入主导性的稳定状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嵇留洋 刘良灿 张渊 张同建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遇到了困境,未能顺利推进。许多参与主体缺乏对"协同"的深刻认识,在实施上手足无措。互惠性偏好理论的发展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协同"上的突破指明了方向。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互惠性偏好及演化可以实现产学研互惠性合作,实现对传统合作模式的超越,进而克服"协同"瓶颈,完成真正的"协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迈上新的高度。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 互惠 演化博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蒲勇健 刘敬伟 张同健
通过对互惠性偏好在企业运营中传导机制的经验性检验,揭示了互惠性效应的微观运作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充分发挥互惠性偏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功能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同健 蒲勇健 刘敬伟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对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挑战。互惠性动机与互惠性行为已成为现代经济中经济个体的常规性心理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现代经济的运作机制。互惠性偏好在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显著的经济效应。雇主的互惠性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从而改善企业的运作绩效。经验性分析可以揭示雇主互惠性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民营企业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泰 张同健 刘良灿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个体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利他动机,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不能够合理地分析现实的经济行为。目前,互惠性偏好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学效应。研究发现:互惠性动机对互惠性行为存在着正向的促进功能,雇主互惠性动机与互惠性行为对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与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促进功能,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和员工忠诚度的提高直接改善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率。互惠性偏好传导效应的实证检验可以为企业加强互惠性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先江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将影响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概括为五类,并构建了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模型。同时,以国内187个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信任和自我效能对隐性知识共享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最大,知识的敏感性对隐性知识共享有负向显著影响。另外,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中基于组织的自尊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这与营利组织虚拟创新研发团队是截然不同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姚柱 张显春
通过对高校科研团队和科技型企业研发团队的调查,以探索团队创新使命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团队创新使命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在团队创新使命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团队规模在团队创新使命与团队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团队规模越大,研发团队创新使命对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越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