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6)
- 2023(9374)
- 2022(7572)
- 2021(7122)
- 2020(5908)
- 2019(12997)
- 2018(12994)
- 2017(25522)
- 2016(13861)
- 2015(15481)
- 2014(15267)
- 2013(14812)
- 2012(13399)
- 2011(12152)
- 2010(12644)
- 2009(11852)
- 2008(11827)
- 2007(10937)
- 2006(9955)
- 2005(9062)
- 学科
- 济(52818)
- 经济(52718)
- 业(50777)
- 农(46248)
- 管理(42968)
- 农业(30568)
- 企(30414)
- 企业(30414)
- 业经(19388)
- 制(18455)
- 财(17911)
- 方法(15409)
- 中国(15408)
- 体(13778)
- 数学(12944)
- 数学方法(12825)
- 体制(10529)
- 地方(10514)
- 农业经济(10362)
- 银(10236)
- 银行(10229)
- 发(9972)
- 行(9846)
- 策(9533)
- 技术(9429)
- 融(9330)
- 金融(9326)
- 村(9271)
- 农村(9263)
- 贸(8877)
- 机构
- 学院(195465)
- 大学(189363)
- 济(83009)
- 经济(81292)
- 管理(76129)
- 理学(65398)
- 理学院(64839)
- 管理学(64065)
- 管理学院(63724)
- 研究(63613)
- 中国(51024)
- 农(49054)
- 财(41650)
- 京(38586)
- 农业(36951)
- 科学(35081)
- 业大(32645)
- 江(31221)
- 财经(31220)
- 所(30990)
- 中心(30891)
- 经(28276)
- 研究所(27245)
- 经济学(24540)
- 州(23914)
- 范(23513)
- 北京(23488)
- 师范(23322)
- 经济管理(22877)
- 农业大学(22827)
- 基金
- 项目(126289)
- 科学(100114)
- 研究(99825)
- 基金(90933)
- 家(77551)
- 国家(76760)
- 科学基金(66350)
- 社会(64923)
- 社会科(61079)
- 社会科学(61062)
- 省(51074)
- 基金项目(48140)
- 教育(44634)
- 编号(42844)
- 划(40822)
- 自然(38990)
- 自然科(38018)
- 自然科学(38012)
- 自然科学基金(37354)
- 成果(35316)
- 资助(34882)
- 制(31925)
- 农(29171)
- 部(29064)
- 课题(28947)
- 发(28187)
- 重点(28122)
- 创(27269)
- 国家社会(27077)
- 性(26827)
- 期刊
- 济(103218)
- 经济(103218)
- 研究(58437)
- 农(55226)
- 中国(46332)
- 农业(37146)
- 财(33474)
- 学报(26945)
- 科学(26372)
- 管理(25640)
- 业经(22920)
- 融(22759)
- 金融(22759)
- 大学(22735)
- 学学(21683)
- 教育(21595)
- 业(17034)
- 技术(16759)
- 财经(15563)
- 问题(14414)
- 农村(14398)
- 村(14398)
- 农业经济(14065)
- 经济研究(13389)
- 经(13261)
- 版(11788)
- 世界(11578)
- 经济问题(10474)
- 社会(10164)
- 农村经济(9396)
共检索到302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令英 陈思羽
政府与农民的互构式治理意味着乡村治理现代化和长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现,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与“自下而上”的农民参与双轨道有效耦合。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认知范式,以“互惠共生”关系为视角,以红岩村“村民议事会”作为案例,政府和农民的互构式治理过程呈现“强政府-强农民”的良性互构模式,以此化解乡村治理困境、创新基层民主治理,通过互构主体、互构动力、互构方式、互构域四个要素相互作用以达到互构式治理机制运行最佳效能。未来互构式治理机制的优化路径,需要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实现赋权增能、强化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互动、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政府治理 农民参与 社会互构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建雷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逐渐成为我国农业治理的核心问题。在市场机制下,以利益联结为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合约关系,这也成为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同时,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约关系也深嵌于政府治理体系之中。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约风险的化解,不仅需要不断优化其合约结构,还需要在市场机制之外,立足政府的政策引导、制度连接及公共品供给等治理机制探索多重路径,以不断强化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约模式的组织合法性,优化其组织模式,降低外部性成本,进而维系双方利益关联机制及合约关系的稳定。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约关系治理内在地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互构逻辑,政府与市场构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两种基本治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存朝 霍冀辉
解决农民权利缺失的问题,必须借助于相关制度的建构和完善。农民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职责、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决定了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农民维权机制的必要性。我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公民民主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为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农民维权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重要保证和动力支持。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权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构建政府主导的农民维权机制必须健全农民权利的确立机制、农民权利的实现机制、农民权利的救助机制和农民权利的补偿机制。
关键词:
政府主导 农民 维权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翠莲 赵伦 韩亦
本文以乡土空间作为场域背景,围绕农民谋划组建、参与管理、生产互助合作社的实践过程,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小农利益的复合诉求,以及交换行为的多元博弈与互惠规范的演化生成。从社区合作社的视角审视中国乡村农民的生产实践,凸显的是以农民为轴心的多方合作主体在特定社区空间下展现出的利益、博弈、互惠规范等多种维度,体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式乡土场景里存在的动态性、整体性和复合型的运行过程。依循社区合作社的认知路径可以警惕对农民专业合作专业性和经济性的盲目夸大和过度主导,可以为经济主导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一种反省视角,为理解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实践提供另一种可能的思路。
关键词:
社区合作社 利益 博弈 互惠规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晓峰 葛锐
[目的/意义] 厘清内在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以模糊解释结构模型(FISM)定量揭示政府数据开放运行机制的层次关联结构,拓宽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重构不同阶段下的政府数据开放实现路径提供启示。[方法/过程] 首先,立足文献分析和专家意见,基于共生理论提炼出12项机制集合;然后,借助MATLAB工具对专家评分所得的运行机制模糊关联矩阵进行FISM法建模,探究这些机制的彼此关联;最终,解析模型结果,阐释政府数据开放运行机制复杂关系与共生状态演进。[结果/结论] 共生视角下政府数据开放运行机制包含7个层级,可划分为单元联结期、协同磨合期和高效稳态期3个阶段。从共生视角出发厘清政府开放数据运行机制的层级结构、彼此关联与数据价值演进规律,有利于在政府数据开放中精准优化个体行为、促发合作、协同共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茂华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新未艾。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治理机制一直存在严重的缺陷,即产权不清晰、内部人控制严重、激励机制不足等,其严重影响了合作组织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带动作用。本文拟在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总结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案例分析,揭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覃刚
美国Santa Fe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群体中自发的强互惠的出现,保证了合作在群体内的延续,从而使得群体成功演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强互惠者的职业化以及政府型强互惠能更有效地对不合作者实施制裁,于是合作在强制下使得社会成为可能。
关键词:
合作 强互惠 交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利民 程漱兰 崔卫杰 梁希震 贺达水
居民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是我国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的一个特征。当农村经济体制由集体变革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原本依赖集体经济的农民最低生活出现真空,政府开始承担起农村最低社会保障的更大责任。从城乡二元分割走向城乡统筹,是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史契机。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得出应按公共性和运行成本,依靠政府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建立全民保障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红 李长洲 叶飞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金山化工浆层纸生产联盟体中互惠共生界面选择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加盟企业与盟主企业合作愿景的兼容性对供应链联盟互惠共生对象选择机制的形成起关键作用;联盟成员间知识的互动和整合方式决定了供应链联盟共生介质接触方式选择的方向;盟主企业的共生界面选择机制为有效建构供应链联盟界面关系,提高联盟成员企业间物质、信息或能量双向交流的动力并降低其阻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
互惠共生 界面选择 供应链联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玥
政府·市场·农民张培育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90年代农村改革的目标。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次历史性变化,也是新疆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持续、稳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农村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新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树凯
农民流动与政府管理赵树凯一、局部地区的管理行为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流动就业都是经过充分策划和准备的,是一种慎密厚重的理性行为,而不是一种冒险冲动。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农民流动作为社会性潮流出现,却带有很大的突发性。首先,政府缺乏思想准备。八十年代...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重
深化改革,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是,我们应该力争缩短这个过程,以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转换经济体制,总的说,政府职能必须转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农业也必须解决生产规模小与现代化之间、分散经营与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树凯
作者认为,农民流动的直接动力虽然是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发展的追求,但是当这种追求行为演化成一种社会潮流时,实际上也就成了一种强大的改革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一强大的改革力量,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流入地地方政府在流动就业农民的管理方面已做出了种种探索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更没有形成一套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有效管理农民流动就业的体制性措施。为此,作者提出,在实施农民流动的管理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不能否定农民流动的自发性。2.要充分认识现在一些政府干预性管理制度的临时性。3.重视规范政府部门的管理行为.防止政出多门,四面八方以“有组织”之名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钊 胡向东 石自忠 周慧
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农业领域蕴藏着巨大潜力。然而现实情况显示,这一潜力的释放进度相对缓慢。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明确在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机制。基于此,为深入分析阻碍我国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疑难杂症,厘清堵点的理论基础,从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农业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大量文献资料,揭示我国农业在低碳转型实践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从理论角度剖析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堵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我国低碳农业平稳发展的机遇识别。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显著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尚未形成将“低碳”理念转化为新的价值创造途径、农业经营主体依然保持着“高碳”时代的发展模式的惯性。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市场与政府在我国低碳农业转型中的作用,把握“双碳”目标下的现实机遇,借助“市场-政府”共构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的低碳农业发展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三秀
科技增收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农民采用科技增收状况受到风险程度、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收容纳能力、获取渠道等变量的影响。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政府治理难以适应农民科技增收的现实需要,主要表现在服务治理不足、协商合作性治理欠缺、制度化治理程度不高。为实现农民科技增收应从三方面进行基层政府治理创新。
关键词:
农民 科技增收 基层政府 治理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