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5)
- 2023(16215)
- 2022(14093)
- 2021(13118)
- 2020(11046)
- 2019(25242)
- 2018(24916)
- 2017(48311)
- 2016(25903)
- 2015(29103)
- 2014(28799)
- 2013(27961)
- 2012(25366)
- 2011(22653)
- 2010(22374)
- 2009(20434)
- 2008(19859)
- 2007(17003)
- 2006(14802)
- 2005(12828)
- 学科
- 济(99911)
- 经济(99761)
- 管理(80609)
- 业(73908)
- 企(63151)
- 企业(63151)
- 方法(48652)
- 数学(42453)
- 数学方法(41855)
- 财(29795)
- 农(26598)
- 中国(25386)
- 业经(23397)
- 制(22164)
- 学(20937)
- 务(19051)
- 财务(18972)
- 财务管理(18931)
- 地方(18486)
- 企业财务(18003)
- 农业(17379)
- 贸(17221)
- 贸易(17215)
- 理论(17024)
- 易(16741)
- 环境(16441)
- 技术(16388)
- 和(15941)
- 银(15905)
- 银行(15861)
- 机构
- 大学(363691)
- 学院(360689)
- 管理(146698)
- 济(143096)
- 经济(140070)
- 理学(128219)
- 理学院(126863)
- 管理学(124572)
- 管理学院(123909)
- 研究(114851)
- 中国(84816)
- 京(75561)
- 科学(70575)
- 财(68016)
- 所(55345)
- 财经(54823)
- 农(54683)
- 业大(53791)
- 中心(53086)
- 江(50733)
- 研究所(50538)
- 经(49942)
- 北京(46957)
- 范(46440)
- 师范(45905)
- 经济学(43661)
- 农业(42696)
- 院(42534)
- 财经大学(41202)
- 州(41094)
- 基金
- 项目(255783)
- 科学(202127)
- 研究(187281)
- 基金(187239)
- 家(162635)
- 国家(161342)
- 科学基金(139964)
- 社会(119080)
- 社会科(112871)
- 社会科学(112842)
- 基金项目(99676)
- 省(99119)
- 自然(91219)
- 自然科(89094)
- 自然科学(89074)
- 自然科学基金(87450)
- 教育(86758)
- 划(83201)
- 资助(76343)
- 编号(75638)
- 成果(60459)
- 重点(57008)
- 部(56900)
- 创(53486)
- 发(53188)
- 课题(51482)
- 创新(49990)
- 制(49506)
- 教育部(49353)
- 国家社会(49260)
- 期刊
- 济(149474)
- 经济(149474)
- 研究(103190)
- 中国(63894)
- 学报(55841)
- 管理(54241)
- 财(52995)
- 科学(51434)
- 农(48761)
- 大学(43580)
- 学学(41120)
- 教育(38585)
- 农业(33742)
- 技术(32747)
- 融(28589)
- 金融(28589)
- 财经(26517)
- 业经(24645)
- 经济研究(23609)
- 经(22556)
- 问题(19570)
- 理论(17365)
- 科技(17257)
- 图书(17019)
- 版(17008)
- 技术经济(16698)
- 业(16571)
- 实践(15922)
- 践(15922)
- 现代(15583)
共检索到508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义 李建标
传统的契约理论基本上都是以自利偏好为基础,然而大量实验研究和经验证据都表明,一部分人具有社会偏好,这部分人在经济交往中,不仅仅只关心自己的物质收益,同时还关心他人的收益状况或行为动机,这一点对于人们的市场竞争、组织合作和契约治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方法考察互惠、信任等社会偏好及其作用机制对几种典型治理结构治理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社会偏好互补的治理结构可以提高治理效率,而将社会偏好挤出的治理结构却会降低治理效率。
关键词:
社会偏好 治理效率 比较制度实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任广乾 李建标 王鹏程
偏好机制作为规制道德风险行为的基础制度安排,受到了信贷契约所处竞争态势的影响,两者共同决定了信贷契约的治理效率。本文采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研究了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和卖方竞争三种信贷市场中偏好机制的治理效率,对比分析了三种竞争状态下的市场绩效和收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买方竞争强化了偏好机制的治理效能,卖方竞争削弱了偏好机制的治理效能;信贷契约治理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对称市场的签约比率下降最快,卖方竞争市场的守约比率下降最快;买方竞争市场的平均绩效最高,卖方竞争市场的最低;买方竞争市场的投资者占有了较大比例的交易剩余;卖方竞争市场的企业家占有了较大比例的交易剩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平汉 孟涓涓
信任一互惠关系受到个人所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本文采用一个间接信任博弈实验,分析了人际关系和互惠期望对于个体基于偏好的间接互惠行为的影响。本文验证了基于偏好的间接互惠行为的广泛存在。研究发现,社会关系导致类似"爱屋及乌"的溢出现象,可以显著增大间接互惠的水平。同时,人际关系对于间接互惠行为的影响远大于通过信息传递所表达的对互惠行为期望的影响。在我们的实验环境中,引入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正效应并没有损害关系之外他人的利益,这有利于社会总体的信任传递。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亦虹 任晓晨 尹贻林 邓斌超
为降低缔约成本,巨型项目大标段发包模式要求发承包彼此建立信任互惠机制,缔约前发包人甄别具有高信任度的承包人,缔约后双方维持信任并彼此互惠诱发完美履约行为。为此,构建了巨型项目发包人-承包人信任互惠行为机理研究框架。首先以跨案例与深度个案研究设定发包人初始信任-阈值映射,再由分布式原理设计发包人初始信任算法;其次基于序贯博弈分析发承包双方行为策略,预设"信任-互惠-履约状态补偿"理论,并以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预检验;最后采用多案例迭代的田野实验实现纠偏→再实验→再检验的过程,以达到理论稳定。试图揭示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润辉 米捷
团队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回报往往来自第三方而非受助者,而以直接互惠为视角的知识共享研究却不足以解释此类现象。采用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通过赋予Agent记忆、推理、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研究受表型背叛、组织信任氛围及声誉传播机制影响下,间接互惠机制对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辨别者的存在,即使无条件共享者会成为绝对多数,隐藏者并不会大量侵入群体。这意味着间接互惠机制维系了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在低的组织信任氛围水平下,辨别者和隐藏者虽然能够共存,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却没有出现。即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润辉 米捷
团队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回报往往来自第三方而非受助者,而以直接互惠为视角的知识共享研究却不足以解释此类现象。采用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通过赋予Agent记忆、推理、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研究受表型背叛、组织信任氛围及声誉传播机制影响下,间接互惠机制对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辨别者的存在,即使无条件共享者会成为绝对多数,隐藏者并不会大量侵入群体。这意味着间接互惠机制维系了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在低的组织信任氛围水平下,辨别者和隐藏者虽然能够共存,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却没有出现。即使只有少数成员能观察到周围同事的知识共享行为,只要声誉信息能够有效传播,间接互惠对广泛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作用就能够发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邓逸
本文依次对三类典型的互惠模型(直接互惠模型、间接互惠模型和强互惠模型)进行简要的阐述和评论,认为互惠制度作为一种博弈均衡,它的产生和维持是频数依赖的,依赖于群体中有足够高比例的互惠者,具体的比例又依赖于群体规模、交往次数、合作/背叛的相对收益与成本、声誉、信息的可获得性等因素。
关键词:
直接互惠 间接互惠 强互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曙光 陈启杰
交易的普遍性以及人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使得交易制度创新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所出现的交易制度可归结为易货交易制度、货币化交易制度、远期合同交易制度以及期货交易制度等几类 ,这些制度的效率在时间上是递进的 ,而在空间上又是相互依存的 ,进而形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交易制度体系
关键词:
制度 交易费用 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延龙 冯兴元
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但面临着多层次、多主体间的互惠困境,以致难以实现有效供给。基于博弈理论,本文遵循"博弈困境—博弈模型—博弈机制—制度供给"的分析逻辑,阐述了互惠困境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制度供给视角下包含基本机制、匹配原则及治理模式的一个外生性互惠制度供给框架,并剖析了其制度供给逻辑。研究发现:关系型机制、社会契约型机制、显性契约型机制和偏好改变型机制有助于实现互惠困境中的帕累托最优均衡;基于基本机制和匹配原则,"宗族权威+亲缘关系""文化权威、道德权威、经济权威+熟人关系"以及"多边惩罚+社会杠杆"和"第三方参与式治理+服务型政府观念"等三种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间的互惠发展,形成供给主体间的互惠规范,维护其合作稳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公共产品 博弈 互惠规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任广乾
本文在信贷契约道德风险起源及其缓解机制探讨基础上,指出了横向监督机制对企业家道德风险行为的规制作用并分析了其原理。采用比较制度实验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三组并行的实验室实验,分析了三种信贷市场中横向监督机制的治理效率,对比研究了三种竞争状态下的市场绩效和收益分布。结果表明,买方竞争强化了横向监督机制的治理效能,卖方竞争削弱了横向监督机制的治理效能;对称市场的签约比率波动最大,卖方竞争市场的守约比率下降最快;买方竞争市场平均绩效最高且投资者占有了较大比例的交易剩余。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市场竞争和横向监督交互下的信贷契约参与人激励相容提供了行为分析基础,也为完善转轨经济环境下的投资者权益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沁芳 刘仲英
本文简要对电子商务中基于制度的信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提出在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中,应通过正式约束以及非正式约束建立起制度信任机制,即法律、技术保障和可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以及在线交易主体的声誉反馈机制、合作规范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同建 蒲勇健
在知识经济时代,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互惠性偏好对经济人的理性偏好进行了强烈的挑战,从而导致互惠性企业理论对理性管理理论的冲击。互惠性理念在企业管理机制中具有一定的存在性和革命性,促进了管理行为的优化和管理机制的变革,进而有效地改进了企业的运营绩效。基于相同的企业环境,借助于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的传导机制,互惠性与理性经济效应的比较性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互惠性偏好的前沿性,验证了互惠性管理策略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显著的应用价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崇金 聂左玲
大量的公共品实验显示,即使无外在权威干预,强互惠行为也能够维系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这为理解"人类社会合作何以可能"之谜开启了一扇窗。然而,破解社会合作难题,强互惠行为真的够强吗?近年来,学术界就此不断提出诸多质疑,例如社会偏好是否稳定可靠、私人惩罚能否足够有效、利他惩罚是否存在现实证据等,都对强互惠理论形成巨大的挑战。文章围绕公共品实验研究,回顾了学术界对这些质疑的积极探索,总结了强互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并对强互惠理论及其价值进行了评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春勋 鲁强 周军
由于新古典契约受制于第三方规制,关系型契约的双方规制成为公司与农户交易关系的有效治理方式之一,而关系型契约的治理需要信任、互惠等治理手段。假设公司能够观测农户行为的结果,并通过农户行为结果来推测农户选择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意图;在构建选择集比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司与农户互惠信任契约基本模型,分析公司和农户的最优策略,结果表明:当农户努力水平的提高能够使公司选择集中最优收益水平增加(或降低农户选择集中的最劣收益水平)时,公司的最优反应是提高总收益中农户分享的比例(比如通过提高农产品等级的方式);如果能够预期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东 刘鸿渊 孙玉平
将环境风险感知和制度信任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的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周边农民为样本对象,对环境风险感知、制度信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行为态度在环境风险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制度信任不仅正向调节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