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8)
- 2023(14231)
- 2022(12689)
- 2021(12025)
- 2020(10260)
- 2019(23907)
- 2018(23989)
- 2017(47400)
- 2016(26125)
- 2015(29541)
- 2014(30000)
- 2013(29672)
- 2012(27652)
- 2011(25013)
- 2010(25109)
- 2009(23255)
- 2008(23015)
- 2007(20536)
- 2006(17840)
- 2005(15598)
- 学科
- 济(104980)
- 经济(104873)
- 管理(73587)
- 业(70856)
- 企(57749)
- 企业(57749)
- 方法(51435)
- 数学(44565)
- 数学方法(44053)
- 农(29809)
- 财(26856)
- 中国(26034)
- 学(23042)
- 业经(22206)
- 地方(21808)
- 贸(20189)
- 贸易(20185)
- 农业(19778)
- 易(19584)
- 制(18228)
- 理论(17598)
- 务(16898)
- 财务(16823)
- 财务管理(16786)
- 和(16551)
- 环境(16074)
- 企业财务(15848)
- 技术(15275)
- 银(15274)
- 银行(15222)
- 机构
- 学院(375382)
- 大学(374908)
- 管理(149770)
- 济(147750)
- 经济(144333)
- 理学(129611)
- 理学院(128165)
- 管理学(125976)
- 管理学院(125296)
- 研究(124292)
- 中国(91599)
- 京(79526)
- 科学(78981)
- 财(67746)
- 所(63346)
- 农(62840)
- 研究所(57835)
- 业大(57261)
- 中心(56719)
- 江(55387)
- 财经(54276)
- 范(50932)
- 师范(50494)
- 北京(50480)
- 农业(49565)
- 经(49134)
- 州(44974)
- 院(44763)
- 经济学(43244)
- 师范大学(40554)
- 基金
- 项目(252987)
- 科学(197391)
- 研究(185351)
- 基金(181432)
- 家(157219)
- 国家(155884)
- 科学基金(133109)
- 社会(113716)
- 社会科(107605)
- 社会科学(107575)
- 省(99801)
- 基金项目(97228)
- 自然(87585)
- 教育(85430)
- 自然科(85420)
- 自然科学(85396)
- 自然科学基金(83846)
- 划(83796)
- 编号(77588)
- 资助(75904)
- 成果(63290)
- 重点(56311)
- 部(55804)
- 发(54362)
- 课题(53058)
- 创(51625)
- 科研(48525)
- 创新(48113)
- 教育部(47410)
- 项目编号(47121)
- 期刊
- 济(161308)
- 经济(161308)
- 研究(107590)
- 中国(65300)
- 学报(58570)
- 农(56607)
- 科学(54060)
- 管理(51120)
- 财(50423)
- 大学(43410)
- 学学(40814)
- 教育(40797)
- 农业(39092)
- 技术(32115)
- 融(31270)
- 金融(31270)
- 业经(27699)
- 财经(25301)
- 经济研究(25118)
- 问题(21550)
- 经(21447)
- 业(19894)
- 图书(19703)
- 技术经济(18625)
- 理论(18490)
- 科技(17415)
- 商业(17325)
- 版(17219)
- 实践(17094)
- 践(17094)
共检索到538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冬冬 章锦河 刘法建
旅游方式的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有关互助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对互助旅游内涵进行解析,提出概念,总结特征,分析与其他旅游方式的异同,并针对目前我国互助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互助旅游 内涵解析 团队旅游 自助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宣羽
一、康养旅游的产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的旅游方式和业态也不断产生,"康养旅游"也从无到有。在学术方面国内外尚无学者深入地研究康养旅游。刘丽勤~(2)较早提出了"康养"一词,但未对其进行释义;王赵对"康养旅游"作出了初步界定;此后,部分学者针对海南发展"康养旅游"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并未引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海鹰 李鹏 李向明
水利旅游是水利与旅游两大系统融合发展的一种旅游类型,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而独特内涵的概念范畴。从水利与旅游的关系来看,旅游是水利的功能延伸,水利是旅游的特色吸引。从水利旅游的吸引物属性来看,水工程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界面,水环境是人类"三生"的结合体,水文化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工程、水环境、水文化等水利旅游主要吸引物的属性特征并探讨水利与旅游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水利旅游的概念内涵进行解析。与其他旅游类型相比,水利旅游概念内涵的基本要点包括:水资源是水利旅游开发利用的核心对象;水环境是水利旅游客体与载体的叠加;水文化是水利旅游可持续挖掘的源泉;亲水性是水利旅游活动的基本特性。基于吸引物属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孔令学
公民旅游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延伸,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可分为基础性旅游权和消费性旅游权两大类,旅游保障权、旅游自由权、旅游平等权、旅游资源共享权、旅游发展共享权、旅游消费权和出入境旅游权等七项权利。在我国旅游发展与旅游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建议通过相关制度设计构建全面广泛的公民旅游权保障体系,完善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保险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借助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提供公民旅游休闲保障,完善保险制度安排,加强旅游资源保护,进行保险创新,保障公民旅游自由权,加强保险国际合作保障,公民出
关键词:
旅游权 内涵解析 保险制度 保障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玉
着眼于旅游物流的基础理论研究,总结分析国内旅游物流主要学术观点,对旅游物流的内涵进行了基础性界定和辨析,首次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旅游物流概念。
关键词:
旅游物流 内涵 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对《旅游权利法案及旅游者法典》的误读造成了对旅游权利理解的诸多混乱。文章从应然的角度分析,旅游权利根据义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针对经营者享有的旅游民事权利,个人针对国家享有的公民旅游权利。前者系私法权利,包括法定权利、约定权利,这一类权利甚少争议。后者属公法权利,包括前往旅游目的地的自由、旅游资源享用权,这一类权利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内涵都十分混乱,比如错误地将休息、休假权、旅行自由等权利视为旅游权利。上述两类权利中,公民旅游权利在当前制度环境下存在救济的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旅游权利整体的现实价值,它可以成为
关键词:
旅游权利 内涵 理论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方旭
在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打造特色温泉旅游产品,进行温泉旅游深度开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咸宁温泉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温泉旅游业开发现状,提出深度挖掘温泉旅游文化内涵策略:以文化为主题,加大温泉旅游关联度;以文化为线索,加大温泉旅游广度;以文化为内涵,加强温泉旅游深度,从而构筑温泉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温泉旅游 特色资源 文化内涵 主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淼 谢彦君
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主流旅游研究中呈现出"表演转向"。历经近30年的发展,这一转向至今仍方兴未艾。"performance"(表演)作为一个具有强有力启发意义的隐喻,为西方旅游体验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但国内学者对这一转向关注甚少,甚至对"表演"的理解还停留在通俗层面上。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文"performance"一词与中文对应词"表演"在各自语言体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含义差别。理解英文世界中"表演"隐喻的内涵,还需追根溯源,向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的理论基础寻求答案。文章对performance一词进行词源考察,探究不同语言环境中"表演"的含义及人文社科学术领域中"表演"的内涵,并且对西方旅游研究中表演转向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进而提炼出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的核心特点。文章最后指出西方旅游表演转向对未来旅游体验研究所给予的启示:第一,国内学界应该寻找一个替代性词语来表达performance在中文语境中部分失效的含义,以弥合语言体系转换所造成的裂隙。第二,表演转向中的温和模式和激进模式并不是替代关系,旅游体验研究不必在二者中选择其一作为立场。第三,旅游体验研究应面向过程,而不是结果。第四,旅游体验研究应面向关系,而不是元素。第五,旅游体验研究方法需要新的突破和尝试。
关键词:
表演转向 具身 多感官 旅游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张晓萍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符号 表征 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承财 钟林生 成升魁
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低碳旅游产生的背景与低碳经济的内涵,通过对比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原则与特点,最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部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四大低碳旅游核心利益相关主体,提出我国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柏文 曾博伟 陈晓芬
全域旅游是理论与实践互动发展的成果,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本土理论创新的经典范例。客观上,全域是区域类型的一种具体表达,因此全域旅游理论应该归属于区域旅游理论范畴。从区域旅游理论的视角来看,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促进旅游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旅游生产力,构筑和谐旅居社会为目标的旅游主导型区域包容性发展思想与模式。全域旅游的理论可以归因到旅游罩、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旅游乘数效应、旅居社会等系列理论,从而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全域旅游理论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笑源
本文认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包括生态旅游理念营销和生态旅游产品营销,并从生态旅游产品的概念、生态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生态旅游产品组合策略、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等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会远
通过对德国劳动神圣的传统以及对德国工业旅游景点中得到保护的一些工业景观的分析,探讨了德国工业化时期一些配套的制度是怎样利用工业建筑来进行空间规训的,并探讨了制度文化与新教等精神灌输的呼应。指出我国为改变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屡遭抵制的被动局面,仅仅停留在由政府呼吁提高职业道德的层面是不够的,应把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企业以空间规训等手段落实到工人。同时通过对德国保护有代表性工业遗产及开展工业旅游活动经验的总结,及对国内忽视保护有代表性工业遗产行为的批评,从技术哲学和技术文化的层面指出,我们需要一种广义的现代化,需要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协调发展、需要常胜不衰地累积和保有复杂的技术集合体系统。需要培养我们中...
关键词:
工业旅游 德国 人文内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军
探析旅游环境保护内涵□徐军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旅游观光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的一种精神生活享受。近年来,在美国的一次有关“好的生活意味着什么”的调查询问的答案中,数量占第一位的是旅游,60%的回答认为,旅游就是“好的生活”的标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张博 张雪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任务做出了重要判断,诸多领域正发生着迅速而深刻的变革,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何去何从?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著作为蓝本,从人本精神、生态意识、产业理念、外交蓝图四个方面,就习近平旅游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阐释,对以习近平旅游思想为指导,促进我国旅游业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