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3)
2023(12575)
2022(11024)
2021(10435)
2020(8626)
2019(19583)
2018(19648)
2017(38058)
2016(20539)
2015(22906)
2014(22456)
2013(22155)
2012(19895)
2011(17787)
2010(17538)
2009(16119)
2008(15099)
2007(12901)
2006(11015)
2005(9235)
作者
(56377)
(46594)
(46449)
(44006)
(29504)
(22243)
(21080)
(18358)
(17688)
(16546)
(15877)
(15406)
(14560)
(14443)
(14294)
(14019)
(14011)
(13907)
(13229)
(13152)
(11467)
(11264)
(11130)
(10593)
(10413)
(10260)
(10260)
(10203)
(9300)
(9228)
学科
(80416)
经济(80330)
管理(58263)
(56461)
(46872)
企业(46872)
方法(36478)
数学(31132)
数学方法(30779)
(22628)
中国(20197)
业经(19616)
(19451)
地方(17389)
(16726)
农业(15257)
(14463)
贸易(14457)
理论(13955)
(13923)
技术(13764)
(13553)
(13275)
产业(12792)
环境(12563)
(12295)
财务(12230)
财务管理(12210)
企业财务(11513)
(11065)
机构
学院(281369)
大学(280499)
管理(115533)
(110040)
经济(107674)
理学(101304)
理学院(100260)
管理学(98577)
管理学院(98087)
研究(89513)
中国(63850)
(58386)
科学(55906)
(48313)
(43360)
业大(41817)
(41814)
中心(40478)
研究所(39753)
财经(39745)
(38893)
(37441)
师范(37136)
北京(36303)
(36155)
(32939)
农业(32799)
经济学(32485)
(32372)
师范大学(29921)
基金
项目(200163)
科学(157999)
研究(149396)
基金(144504)
(124687)
国家(123643)
科学基金(107135)
社会(93672)
社会科(88726)
社会科学(88706)
(79122)
基金项目(77590)
自然(69216)
教育(68096)
自然科(67569)
自然科学(67557)
自然科学基金(66311)
(65857)
编号(62124)
资助(58476)
成果(49358)
重点(44228)
(43587)
(43234)
(42429)
课题(41826)
创新(39377)
项目编号(38690)
科研(37876)
国家社会(37764)
期刊
(118022)
经济(118022)
研究(79986)
中国(47689)
学报(42029)
管理(41097)
科学(39560)
(38464)
(35060)
教育(32105)
大学(31879)
学学(29943)
农业(27404)
技术(24058)
业经(21853)
(19408)
金融(19408)
经济研究(19051)
财经(18255)
(15636)
图书(15472)
问题(15289)
科技(14376)
理论(13751)
(13392)
技术经济(13333)
商业(13320)
现代(13070)
实践(12771)
(12771)
共检索到390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林  蒙莉丝  高安刚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经济发展非均衡导致的产业空间位移的现象,决定产业转移的动力不仅在于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功能的差异,也在于产业在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功能差异。通过构建两广工业产业转移的互动量度模型,本文以广东广西产业转移为典型案例,运用量图分析法衡量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产业功能差异,以衡量两广产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在此基础上对广西承接广东相关的产业转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江帆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顺应世界产业结构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拟通过对广东和广西第三产业的现状、发展特点、问题、发展前景与对策和分析,为两广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一、两广第三产业现状比较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两广第三产业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发展。1990年广东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占劳动力的24.7%(同期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为26.1%、39.9%;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缪来顺  覃合  
通过构建一个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并展开分析,据此得出结论:广西应根据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可达性等条件确定广东作为区域合作对象,并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两广合作的预期收益,使区域间的合作持续进行下去,以期带动广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安  
秉持学术传承、倡导理性判别和学术争鸣,是《改革》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界观念—以贯之的编辑准则。为弘扬发自《改革》的学术观点,搭建《改革》作者、编辑部与《改革》受众三方互动交流平台,推动《改革》一贯倡导的转型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稳健发展,《改革》编辑部自2009年第2期起,对"争鸣"栏目进行全新定位,专发对《改革》已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进行争鸣的文章。争鸣文章是对《改革》已发表文章观点存在的问题或有待商榷之处进行讨论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争鸣者认为更好或更合理的观点。也可对《改革》所发表的某些在学术界尚存争议的观点进行争鸣。争鸣文章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解释提出必要且充分的佐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咸明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外力和内力的双重作用,两广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经历了由繁盛、衰落再到兴起嬗变的过程。商人介入蔗糖业领域促进了城镇经济网络和蔗糖业的楔合。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关系,广东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比广西发达,并且形成了对广西的强力辐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倩  江晴  
通过梳理国内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献发现,目前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已有研究多局限在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类型的界定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和路径的角度,从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系统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成果非常鲜见。本文试图引入协同演化理论,从研究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协同演化特征、方程和路径的角度入手,探讨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互动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胜  杨世信  
组织结构转移是知识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结构转移者与组织结构接收者的一种互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有关知识及其转移、组织结构及其转移和组织结构转移对组织变革、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此作简要评论,认为组织结构作为组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结构的转移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知识转移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日东  
一、两种发展:起飞的发展和准备起飞的发展现代经济学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现代化经济归结为两个互相联结的过程:一是经济增长;二是工业化。现代化经济学还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 初始积累阶段,它是“为起飞创造先决条件”的阶段,社会的经济增长以“外延——粗放”为主导,集中指向生产的广度扩散,形成生产的初级后劲,积累起飞的基础力量;(2) 优化要素——结构阶段,它是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加速进行的阶段,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威  金凤君  王成金  
以两广地区35地市为例,构建了工业资源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分别计算出了35地市工业、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拟合,通过协调度计算模型,对两广地区工业资源环境协调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工业发展、资源投入与工业环境污染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广地区各地市工业发展、资源投入与工业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差异,广东各地市工业发展、资源投入与工业环境污染强度总体高于广西各地市。②工业资源环境协调性与经济发展呈一定的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协调性越差。两广地区各地市工业资源环境协调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广东各地市工业资源环境协调性总体不如广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协调性最差;广西省内部各地市协调性差异不显著,而广东各地市协调性差异显著。③协调是相对的概念,工业资源环境协调性没有绝对标准,分析协调性必须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虽然广西各地市工业资源环境协调性"较好",但仅是一种低水平的较好状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浩  戴志敏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在块集聚与点极化双重压力下面临的现实难题,长江经济带尤其是欠发达省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解决该难题的必然路径选择。产业转移活动因区域主客体特征变量不同,呈现出典型的多发式转移和门槛转移特征,使得区域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指导,陷入盲目拼政策红利的状态。结合效率模型及考虑熵权的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度分析,测算了2004-2016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年综合产业转移效率,并考察了门槛效应值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转移效率提升较为明显,但不少省(市)存在不协调的阶段性平衡关系,且这种关系还未显露经济总量驱动下的协同发展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于海潮  
技术转移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考察国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2007~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转让详情数据,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考察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大于国内技术转移。异质性检验表明,地理区位更具优势的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更能发挥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地区促进效应分析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强创新积累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转出、国际技术转入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国际技术转出对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以上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与加快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袁祖凤  周静  姜江  
在当今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集群式转移———一种"企业的抱团迁徙"已经成为产业转移主导模式。企业之所以抱团迁徙,是由于在现代经济集群化发展背景下,企业在集群中形成了强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其相似,产业集群式转移类似于生物群落的共生迁徙。本文引入共生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式转移与生物群落共生迁徙的相似性,构建出产业集群式转移一般演进过程DLSN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的阶段特征与条件,并通过案例作进一步验证,从而揭示产业集群式转移的基本规律,为制定产业转移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蓝庆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排序从1978年的第27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3位。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外贸易摩擦也进入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影响范围从微观到宏观,从商品到体制政策,涉及金额较大,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光  
以连续经济空间为切入点,构建了纳入劳动力增长与迁移、技术创新与扩散、土地使用权竞争的产业转移模型,通过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模式发现:劳动力增长和技术水平空间梯度是推动产业转移的条件,高技术水平衍生的高土地租金是产业转移的直接推力,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标志;中国的产业转移方向主要为南北向,东西向产业转移则不明显,只在东、中部的结合处出现了产业转移活跃区且范围有限;当存在技术水平“异常点”时,南北产业转移现象将更加显著;劳动力增长与技术溢出在推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同向性。国家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可将东部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在东部经由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率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借助技术溢出效应和创新引领效应,实现东西向、南北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鉴于中国劳动力增长趋缓的现实,可通过提高技术空间扩散效率降低其对产业结构演化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