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5)
2023(15496)
2022(13440)
2021(12664)
2020(10726)
2019(24670)
2018(24425)
2017(46873)
2016(25742)
2015(28710)
2014(28516)
2013(27926)
2012(25170)
2011(22642)
2010(22453)
2009(20556)
2008(19829)
2007(17007)
2006(14582)
2005(12391)
作者
(75101)
(62391)
(62138)
(59084)
(39567)
(30188)
(28026)
(24853)
(23796)
(22058)
(21279)
(21046)
(19817)
(19596)
(19151)
(19132)
(19130)
(18572)
(17837)
(17796)
(15776)
(15272)
(15074)
(14233)
(13988)
(13868)
(13854)
(13698)
(12602)
(12596)
学科
(98564)
经济(98461)
管理(71854)
(68862)
(57815)
企业(57815)
方法(49783)
数学(43599)
数学方法(42860)
(26061)
中国(24750)
(23605)
(22777)
业经(22234)
地方(19183)
(18434)
贸易(18423)
(17904)
理论(17792)
农业(17660)
技术(16192)
(15899)
(15795)
环境(15648)
(15289)
财务(15205)
财务管理(15176)
企业财务(14296)
(14155)
(13307)
机构
大学(359313)
学院(358707)
管理(143381)
(135901)
经济(132994)
理学(126133)
理学院(124722)
管理学(122042)
管理学院(121441)
研究(117185)
中国(83735)
科学(78223)
(75740)
(64982)
业大(60467)
(59324)
(58849)
研究所(55060)
中心(52819)
农业(51566)
(50078)
财经(48622)
北京(47047)
(46899)
师范(46339)
(44372)
(42773)
(40983)
经济学(40002)
技术(39286)
基金
项目(258292)
科学(201402)
基金(185902)
研究(181484)
(165093)
国家(163754)
科学基金(139697)
社会(112633)
社会科(106751)
社会科学(106720)
(102684)
基金项目(98987)
自然(94429)
自然科(92277)
自然科学(92251)
自然科学基金(90545)
(86864)
教育(84433)
资助(77241)
编号(73346)
重点(58232)
成果(57431)
(55525)
(54237)
(53908)
课题(50760)
创新(50202)
科研(50066)
计划(49334)
大学(47125)
期刊
(138410)
经济(138410)
研究(96529)
学报(65010)
中国(62861)
(57561)
科学(56744)
管理(49849)
大学(48108)
学学(45509)
(43017)
教育(40435)
农业(40128)
技术(31318)
业经(24382)
(24174)
金融(24174)
经济研究(22860)
财经(22263)
(21417)
科技(19277)
(18994)
(18157)
问题(18063)
图书(17785)
业大(17713)
技术经济(17471)
统计(17358)
资源(16462)
(16368)
共检索到49478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子婕   唐星龙  
[目的/意义]目前,融合Altmetrics指标和引文指标越来越成为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趋势所在,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易忽略学术潜在影响力维度且尚未足够重视学者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因此难以满足复杂信息环境下对学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价需求。[方法/过程]传播学中的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理论和高潜力人才评价中的A-FAST模型理论启发了对于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文章在专业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维度的基础上补充了潜在影响力维度,构建了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并梳理了4个维度的具体指标体系,明确其适用场景。[结果/结论]根据构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石墨烯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应用,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局限]存在评价数据类型单一和模型验证情景简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刘亚飞  魏开洋  
[目的/意义]随着Web 2.0网络背景下科学交流模式变化以及“破五唯”评价的提出,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体系面临新的挑战。[方法/过程]以科学交流为视角,对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划分出原生影响力、Web 1.0影响力以及Web 2.0影响力3个维度。以国内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法以及TOPSIS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果/结论]该评价模型具备创新性与可行性:以科学交流为全新视角,使得评价工作贯穿学术论文影响力产生的全过程,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有利于综合评价体系的丰富创新;3个维度影响力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综合影响力,其中Web 1.0影响力作用最强,Web 2.0影响力作用最弱;不同学科论文影响力具有差异性,被引适用性以及来源期刊质量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牌艳欣  周彦廷  
[目的/意义]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是学术成果评价中的重要方法问题,也是科技评价与科技管理活动中亟待完善和改进的重要实践课题。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可从资源占据的角度,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以丰富学术成果评价理论体系。[过程/方法]根据生态位理论,从学术论文对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资源占据的角度将其影响力分为原生影响力和再生影响力,并构建基于论文内容创新性、线上关注度、线下关注度三个维度的学术论文生态位宽度评价模型,评价学术论文影响力。并以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提出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对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常茹茹   滑浩益   朱伟杰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在学术话语权视域下对学者展开多维评价与特征分类,有助于完善学者评价体系,并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找寻提升路径。[方法/过程]基于学者学术话语权的产生机理,构建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CRITIC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得分,运用TOPSIS法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的优劣解相对贴近度,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学者各维度表现进行聚类并结合波士顿矩阵对样本学者进行分类,得到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学者各维度能力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结果/结论]学者在研究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经验显著影响学术引领力,跨学科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广度与学术传播力正相关,政策制定、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直接挂钩,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需三维发力共同提高。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菲菲  王筱涵  刘扬  
在作者共被引、作者文献耦合、作者互引三维引文关联比较与融合视角下,综合使用引文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熵权法以及天际线的方法,形成了引文关联网络指标与传统h指数、被引频次等定量指标融合基础上的学者学术交流活力、知识传播主导力、贡献影响力等方面综合测度学术影响力的分析框架。利用该思路对当前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得出了该领域最有全面影响力的学者专家,该结果与实际领域发展推动者现状较为吻合;在加权直接引用网络指标的引入下,发现了更多在领域知识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贡献者。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玉  潘云涛  袁军鹏  苏成  马峥  刘娜  殷蜀梅  张群  
[目的/意义]在分析当前图书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的数据应用特征,从多维角度建立中文科技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进行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有益探索。[方法/过程]采用书评分析、引文分析、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在评价的基本框架内选取27个研究指标并将其归纳为4个维度,在确定权重的基础上选取医学领域3个学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3个学科不同类型最有影响力的图书目录;发现科技图书呈现长尾分布、外文图书翻译版影响力高等特点。最后利用CALIS馆藏图书馆数量对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证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卫海英  张蕾  
顾客、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是培育服务品牌资产的重要平台。本文将互动质量分为员工-顾客互动质量、企业-顾客互动质量和企业-员工互动质量3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基于多维互动质量的服务品牌资产驱动模型,通过对广州市代表性服务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顾客互动质量与企业-员工互动质量密切相关,企业-员工互动质对员工-顾客互动质量有直接影响,三维互动质量通过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对服务品牌资产有显著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明  
[目的/意义]针对多种学者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结论非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共识度的学者学术影响力组合评价模型。[方法/过程]首先,定义本年度总被引次数、上年度总被引次数和前年度总被引次数的概念,结合H指数和总被引次数构建一套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权TOPSIS方法、VIKOR方法、Heronian算子、DEMATEL方法和幂算子对学者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计算5种不同的学者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结果;最后,设计考虑共识度的信息融合方法,计算学者学术影响力组合评价结果。[结果/结论]选取26位国际模糊决策领域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发挥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弥补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缺点,可以避免人为选取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操纵的可能性,还可以使得最终的组合评价结果相对更为可靠,因此能够得到较为客观公正的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传彪  
当下,网络交流不断兴起,学者们的研究视角正逐渐汇集于网络上的学术交流,这种交流现象一方面加快了学术交流的速度,促进了学术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上的学术影响力该如何确定,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网络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什么样的网络言论才能作为权威,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科学网博客为数据来源,采用加权处理的方法,进行科学网博客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与研究;旨在了解当前网络学术交流的情况并试图寻求一套能够评价网络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传彪  
当下,网络交流不断兴起,学者们的研究视角正逐渐汇集于网络上的学术交流,这种交流现象一方面加快了学术交流的速度,促进了学术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上的学术影响力该如何确定,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网络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什么样的网络言论才能作为权威,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科学网博客为数据来源,采用加权处理的方法,进行科学网博客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与研究;旨在了解当前网络学术交流的情况并试图寻求一套能够评价网络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妍  
关键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柳  丁楠  田稷  
[目的/意义]网络化的科学交流、数字化的出版方式要求革新学者评价方法。以机构知识库为数据源,探讨Altmetrics视角下的学者影响力评价,可以为评价遴选指标、优化模型提供借鉴,也有助于促进机构知识库建设。[方法/过程]编程获取样本机构141位学者的Altmetrics数据和被引数据,分别凭借因子分析、Altmetric.com已有指标、加权赋值法进行基于标准化Altmetrics得分、基于Altmetric Score、基于标准化被引得分的学者排序,并开展学者影响力二维评价,将学者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颖  肖仙桃  
[目的/意义]利用Altmetrics对学者影响力进行评价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现有Altmetrics指标均来自于国外网络平台,由于我国政策和语言差异,我国学者对其使用较少,导致已有的指标体系不适用于我国学者的评价,因此文章参照国外Altmetrics指标体系构建了适合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国外Altmetrics指标来源平台的基础上,从国内相似平台的代表性平台中选取Altmetrics指标,引入因子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权重以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性检验和二维评价方法对所得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以上方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我国学者影响力评价,但评价层面不同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二者互为补充。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周金娉  解梦凡  余璐  
文章以学术交流过程模型为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会议录学术影响力与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利用AMOS分析软件与SPSS统计工具,对国际学术会议录研究样本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计量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会议录学术影响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构建会议录学术影响力的逻辑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长玲  
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具体表现就是跨学科引用、跨学科被引、多学科知识的合作创新,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能力、评价学科影响力,有利于把握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大科学时代学科与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本研究团队组织研究专题“动能理论视角下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现状与影响力评价研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