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4)
- 2023(11991)
- 2022(10179)
- 2021(9326)
- 2020(7547)
- 2019(16946)
- 2018(16820)
- 2017(31514)
- 2016(17261)
- 2015(19090)
- 2014(19387)
- 2013(19009)
- 2012(18634)
- 2011(17322)
- 2010(17958)
- 2009(16863)
- 2008(16863)
- 2007(15640)
- 2006(14288)
- 2005(13494)
- 学科
- 济(92433)
- 经济(92341)
- 管理(47595)
- 业(44482)
- 企(35378)
- 企业(35378)
- 方法(29258)
- 中国(25560)
- 地方(25397)
- 数学(24174)
- 数学方法(23817)
- 学(21964)
- 农(20766)
- 业经(19489)
- 财(16884)
- 制(15847)
- 地方经济(15788)
- 融(15296)
- 金融(15293)
- 银(15035)
- 银行(15012)
- 行(14563)
- 农业(14415)
- 理论(14343)
- 贸(13235)
- 贸易(13221)
- 发(12767)
- 易(12648)
- 和(12180)
- 环境(12158)
- 机构
- 大学(264535)
- 学院(263276)
- 济(112268)
- 经济(109854)
- 研究(98560)
- 管理(92419)
- 理学(77174)
- 理学院(76156)
- 中国(74942)
- 管理学(74681)
- 管理学院(74167)
- 科学(60061)
- 京(57954)
- 财(52447)
- 所(52102)
- 研究所(46668)
- 农(44859)
- 中心(43439)
- 江(42359)
- 财经(40631)
- 范(38620)
- 师范(38225)
- 北京(37442)
- 经(36554)
- 业大(36175)
- 经济学(35252)
- 农业(34849)
- 院(34464)
- 州(34433)
- 经济学院(31139)
- 基金
- 项目(160120)
- 科学(125276)
- 研究(117101)
- 基金(114599)
- 家(100410)
- 国家(99497)
- 科学基金(83886)
- 社会(75117)
- 社会科(71149)
- 社会科学(71131)
- 省(62886)
- 基金项目(59080)
- 教育(53825)
- 划(52730)
- 自然(52333)
- 自然科(51140)
- 自然科学(51124)
- 自然科学基金(50225)
- 资助(48056)
- 编号(46301)
- 成果(40121)
- 发(39511)
- 重点(36536)
- 部(35080)
- 课题(33949)
- 创(32230)
- 发展(31753)
- 国家社会(31260)
- 展(31231)
- 性(30749)
- 期刊
- 济(141911)
- 经济(141911)
- 研究(88011)
- 中国(59708)
- 学报(44509)
- 农(42641)
- 财(41036)
- 科学(39795)
- 管理(38119)
- 教育(34035)
- 大学(33446)
- 学学(31165)
- 农业(28828)
- 融(28641)
- 金融(28641)
- 技术(23772)
- 经济研究(23050)
- 财经(22587)
- 业经(21328)
- 经(19652)
- 问题(17867)
- 业(15055)
- 技术经济(14538)
- 图书(14448)
- 贸(14135)
- 世界(13391)
- 统计(13012)
- 版(12959)
- 国际(12687)
- 商业(12238)
共检索到428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宋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智勇
西方主流经济学自斯密之后就陷入一种道德贫困,将"理性经济人"假设发挥到了极致,而现实经济生活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历次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尽管促进了西方经济学的范式转换和方法创新,但由于理性人的偏爱与自信,以及对道德人的漠视和摒弃,导致它无法完全摆脱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和价值危机。正是这种致命的缺陷和危机呼吁经济学的人学范式转向,而建构人的发展经济学,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纳入经济学的范式与话语体系中,正是经济学范式革命和价值重建的重要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应该只是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应该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建刚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博弈论逐渐进入西方主流经济学,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又一次大的“革命”。这一重要的进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简要分析这一新进展产生的原因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并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一、博弈论进入了西方经济学 博弈论最初是作为对策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的。数学家冯·诺意曼(VonNeumann)20年代提出博弈论,他虽然以具体的博弈为研究的出发点,但通过特殊的现象,得出一些普遍的概念和方法。这些概念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实验结果往往受实验控制条件的影响,实验条件的设置不同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构建了类似经济人的双盲设置,博弈论专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往往会印证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相关理论。同时,博弈论专家之所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热衷于双盲试验,则主要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对象有关,他们偏好于检测受试者在给定博弈情境下的行为逻辑,甚至对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感到不安。问题是,这种实验条件控制主要与有大量人员参与市场竞争行为比较相符,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形相差巨大。因此,为了更好地通过实验来探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行为机理,就需要且可以改变实验条件,如博弈的矩阵类型、环境结构、受试者特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成
基于个体理性的现代经济学与研究策略行为的博弈论,在经济行为研究上实现了交叉契合、相互推动,不断深化和扩展经济理论研究的视野和疆域。承继行为研究路径,探讨主体间行为的交互性,是博弈论与当代经济学新进展中的显著特征。本文从交互行为视角,分析博弈核心思想与实质,指出博弈均衡多重性的内在成因在于:个体理性与交互影响导致的整体利益结构性变动之间的天然矛盾。对交互行为的共同关注,使博弈论与经济学在此视点上再次实现了交汇融合,促发了当代经济学的行为转向。
关键词:
交互行为 博弈论 当代经济学 博弈均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关键词:
经济人 自利人 理性人 内在一致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守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最早的表现是英国古典经验主义 ,1 9世纪中叶以后表现为科学哲学。本文首先考察了在经济学史中大多数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对哲学的十分熟悉 ,甚至有的就是经验主义哲学家。其次考察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哲学家全面主动地介入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基础的哲学反思 ,即考察了经济学哲学的争论及其成果。最后 ,深入地考察了经验主义哲学内在的认识论特质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科学哲学和经济学哲学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金晓彤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消费行为理论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 ,是理论的历史承袭性和修正性的结晶 ,受时代局限而使理论所表征出的狭隘性并不会抵毁其应用价值。相反 ,却为后来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也为他们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延伸应用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关键词:
西方主流经济学 消费行为 马歇尔 凯恩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磊
当下学界流行的方法论分类尚不足以把握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从"唯心"和"唯物"的分类标准来看,用"心理"来解释"心理"是"经济人假设"内在的硬伤。20世纪中期以来,长期支配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唯心教条"遇到了来自社会学界、心理学界以及经济学界的挑战。如果说以往的挑战还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撑,那么基于实证分析的"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挑战就不能再被视为无稽之谈了。于是我们看到,在放宽"假定"的不断退让中,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唯心"根基正在逐渐遭到侵蚀。承认这种"侵蚀",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洞察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早
尽管发展经济学的演进趋势得到多数发展经济学家的肯定,但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却从未得到认真梳理。在承认早期坚持西方中心主义假设的发展经济学表现欠佳的同时,发展经济学却又不得不继续借助于坚持同样逻辑假设的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的相关理论来重构自己的理论框架。概念范畴上的混乱,致使发展经济学家的行为追随了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发展经济学家的主流化努力,不仅无助于发展经济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反而从根本上进一步动摇了其独立的学科地位。所谓发展经济学复兴论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导致发展经济学陷入危机的因素依然存在。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西方中心主义假设 主流化倾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在今天的兴起,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现实困境和政策应对有较大关系。现代货币理论的三大支柱是货币国定论、财政赤字货币化和最后雇佣者计划。尽管现代货币理论有关政府发债无约束、央行与财政合二为一、零利率政策以及充分就业的扩张政策不会引起通胀等主张与现实有距离,且理论逻辑自洽方面存在不足,但它对于认识货币的本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以及应对现实经济问题方面均能有所启示。此外,现代货币理论作为非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其生存勃兴之道,对于中国(学派)经济学的发展亦有重要启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盖凯程 李俊丽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范式一经形成,再没有随时代变化而进行过整体理论范式的变迁,两大范式均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冲击。在两大经济理论体系对立的背后,其逻辑前提、基本假定、核心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构成要素均存在着相通之处,进而存在着范式耦合的可能。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富强
人们往往从客观性来看待科学概念,从而努力推动经济学的数理化发展;但实际上,科学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是"实现我们为此研究所追求的目的"的理论体系,从而必然带有某种主观性。显然,从科学的主观性及其追求认知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角度上讲,经济学科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认知和预测能力,指导人们的经济实践。但同时,由于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存在明显不同,从而就呈现出不同的科学特性。不幸的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却极力模仿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这反而降低了它的科学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