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05)
2023(21422)
2022(18092)
2021(16726)
2020(13957)
2019(31438)
2018(31370)
2017(60095)
2016(32586)
2015(36532)
2014(36148)
2013(35342)
2012(32410)
2011(29147)
2010(29713)
2009(27818)
2008(27368)
2007(24886)
2006(22219)
2005(20120)
作者
(91903)
(76930)
(76680)
(72743)
(48849)
(36789)
(34716)
(29942)
(29176)
(27551)
(26269)
(25950)
(24372)
(24332)
(23835)
(23443)
(22754)
(22521)
(22254)
(22131)
(19220)
(18871)
(18857)
(17763)
(17246)
(17211)
(17091)
(17091)
(15553)
(15191)
学科
(136470)
经济(136283)
(113648)
管理(107089)
(93997)
企业(93997)
方法(56537)
(50908)
数学(46349)
数学方法(45569)
(40811)
业经(38330)
中国(37882)
农业(33977)
(31220)
地方(28844)
(26361)
财务(26275)
财务管理(26215)
企业财务(24827)
理论(24128)
(24014)
(23942)
贸易(23921)
技术(23552)
(23225)
(22734)
银行(22707)
(22460)
环境(22104)
机构
学院(462670)
大学(455717)
(189429)
经济(185448)
管理(182052)
理学(155792)
理学院(154193)
管理学(151327)
管理学院(150474)
研究(149880)
中国(118526)
(96057)
(92048)
科学(89554)
(82081)
(74634)
(72587)
财经(71322)
中心(71228)
业大(68155)
研究所(66659)
(64603)
农业(63046)
北京(59927)
(58506)
师范(57905)
(57277)
经济学(56619)
(54002)
财经大学(52304)
基金
项目(302059)
科学(240074)
研究(223799)
基金(219824)
(190079)
国家(188371)
科学基金(164049)
社会(143523)
社会科(135864)
社会科学(135830)
(119939)
基金项目(115188)
自然(105128)
教育(103755)
自然科(102804)
自然科学(102782)
自然科学基金(100932)
(99257)
编号(92099)
资助(90039)
成果(74299)
重点(67424)
(67089)
(66611)
(64526)
课题(63177)
创新(59842)
国家社会(59271)
(58895)
教育部(57749)
期刊
(220991)
经济(220991)
研究(134911)
中国(97981)
(79765)
(74462)
管理(72326)
学报(67273)
科学(64768)
农业(53603)
大学(53322)
教育(51422)
学学(50389)
(47193)
金融(47193)
技术(44143)
业经(40347)
财经(35482)
经济研究(33397)
(30599)
(28774)
问题(28666)
技术经济(23991)
统计(22744)
(22728)
(21359)
现代(21279)
商业(21137)
世界(21087)
(21059)
共检索到706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祺琪  
为有效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考察低碳农业主体的行为选择及互动影响,从政府与农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两个主体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进而取得帕累托最优均衡目标;(2)当政府增加采用低碳农业生产农户的补贴,同时加大对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约束力度,且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的综合收益逐渐增加及其成本不断减少时,演化博弈模型中局部均衡点最终演化为政府发展低碳农业,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祺琪  
为有效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考察低碳农业主体的行为选择及互动影响,从政府与农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两个主体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进而取得帕累托最优均衡目标;(2)当政府增加采用低碳农业生产农户的补贴,同时加大对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约束力度,且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的综合收益逐渐增加及其成本不断减少时,演化博弈模型中局部均衡点最终演化为政府发展低碳农业,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这个稳定状态。基于此,分别从政府与农户角度提出了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高违约率已经成为目前订单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面临对方违约,另一方可能有多种选择,现有文献关于违约后签约方的行为反应从两个极端理论假设进行了推演。本文遵循Volker Beckmann和Silke Boger的思路,建立了一个分析农户和公司采取法律行动的简单静态的理论分析模型,以预测其行动取向。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司法效率的提高,公司和农户的信用状况将会改善,农户和公司的生产规模也会扩大,违约行为就会减少,公司或者农户针对违约的行为选择也会做出相应改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承智   张林  
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有空间相关性,即空间因素不能忽略。(2)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正“U”型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有利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应的充分释放;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数字经济更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为主,长期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承智   张林  
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有空间相关性,即空间因素不能忽略。(2)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正“U”型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有利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应的充分释放;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数字经济更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为主,长期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秀川  吴朋雁  
为探究绿色农业发展机制的演进,基于前景理论构建了不完全理性的政府、农户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数值仿真三方的策略选择及演化过程,结合制度和偏好演化理论探讨了最优演化稳定状态的达成条件。研究发现:为达到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均衡,需要打破原有制度演化,构建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制度环境。该过程的实现需要政府作为"创新者"率先偏离既定规则并带动其他博弈方取得更高收益。政府可从物质、信念、价值和心智模式角度改变农户和消费者的偏好演进,以最大化绿色农业发展的效益,具体包括:1)制定补贴政策和奖励机制;2)扶持绿色生产龙头企业、生产示范区等典型范例;3)制定有效的农业生态净化措施及检测标准;4)制定有公信力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有力的甄别信号;5)通过知识宣讲、自然教育、农旅文化等手段提高公众对绿色农业的整体认知,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文明风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卫龙宝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传统农业计划管理模式逐渐失效, 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宏观调控新体系已刻不容缓。本文在简要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三种典型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中国与美、日、德等国农业发展条件的综合比较, 结合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基本思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惠  王静  
在有限理性假设下,构建"银行+农户"和"银行+合作社+农户"两种借贷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比分析金融联结前后借贷双方的策略选择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借贷双方决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农户的决策选择主要取决于抵押资产的金额和贷款所能获得的收益以及信用社的监管力度。(2)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取决于农户选择"还款"策略的比率。(3)合作社使得银行以及农户之间的决策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其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农民的贷款金额、减轻贷款难度、保证银行的收益和减少银行的监管成本等。(4)通过提高农户归还贷款的初始概率y,增加银行的贷款收益r来增加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同时提高抵押资产数额、套现比率以及合作社的惩罚来由此提高农民的还款意愿,使得农户和银行二者形成的系统向(银行贷款,农户还款)的决策状态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群  王立群  薛永基  
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林下经济整体及其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四种模式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模型构建、实证分析和比较。首先进行整体分析,结果可以概括为: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为"自身特性引领、市场推动、组织带动、自然环境支撑、基础设施配套、政府引导"。而后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三因素"模型,即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条件因素、中介因素。驱动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模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内部条件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中介因素;而驱动林产品采集加工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群  王立群  薛永基  
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林下经济整体及其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四种模式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模型构建、实证分析和比较。首先进行整体分析,结果可以概括为: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为"自身特性引领、市场推动、组织带动、自然环境支撑、基础设施配套、政府引导"。而后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三因素"模型,即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条件因素、中介因素。驱动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模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内部条件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中介因素;而驱动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模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条件因素、中介因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杨学成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家庭式流动的趋势日趋明显。本文基于农民工家庭"成本—收入"预算约束构建静态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采用库恩—塔克条件和边际净收益分析得到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并进一步构建短期和长期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条件模型。通过运用山东调查数据对该"成本—收入"数理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处于迁移不同阶段的农民工家庭面临不同的"成本—收入"约束,其中定居城市决策阶段是农民工家庭向城市迁移过程中的最艰难阶段;农民工家庭迁移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使一个家庭完成其市民化过程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纯彬  王晓军  
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经济转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市场自身转型的滞后是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转型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公共财政的本质意味着政府介入从而消除滞后的合意性。绿色新技术采用的滞后是造成转型滞后的关键,新技术采用路径的均衡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滞后的程度也就不同;但均衡时间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新技术创新的强度、市场需求、贴现率、技术采用成本、既有生产成本以及企业行为等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均衡的采用时间,这些都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爽  陈儒  姜志德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梁芷铭  
首先将物流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划分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企业和政府,然后分别对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和政府间的三方博弈,以及供应链核心企业与第三方企业之间的两方博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四方博弈,并得出纳什均衡解,为低碳物流运作机制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